分享

生而为人,为什么而活|余华《活着》:探寻苦难下生存的意义

 九州好人 2023-02-02 发布于辽宁

裸着脊背扶犁的老人,慢吞吞的走着,在他前面拉犁的,是一头同样老态龙钟的牛,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在寂静的田野里共同劳作着。老牛似乎是太老了,容易疲倦,时不时地就闹会罢工,每当这时,老人就不急不躁的开导它:'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

以上长篇小说《活着》里,主人公福贵出场的情景。《活着》算不得一篇长篇巨著,全书只有13.6万字,只讲述了一个小家庭的悲喜遭遇,一个老人的坎坷路途,却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存哲学。

文章图片1

01.生活只是生活,不论慈悲与残酷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就是说,天地对万物并不存有分别之心,对待人和对待祭祀后被丢弃的草狗的态度是一样,并不会特别偏爱于人,也不会轻视其他物种。天地无谓仁慈或残酷,它只任凭世间万物自生自灭罢了。

有时候,我们感叹命运不公,指责上天待我们过于薄情,说起来,都只是我们的误解而已,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也像花花草草一般兀自生长,所以遇见阳光和煦是常事,遇见千里冰封也不稀奇。天地既不刻薄于谁,也不厚待于谁,我们如猛虎,也如蝼蚁,在天地看来,并无分别。

纵观福贵的一生,年少时沉迷享受,中年时落魄潦倒,有一家和乐的时候,也有生死离别的时候,欢乐或苦难,也不过一个生命走向成熟的历程,天地无言,自然而成。

文章图片2

02.苦难是生活的常客,苦涩里或许藏着甘甜

在外人看来,福贵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他的苦难有些是自作自受,有些是时代变迁带来的,还有些则纯属意外。早年间挥霍无度,致使由富返贫,这是福贵自己作下的,这种苦难并不值得同情。但福贵接下来的遭遇,却让我们禁不住陪他一起流泪。

福贵进城为母亲抓药,不料被抓了壮丁,给部队拉大炮,一路往北,离家越来越远。凭着'一定要回家'的信念,福贵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回到日思夜想的家后,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女儿凤霞也哑了。

日子苦是苦了点,但是那个年月,谁家的日子不苦呀。好在一家大小安安稳稳的,女儿凤霞和儿子有庆也慢慢长大了。就在我们以为福贵一家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熬过了苦难,迎来好日子的时候,苦难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家珍的身体垮了,越来越没力气,刚开始只是干不了重活,慢慢的便只能躺坐在床上了。

家珍病后,厄运接踵而至,有庆给县长夫人献血,抽血过量死了。凤霞嫁了个瘸腿的工人,死于难产。没过多久,家珍也走了。凤霞的丈夫二喜工作时意外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了,只剩下福贵和凤霞的孩子苦根相依为命,一老一小,艰难生活,只是没想到,后来连苦根都抛下福贵走了,苦根是吃豆子撑死的,最后,真就只剩下了福贵一人,独自生活。

每一次苦难来袭,每一次亲人离去,福贵都要经历一次撕心裂肺的痛,每一次,我都以为他会撑不下去了。可是,伤痛过后,他又回归到平凡的日子,带着苦难的印记,继续生活。

文章图片3

读完《活着》,我沉思良久,甚至不能相信,一个人居然可以承受如此多的的苦难,而始终没有倒下。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福贵并没有像先哲希望的那样,从苦难中成就大事,但却学会了从苦难的间隙里看到幸福和欢乐。

对于自己的老婆家珍,福贵一讲起来,就很是得意,'家珍是个好女人,我这辈子能娶上这么一个贤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辈子换来的。谈到自己妻子的去世,福贵语气平静,带着温情,'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

对于自己去世的儿女,福贵说起来也是满满的疼惜和自豪。为了不磨损鞋子,有庆总是把鞋拿在手里,赤着脚跑在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上,有时候是去上学,有时候是急着回家给羊割草,人还没长大,已经愿意承担辛劳。凤霞虽然又聋又哑,但是自小就勤快,'我一进城,邻居家的女人就过来挨个告诉我,凤霞这儿好,那儿好,我听到的全是好话,听得我眼睛都红了。'

有这样的老婆,有这样的儿女,福贵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活得值,所以,他总喜欢回想过去,回忆一路的坎坎坷坷,每次回想,都好像重新过了一次。

我不想标榜苦难的意义,也不想称颂苦难的价值,只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被福贵老头的坚韧、乐观所感动,'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年少时纨绔,中年时担当,老年时豁达。我们不欢迎苦难,但如若苦难来临,也要坦然面对,撑过去,回头来想,在那些苦涩里,说不定也能尝出甘甜。

文章图片4

03,活着本身就是生存的意义,无需向外寻找

我们这代人,曾被成为'迷失的一代',生活在温水里的我们,似乎特别容易纠结于人生的意义之类的难题,并且找不到满意的答案。其实,不止普通人会困于这个问题,就连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因此迷茫。

'我开始迷茫、沮丧、丧失理智,受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困扰,那就是:我为了什么而活?我对自己说:'瞧,已经不错啦,你比果戈里、普希金、莎士比亚、莫里哀,还有世界上的所有作家都更有名—那又如何?'我完全无法回答自己,哑口无言。这些问题不能等,现在就要答案,如果我不回答,那就无法生活。然而答案却没有。我觉得我的立足之地已经坍塌了,我脚下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我赖以生存的一切也不复存在,什么都没有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我过得很不好》

托尔斯泰的困惑与迷茫,我们或多或少都曾感受过,这显然不是一种愉快的体验,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无意义感制约了生命的充分体现,痛苦源于生活的无意义感和空虚感。于是,有一些困在迷茫里始终找不到答案的人,甚至会选择死亡。

福贵一无所有,没有财富、事业,也没有亲人和荣誉,甚至没有理想,按照现在的标准,他肯定会被描述成一位彻头彻尾的人生失败者。亲人朋友纷纷先他而去,在外孙苦根死后,我甚至觉得,福贵肯定活不久了,这样独自活下去有什么意义呢?但福贵依旧牵着老牛,慢吞吞的走在田埂上,一过又过了好些年,就像福贵自己所说:'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通过福贵这个人物,作者想表达的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所在,能在这世间活着,经历阳光或阴雨,走过春夏或秋冬,见证生和死,有过疼痛和欢乐,熬过困难和黑暗,这原本就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何必再脱离活着本身,去向外寻找意义?'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再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