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学宝:教师想要高质量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实现“三个跨越”

 温暖南方 2023-02-03 发布于广西

教师想要高质量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重点要在“跨”上做足文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对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有什么要求?

教师要在“跨”上做足文章

任学宝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出和明确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亮点和特色之一,“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表述,或许将成为引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国学者鲍克斯·曼斯勒认为:“跨学科学习者将信息、资料、技术、工具、观点、概念和源自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理论加以整合,以创造产品、解释现象或解决问题,所运用的方式一般是单一学科的手段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说,学科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学科这一初始概念,是在坚持学科立场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以主题为媒介,通过问题导向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虽然“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概念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教师也因为有学科概念的存在,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会有太大困难,但是对于如何理解和定位跨学科主题学习仍然存在许多困惑。比如,跨学科课程目标如何建构,课程内容如何选择?如何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开展真实践、进行真探究?学生关键知识和必要技能缺乏等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当前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存在多重困境,包括领导困境、观念困境、实践困境等,许多学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质量一般,具体表现为:

学习目标不明确。一些教师在制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时,往往把目标设计得过于宏大和宽泛,不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性,难以发挥目标的引领功能。缺乏具体目标的引领,跨学科主题学习便陷入“为了活动而活动”的怪圈,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从一个流程进入另一个流程,无法将知识转化为素养,降低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育价值。

支持条件未保障。一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组织性条件未得到保障:时间方面,虽然学校的课表上安排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时间,但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成果发布—迭代设计”的完整过程;空间方面,大量学校还是局限在教室内或校园空间内,将校内外空间、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来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屈指可数。二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师资较为短缺,教师普遍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缺乏清晰的认识,不清楚开展过程和应采取的教学方式,常常是将一些零散呆板甚至偏离主题的教学内容生硬地传授给学生。由于时空和师资的双重限制,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常沦为多个学科教师在教室进行的“拼盘式”传授,课堂看似热闹非凡,但却缺失有深度、有趣味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实际是“假探究”,导致跨学科主题学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学习评价不健全。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纳入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衡量相对模糊,容易降低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的获得感、成就感。可以说,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挥棒”,再美好的课程理想也是空中楼阁。

为了使跨学科主题学习能最大限度发挥育人成效,我们既要在学理上厘清它的内涵和价值,又要在实践上解决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困惑。因此,教师想要高质量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重点要在“跨”上做足文章。

第一个“跨”,是在设计上跨越学科,即聚焦素养目标,坚持学科立场,基于主题有效整合学科内容,实现整体谋划与具体设计相结合。整体谋划方面,教师可以在区域、学校、年级等多个层面,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结合真实学情,科学研制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系统做好顶层架构。具体设计方面,教师需要主动突破单一学科壁垒,细化学习目标,兼顾“纵向知识深挖”和“横向知识融通”,促进学生从“掌握学科知识”走向“构建结构化、网络化的认知地图”,有效发挥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

第二个“跨”,是在实施上跨越传统,即遵循教育规律,创新课堂教学,探索适切高效的实施路径,实现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教师要拓宽课堂概念、延展学习时空,在以往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整体建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一体化课堂,积极探索素养导向的整合式教学方法,依托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将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有效转化为学生在课内外探究、活动、表达、评价与反思的具体路径,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有效发挥学科实践育人功能。

第三个“跨”,是在保障上跨界协作,即树立成长型思维,凝聚多方合力,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实现个体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要进一步强化不同学科教师间的深入交流,在备课、教学、评价等环节通力合作,提升每一名教师的跨学科主题教学素养。学校要积极变革组织文化,以“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视角,强化家、校、社等教育内外团队的跨界协作,主动拓展课程育人价值,有效保障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落地实施。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向学生真实生活的回归,是转变基础教育育人方式的重要抓手。教育工作者需要切实行动起来,学习如何将21世纪所需的调查、应用、合作、研究等技能,无缝整合到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帮助学生为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做好充足准备。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原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