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喝茶习俗,哪个地方更有趣?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2-02 发布于北京
“翠柏红梅围小坐,蜡鹅花下烛如银,又见一家春。屠苏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自古至今关于描写除夕的诗词应该有上万首吧,唐太宗、乾隆等诸多君王都吟咏过除夕;文人墨客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李白、白居易、孟浩然、文天祥等等。
可每逢除夕,人们最先想起的都会是王安石的那首千古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其朗朗上口、接地气之程度无出其右,因为上一期推送的文章已引用了《元日》,遂摘录了清代李慈铭的《临江仙·除夕作》来应情应景。
图片
在春节这样一个阖家团聚的时刻,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读读诗、喝喝茶,实为美哉。
备茶、煮水、涤器、出汤;闻香识味、悠然一体;虽然都是喝茶,各地间也是有区别的,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别致又亲民的茶风茶俗吧。
北京:喝茶有讲究
北京人爱喝茶,春节所喝的茶与平日的茶并无太大区别。北京的茶主要是茉莉花茶,即用绿茶茶坯经过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茶,也叫“香片”。
“香片茶”,花增茶味,茶引花香,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
在清代,皇城根上、四九城中,不只是达官显贵、富商大贾,对茶有着严格的要求,就是稍有富余的百姓家沏茶也多用茶壶,在黄铜茶盘上摆一把细瓷茶壶,配六个小杯。茶叶罐、盖碗,都得是成套的,盖碗是给贵客或家中长辈用的;经济条件好些的家庭,则喜欢单用带盖的瓷茶杯。
图片
泡茶同样有讲究,茶叶要直接放入杯中,不宜放置太多,茶水不可过满,一般以“七分茶八分酒”为宜。
而到了近代,随着搪瓷缸子的出现,纵横交错的胡同里,数以万计的四合院中,寻常的老北京最钟爱的除了大碗茶,还有把儿缸子泡“高末”,茶缸子内壁永远都不会洗,绝大部分主人都是“一槽儿烂”,因为那时好像有一个约定成俗的规矩:茶缸子的标准样子就是黑,越黑,说明主人喝的茶越多,越好。茶垢越多,沉香越浓。见过老北京大爷手端搪瓷缸子喝茶,茶热时,吸溜吸溜的喝出响来,砸着嘴;等缸子里茶稍凉时,捧起把儿缸子,咕咚咕咚一顿豪饮,那个舒坦,那个巴适……
图片
福建:来客有“茶米”
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自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声海内。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
福建人饮茶,从茶具、茶种、用水到斟饮的各个环节均极为考究,颇有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饮茶之道上,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多式多款,上镂山水花鸟,十分精致。
新年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闽人将茶称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热情地邀客喝上几杯,茶礼周到。而主人给谁添茶,谁便要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即为叩桌茶礼,以示感谢。
图片
图片
浙江:茶中有“元宝”
图片
中国人爱茶,举世闻名;浙江人爱茶,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
元宝茶最初流行于南宋临安(今杭州),当时是富裕人家在春节时待客必备的茶,一般是绿茶茶汤中加入两颗金橘或橄榄,碧绿+橙黄的组合,讨喜又吉利,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财运亨通。
其中,金橘象征富贵、吉祥,橄榄象征金元宝,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和祝福,有“喝碗元宝茶,一年四季元宝来”的说法。
图片
广东:共品工夫茶
广州人喜爱“叹茶”,饮茶是广州人融入生活的习俗,在春节也不例外。农历正月初一,天方拂晓,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主人请客共品工夫茶。
工夫茶也称“功夫茶”,最初盛行于潮汕地区,那里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饭后闲暇、客人来访或者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
“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
图片
功夫茶壶很小,仅拳头大,薄胎瓷,杯子则仅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则选用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据说这样的茶香味浓、醇、酽。
沏茶时要将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泡要倒掉。斟茶时要不停地来回低斟,以使各个小茶杯中的茶汤浓淡一致,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说法。饮茶之时,一边品茶一边谈天论地,悠闲自在。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水是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在这欢乐吉祥的牛年新春里,用一把钟爱的茶壶,用家乡清冽、甘甜的好水,泡出满室的馨香,家人围坐,闲聊家常,幸福团圆,温暖无比。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