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笔记」1.14 学习的三个要求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3-02-03 发布于辽宁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篇》1.4)

「译文」

孔子说:“一个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逸,办事勤快而说话谨慎,主动向志行高尚的人请求指导指正,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德鲁克」

知识的生产力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产业,一家企业竞争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哪个国家、哪个产业、哪家企业有“天然”的优势或劣势。唯一能够拥有的优势是利用现有知识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中,只有一个因素的重要性在日益加强,那就是通过管理提高知识的生产力,从而产生绩效。(彼得.F.德鲁克  《后资本主义社会》 1993年,第10章)

「论语笔记」

在今天的知识时代,学习知识并不断的更新和迭代知识是每个知识工作者不可逃避的责任。

之所以说不可逃避,是因为我们是知识工作者,知识的属性之一就是不断更新,所以我们注定不可能像父辈那样,学习了一门技能之后,可以用在一生的时间里,只需要不断的重复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

作为知识的携带者,我们必须把学习视为一辈子要持续做的事情。领导力专家沃伦.本尼斯和伯特.纳努斯曾针对来自不同行业的90名杰出领导者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了成长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自我发展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这正是领导者与追随者最本质的区别。”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善于学习的人。这种学习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是自我约束和坚持不懈的结果。每一天的目标都必须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之上有所进步,比前一天做得更好一点。

要如何学习呢,孔子给了我们三个建议:

第一,不要特别注重物质的享受,现代人在这个方面已经足够丰富,我们缺失的是精神世界的丰盛。因此,要提醒自己降低物质享受的欲望。

一个人热爱学习,有两种动力,第一种动力是求知欲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第二种是角色意识,是源于一个人对自己是什么人与应该是什么人之间差距的认知,换而言之,热爱学习的人知道他们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没有充分表现自己。他们也知道学习是摆脱这种困境的一个方法,是持续精进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舍得会投入时间,投入金钱去学习,因为他们把学习看成是某种与自我紧密相关的东西。

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不会特别在乎外在享受,因为这些享受会压制我们学习的欲望,所以他们会有节制,提醒自己不要被物质所控制。当然,在学校里,没有人会教给我们这些,所以我们必须教会自己,对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承担全部的责任。 

第二,把工作视为自己学习的机会,言行是君子之枢机,在每一次行动,每一次说话之时,其时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在工作中修行。还记得日本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的主要观点吧?他说:“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确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

所以,这里所说的学习,并非仅指悠闲的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指“学习新事物,发现成长机会,以及努力督促自己获得不同能力”的行为,把持续的学习当做是一个习惯会让我们受益终生,但要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你必须勇于实践并把学习当做是空气一样的存在,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学习就会形成反作用力,推动你自然而然的前进,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第三、向身边的人学习,特别是那些志行高尚的人请教,会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

如果这个人就在你的身边,和TA交流请教就是极好的学习方式,这样的人几乎可以说就是我们的人生导师了。如果这个人只是有所耳闻的名人,读他们的传记也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德鲁克、沃伦.本尼斯、埃隆.马斯克、玄奘、王阳明、孔子等为这个世界留下精神的伟人,在他们的传记中,隐藏着成长的密码。

不过我相信,你身边一定有可以学习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