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结代脉的一些思考

 风声之家 2023-02-04 发布于江苏

结代脉是临床常见的脉象,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结脉的脉动缓慢无力,外加无规律地出现停跳。李时珍认为,“结主阴盛之病”。

  阴盛在《伤寒论》中是很重要的看法。所谓“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最常见的阴盛,感冒。人体受寒,却以发烧的形式呈现,是谓寒化热。寒即阴,热即阳。阴阳把人体作为道场来颠倒。其表现的形式在张仲景看来有六种,逐成六经辨证。

  曾治一不到四十岁的肥胖女性。胸闷痛,ICU抢救,易累,爬两三层楼,气喘吁吁。左右脉沉微、结代。

  桂枝去芍药加麻附辛。一两按15克算,细辛用量去到30克。

  那时不顾一切覆杯而愈,以为仲景的条文皆是覆杯而愈,单纯地以为剂量上去了,必定能覆杯而愈。

  服药200毫升,十五分钟之内,全身肌肉变软,通体清透。

  数年之后,才能读出藏在条文背后的病机。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金匮要略》)”

  水饮通常以弦脉的形式表现。人云,单弦为水饮,双弦为寒。

  仲景在“辨脉法”中讲得很清楚,“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

  饮、寒本为阴。何必从单双立论。

  经云,“神在天为风……在天为寒,在地为水。”何等犀利的切入。

  随着邪气深入,又因个体差异(高矮胖瘦),再加上病情不同,人体中的水饮不再以弦脉表现,诚谓脉诊之局限。然而只需舌头一伸,满口水滑,又有不欲饮的习惯,便知水饮遍布三焦。

  若从解剖的视角,手术刀划开皮肤,肥人的脂肪数倍于瘦人,心脏如何带得动,下肢静脉回流无力,自然曲张。西医讲代谢,中医论气血,异名同类。

  代脉,同样脉动无力,停跳出现有定数。与结脉大同小异。

  如果在三十出头的患者手上诊出结代脉,会多问一句,父母是否有心脏疾病。通常比较准。无他,遗传。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这是《伤寒论》治结代脉的千古名方。早年用得多。越用越无效。

  心想祖师爷不显灵了。肯定不能怪祖师爷。自我怀疑加评估,不够虔诚和执着。开始烧纸。半夜爬起来,找到小区里一处颇为僻静的角落。一边烧一边望一望保安大哥。

  现在说来像演小品,那时心诚极了。非常成功的把自己忽悠瘸了。

  技术到瓶颈,自然渴望贵人拉一把,抄个捷径。然而这条路,干到今天总算清醒一点,除了孤军作战到死,友军爱莫能助。

  结代脉不过是病情发展到某个阶段的结果。而背后的病机,致病的因素却各不相同。

  托尔斯泰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后来又用大柴胡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治过结代脉。捕捉到病机,多少能见些疗效。

  越对病机体会得深,越觉得脉诊不过一种诊断工具。能借此看到病情发展的趋势,已属不易。

  前几天遇到一位结代脉,打算用炙甘草汤。没成想,久病成医,各种名方吃了无数。心思,用黄酒煎,剂量加大,效果也许好一些。待到用手按压后背,硬如橡胶。立马放弃了开方的念头。即便能取效,也不过一时。

  人体如田地,用药如灌水。而土壤板结,要先犁地。病重如此,全身无一处压痛,足以说明病邪深入。

  《伤寒论》148条,仲景论阳病阴病的标准。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

  疼痛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有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