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古典读书治学 2023-02-03 发布于上海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什么,我也不愿强加于别人什么。”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所能达到的。”

孔子的回答,毫不拖泥带水,可谓一剑封喉。“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这怎么可能呢?这不是一个人能够有选择的。孔子很能明白这一点,所以说“人不知而不愠”,也说“古之学人为己”,就是做好自己,严于律己。我们还能够做到的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子贡的话语中,设置人我大防,防得住吗?堵得住吗?这是子贡需要学习化去的障碍。

我们生活中太多的不确定性,在2022年,我们特别能够感受到这一点,疫情来了,防疫措施来了,哪个人能不被“加诸”呢?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说“吾亦欲无加诸人”,如果带孩子试试,你会反观到自己在不断地加诸孩子,很多都是无意识中就脱口而出,或作出的行动。

真要无加诸人,那真的要很敏锐,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清晰的觉知,及时地作出调整,这样才近于不加诸人

人与人之间,因为各种羁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在层层交织的关系网中,真正的超脱者,在古人那里叫真人,叫解脱的觉者。同时,由此可见,解脱并不是那么容易,几乎不可能。儒家选择不脱离这种关系,进而依着这自然的关系,重新构建和美有序的关系,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彝伦攸叙,构建和美的礼乐秩序。

子贡所言,可能更倾向于老子的无为之治,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此自觉,并不是所有的人能自知,所以孔子的选择是不脱离这复杂之网,入其中,构建仁德和美的新秩序,这是孔子的选择,也是中国几千年大多数士人的选择与理想。庄子呢,则是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是一种“间世”的活法,既可以是道家,也可以是儒家,其实是不归于某一家。寒山近于庄子,因为佛学的传入,又和庄子有所不同。我是比较亲近孔子,也特别喜欢庄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