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沈西蒙散记(三)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2-02 发布于广东

03

开明睿智的卓越领导

                      深受爱戴的知心人
沈西蒙是战争年代涌现的才华出众的剧作家,同时他也是南京军区文化战线卓越的领导人。他与军区另一位沈部长、作曲家沈亚威深受艺术人员爱戴。他们非常善于团结艺术家,熟知艺术规律,尊重、支持艺术家创造性劳动。在他们领导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京军区无论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各个领域人才济济,佳作迭出,成果辉煌。仅在戏剧创作方面,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就创作演出了话剧《战线》《大榆林》《东海最前线》《杨根思》《军人的性格》《青春之歌》《烈火红心》《江山多娇》《布谷鸟又叫了》《《东进序曲》,歌剧《红霞》《大江东去》,话剧《第二个春天》《霓虹灯下的哨兵》《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是一个兵》等几十部作品。其中多部作品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经典,获得全国全军各项文艺奖项,南京军区文艺成为全国文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沈西蒙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深厚的文化修养。他待人谦和、儒雅、沉稳、大气,他既是军区作家、艺术家们信赖的好领导,又是知心的好朋友,大家有什么话愿对他说,有什么事愿向他请教。
1975年沈西蒙恢复军区文化部长职务后,我作为他的下属,有时送文件或有事汇报,到他住的南京山西路大方巷家里。几乎每次去,都看到他家里坐满客人,都是前线文工团的艺术人员看望他,与他亲切交谈。
1977年初,“四人帮”粉碎后不久,我有次去他家,看到沈西蒙部长正与前线话剧团老艺术家李传弟、梁泉夫妇交谈,其中还有一位穿便服的中年人我不认识。李传弟向我介绍,说这是前线老作家杨履方。杨履方我知道,他是前线话剧团著名编剧,曾写过话剧《布谷鸟又叫了》等作品,我满怀敬意地向他敬礼,他忙起身与我握手。我不便打扰他们谈话,向沈部长呈交了一份材料后告辞退出。
我与文化部创作室老剧作家白文是邻居,我们很要好。第二天我与白文谈起在沈部长家看到杨履方,我问白文,杨履方现在哪里?白文说,他现在在安徽马鞍山话剧团。白文向我讲起杨履方经历。杨履方是重庆人,科班出身,1947年他考入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编导研究班,1949年毕业后参军,在沈西蒙领导的艺术剧院当编剧。他是大才子,沈西蒙非常欣赏器重他。1956年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沈西蒙鼓励创作人员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创作上可以在题材、艺术形式、风格上多样化。杨履方深受启发,他到苏南农村深入生活,写了多幕话剧《布谷鸟又叫了》,发表在1957年一月号《剧本》月刋上。

图片

此剧以轻快,抒情的笔触,描写农村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一场风波。剧中女主人公童亚男是爱唱歌的活泼可爱的姑娘,人称“布谷鸟”。可他未婚夫、团支部委员王必好却满脑子封建思想。他看不惯亚男活泼性格,处处约束她的行为,阻拦她与同村青年一起唱歌,不许她与男青年单独接触,甚至不准她与男青年一起学开拖拉机……,企图将布谷鸟变成他笼中的金丝雀。童亚男终于看清他极端自私丑恶灵魂,毅然与他决裂。没想到受到报复打击,她申诉却被官僚主义党支部书记压制,遭受诬陷被开除团籍。她不屈不挠,坚决与之斗争,最后终于与自己相爱的人相恋结婚,在麦收时节来临时,剧中布谷鸟又叫了。此剧充满抒情,浪漫气息,被人称为优美、洋溢着生活激情和劳动欢乐的话剧。此剧受到沈西蒙大力支持,沈西蒙非常赞赏杨履方的创新精神,他组织前线话剧团排演了《布谷鸟又叫了》在部队演出,受到欢迎。

图片

前话演出《布》剧剧照
《布》剧在《剧本》杂志上发表后,全国许多地方剧团改编成戏曲在各地上演,深受观众欢迎。特别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由黄佐临导演,排练这出戏,在上海演出引起轰动。观众看戏后觉得耳目一新,很少在舞台上看到如此清新,抒情的内容。各地报刋上纷纷发文,对《布谷鸟又叫了》表示肯定赞赏,认为杨履方写的剧本突破模式化、公式化创作,给戏剧创作带来清新气象,是“第四种剧本”。
《布谷鸟又叫了》在舞台上演出成功,上海电影制片厂由杨履方改编、黃佐临导演将其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受到观众欢迎。

图片

电影《布谷鸟又叫了》海报
在对《布谷鸟又叫了》一片赞扬声中,1958年突然出现不同意见。上海文痞姚文元在柯庆施授意支持下,写文章对《布》剧进行批判,指责剧本反映争取婚姻自由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因而落后、陈旧;童亚新是追求个性解放的个人主义者,不是社会主义新人,讽刺党支部书记官僚主义,是歪曲人物形象,否定党的领导……。姚文元文章引起争论,一些专家纷纷反驳,但那是左的年代,姚文元等人抓辫子、打棍子,无限上纲批判,特别是幕后支持者柯庆施位高权重,他不仅是上海市委书记,还是华东局第一书记、南京军区第一政委。虽然学术界对姚文反驳,但《布谷鸟又叫了》被极左势力打成毒草,遭到被禁演的厄运。作者杨履方也受到批判。沈西蒙对杨履方竭力保护,他要杨履方不要被所谓的批判左右,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保持艺术创作的韧性和勇气,继续大胆探索、创新。沈西蒙特意安排杨履方到部队深入生活,一方面避开批判风头,一方面努力创作反咉部队生活的剧本。正是在沈西蒙鼓励支持下,杨履方很快写出大型话剧《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此剧1963年在上海参加华东地区戏剧会演,获优秀剧目奖。
白文告诉我,沈西蒙部长非常爱才惜才。白文说,他与西蒙部长几十年交情,从战争年代起就在一起工作,俩人感情很深。想当年白文在上海滩是大名鼎鼎演员,曾在话剧《袁世凯》中饰演袁世凯,名噪一时,多年演艺生活,他养成一些艺术家的习惯,参加新四军后他的一些生活方式、习惯与周围格格不入,他托人从上海给他带咖啡、黄油、面包,他人胖,行军时拄着拐扙行走,在剧团他有名士派头……。许多人对他有意见,向沈西蒙反映,沈西蒙总为他解释开脱。沈西蒙对他很信任,让他担任剧团副团长,组织戏剧创作演出,他写了话剧《大榆林》。建国初沈西蒙安排他到浙江沿海部队深入生活,他创作大型话剧《东海最前线》,沈西蒙组织对剧本进行座谈,让他修改,然后又组织前线话剧团排演,受到观众欢迎。1961年他受沈西蒙鼓励,努力在内容和形式上寻求突破,坚持艺术形式,风格多样化。他深入部队生活,创作话剧《我是一个兵》,经多次修改,1962年前线话剧团排演后大受欢迎。此剧以一对孪生兄弟当兵后俩人在连队不同表现,引起戏剧性误会,写新战士在部队的成长。此剧轻松活泼,演出时台下不断爆发一阵阵笑声。此剧获总政优秀剧目奖,白文将此剧改编成电影《哥俩好》由八一厂拍摄,张良主演,影片上映后很受欢迎。

图片

沈西蒙部长在创作人员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在我与作家胡石言、黎汝清,剧作家刘川等老同志接触交谈中,他们对沈西蒙部长都非常钦佩、信服。
胡石言向我谈起,建国初,他写了中篇小说《柳堡的故事》发表后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胡石言小说写连队战士谈恋爱,违反部队纪律,宣传小资情调……。是沈西蒙及时给予大力支持,沈西蒙指出《柳堡的故事》新颖之处,在于在战争叙事中表现温馨的愛情場景,写得浪漫感人。当时身为华东军区艺术剧院院长的沈西蒙,安排下属,写过电影的黄宗江与胡石言一起将其改编电影,几经曲折,《柳堡的故事》拍成电影,风靡全国。沈西蒙非常赞赏胡石言的才情,调他到军区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并先后任前线歌剧团长、话剧团长、创作室主任。
原上海警备区党委秘书黎汝清,1958年后在征文组为老同志写回忆录,沈西蒙看了他写的诗歌、散文、小说,觉得他有才,将他调到文化部创作组,开启他专业创作道路。1964年黎汝清创作了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并改编拍摄电影《海霞》,成为一部红色经典。
剧作家刘川,四川人。刘川对我说,他1948年参军后一直在沈西蒙领导下工作,是沈西蒙带着他从事戏剧创作。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创作了话剧《青春之歌》《烈火红心》。是沈西蒙将《烈火红心》推荐给上海人艺黄佐临导演,上海人艺排演后大受欢迎。1961年刘川向沈西蒙汇报,他想写海军科研人员设计建造新型鱼雷快艇的题材,沈西蒙非常支持肯定,认为题材新颖独持。刘川到海军科研所深入生活,他创作了大型话剧《第二个春天》。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科技强军主题的戏剧作品,1963年由前线话剧团、上海人艺上演后引起强烈反响。周总理看后很喜欢,特地将沈西蒙、刘川叫到他乘坐的列车上,随他一起去苏州讨论对剧本的修改。此剧获总政颁发的优秀剧目奖。拍成电影深受好评。

图片

刘川说,沈西蒙部长非常强调创作人员要关注时代,深入生活,写自己熟悉、感兴趣的题材。前线剧作家顾宝璋、所云平是新四军老兵,1958年在研究创作题材时,他俩想以1940年郭村战斗为背景写个戏,大家都觉得挺难写。沈西蒙支持,认为这是好题材,他提示此戏应武戏文唱,着重写当时新四军与敌伪顽斗争。顾宝璋、所云平听了很受启发,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创作了多幕话剧《东进序曲》。此剧前线话剧团作为1959年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剧目,在北京上演,大获成功。获总政优秀剧目奖,该剧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成为军事题材经典影片。

图片

在沈西蒙部长主持南京军区文化工作期间,军区文艺创作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仅专业文艺创作演出佳作不断,军区业余文艺创作演出也十分活跃。上世纪六十年代南京军区战士业余演出队创作演出了独幕剧《一百个放心》《烧煤问题》等许多优秀文艺作品,极大地丰富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
对沈西蒙部长对文艺创作的睿智、高明的指导,我作为文化部的年轻人也感同身受。1977年“四人帮"粉碎后,文艺开禁,沈西蒙精神焕发,他频频与创作人员交流,召开剧本讨论会。我作为文化部文艺干事也参加这些活动。沈部长对创作人员报的创作题材,以及写的剧本,总能提出非常中肯的指导性意见。他要求作家关注时代,把握生活,敢于触及重大矛盾斗争,贴近部队实际,深刻把握所写作品的军事品质和审美特征,努力开掘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深度。正是在他支持指导下,在1977年至1978年不长时间里,军区就创作出多部优秀作品,如漠雁、俞冠潮写的话剧《城下城》,漠雁写的话剧《朋友》,刘川写的《红旗飘飘》《理想还是美丽的》,李传弟、梁泉写的《财经副官》,白文写的《埃德加-斯诺》等等。这些剧目题材、风格多样、生动好看。前线话剧团先后排演受到广大军内外观众欢迎。
沈西蒙部长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1977年后随着拨乱反正,他向军区政治部领导汇报,给有关部门做工作,坚持将在文革中受迫害的军区文艺人员平反,积极将复员到地方的一批优秀文艺人才重返军区文艺队伍,其中有剧作家江深、演员陶玉玲等人。他还一心想让自己欣赏喜爱的剧作家杨履方从地方重回前线,但阻力太大未成。于是他推荐杨履方到武汉军区文工团任职。沈西蒙珍惜人才,保护人才的胆识作为令我非常敬佩!

图片优秀演员陶玉玲复员后又重回部队

                                               (未完待续)

【备注:下方“巍巍大别山 英雄六一零”系郭锡章中将所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