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少腹疝瘕

 北京润雨 2023-02-04 发布于辽宁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石水:病名。 ①水肿病之一。因下焦阳虚,不能司其开阖,聚水不化而致水肿。《症因脉治》卷三:“肝肾虚肿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肿,腰间痛,渐至肿及遍身,面色黑黄,此肝肾经真阳虚,即《内经》石水症也。” ②单腹胀。《医门法律·胀病论》:“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不似水气散于皮肤面目四肢也。仲景所谓石水者,正指此也。” ③疝瘕类病证。《医门法律·水肿论》:“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以其水积胞中,坚满如石,不上大腹,适在厥阴所部,即少腹疝瘕之类也。”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第七

原文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澼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

  【整段翻译】邪气郁结于阳经,则四肢浮肿;邪气郁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经阳经都有邪气郁结,而偏重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生“石水”之病,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二阳,则肠胃俱热,多为消渴之症;邪气郁结于三阳,则多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气郁结于三阴,多为水肿膨胀的病;邪气郁结于一阴一阳多为喉痹之病。   
  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区别,这是怀孕的现象;阴阳脉(尺脉、寸脉)具虚,同时又患肠澼的,是为死症;阳脉加倍于阴脉,当有汗出,阴脉虚而阳脉搏击,火迫血行,在妇人为血崩。


点评】此段继续说明,不同的脉象对应的不同的病症之间的关系。

  ①结阳者,肿四支

  结阳,古病名。四肢为诸阳之本,中焦阳气郁结,不得宣通于四肢,水液停滞不行,故四肢肿。

  ②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结阴,古病名。《圣济总录·大小便门》认为,结阴是阴气内结所致便血,治用地榆汤;《卫生宝鉴》治用平胃地榆汤。《张氏医通》则认为是肝血内结,脾气不摄所致便血,治用补中益气汤倍黄芪加炮姜。

  ③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阴阳结,为句,谓尺寸皆紧也。斜字,为句,谓脉形低昂,即多阴少阳,关前浮少,关后沉多也。
<伤寒论>中关于在脉上的阳结阴结判别: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师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
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阴结为凝,如水结冰,凝者遇火则化。
阳结为焦,如土成块,焦者得水而溶
焦极反脆,凝极愈坚。刚强难化者多坚凝寒凉之辈,宜晓之以理,以火化之。


  石水:病名。 ①水肿病之一。因下焦阳虚,不能司其开阖,聚水不化而致水肿。《症因脉治》卷三:“肝肾虚肿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肿,腰间痛,渐至肿及遍身,面色黑黄,此肝肾经真阳虚,即《内经》石水症也。” ②单腹胀。《医门法律·胀病论》:“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不似水气散于皮肤面目四肢也。仲景所谓石水者,正指此也。” ③疝瘕类病证。《医门法律·水肿论》:“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以其水积胞中,坚满如石,不上大腹,适在厥阴所部,即少腹疝瘕之类也。”

  ④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

  二阳结:指病邪郁结在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经处;

  :消渴之意;

  三阳结:指病邪郁结在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隔:阻隔,指下面经络沟通不利。

  ⑤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三阴结:指病邪郁结在足太阴脾和手太阴肺;

  :指水液代谢不利;

  一阴一阳结:指病邪郁结于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

  喉痹:病证名。多由邪热内结,气血瘀滞痹阻所致,主要症见咽喉肿痛,吞咽阻塞不利。

  ⑥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澼死

  阴搏阳别:指脉象中,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本身的搏动差别很大;

  有子:怀孕

  阴阳虚:指脉象中,阴阳脉(尺脉、寸脉)具虚;

  肠澼:肠澼,中医古病证名,大便脓血之病证,可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痔漏等肠道疾病;

  ⑦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

  阳加于阴:指阳脉比阴脉强很多;

  :出汗;

  阴虚阳搏:是阴脉弱而阳脉盛;

  :这种情况发生在妇人身上,就是血崩之象。


伤寒杂病论平脉法第二第6条


【原文】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理解】

本条所述,阴结与阳结的不同。

“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是浮而按数,此浮非表脉之浮,属脉能浮。细说的话就是,外感病的浮,一般是由于邪气入侵了皮肤、肌表等造成的脉浮,所以这个表脉的浮,是很浮的;这里的浮是指脉能够外鼓到皮肤,其位在三六菽之间,并非在皮肤。凡胃气不降皆此浮脉(趺阳脉浮,就是指这种浮。尤其遇到一些肠胃不好,经常便秘的病人,你一把他的右关脉,就发现,浮,但是这个浮是在皮肤和骨头之间,靠近皮肤的位置,也就是三六菽之间)浮而按数,阳迫多热,能食而不大便,知胃强而肠燥,气结在阳明之府,当通其大便,但通之之法,惟在导浊气下行,滋肠燥以调胃而已,非承气峻下也。

“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沉则气陷,迟则阴阻,不能食知胃阳衰(所以平时看人的饭量,就知道脾胃阳气足不足了,但是不一定哦,有的人吃的很多,但是舌苔厚腻,还是脾虚有湿,这是胃强脾弱,要结合很多因素来一起看的。)身体重,就是有湿,脾弱,这种情况下,脾胃阳气不足有湿,大便应该是溏,但是反而鞕(就是硬的意思),此阴气之结也。好比天寒地冻,水结成冰。所以阳虚的病人,刚开始会大便溏稀,随着脾阳虚的加重,会便秘。

关于加剧的说法,理解就可以了,我感觉对于诊断没有太大的帮助。阳结,是结在六腑中,邪气与府争,一府须经三日方成结,故三六一十八日,发现可能阴结的时候是第一天,故十七日当剧。阳结,结在五脏中,邪气与藏争,一藏已三日,故三五一十五,去除发现可能阳结的第一天,故十四日但剧。

/*********************************************************************

上文提到了便秘,这里把我见过的便秘的分型辩证说一下吧,貌似被便秘困扰的人还不少。

(1)肝胆气郁

我老父亲就是这种,他之前每天早上要排便,很规律,春天的时候,突然间不大便,是无感觉的那种,这种很麻烦,因为没有其他症状,就是不大便。喝水要喝热水。脉象左关弦,硬,有关小,弱, 苔白腻。辩证是肝胆气郁,脾胃阳虚。分析一下脉象,左关脉主肝胆,脉位于中部,不浮不沉,无典型少阳证,但是能确定肝胆气郁,注意我之前说过,弦是血凝其气,所以肝胆的气被郁住了,那这样的话,基本可以在小柴胡基础上加减了。右关小、弱,说明脾胃阳气不足,四君子、理中丸之属于。好的是啥?脾胃脉并不弦,说明肝胆病还没影响到脾胃,现在下手,赶紧调理好,免得以后麻烦。

柴胡25g 香附20g 黄芩 6g 半夏 9g 党参9g 生白术30g 茯苓20g 炙甘草9g 干姜20g

注意,每味药的用量是有讲究的,柴胡的用量一定要大,一般在24g起步,要不然就不是柴胡汤了,由于无口苦之类的症状,且脉弦但是不劲,说明肝胆的郁没有化太多热,所以黄芩用了6g,不便秘的话,加半夏,降胃,通便的话,白术用生的,剂量在30g以上,由于还存在阳不足,所以加干姜20g。一剂通便。

(2)血虚型便秘

这个人是我师弟,也是便秘,也没啥症状,就是早上无排便感,但是会感觉腹中有屎出不来。喝水喜欢喝热水,舌苔厚腻白。左关脉沉取散无力、中取正常,右关脉浮,弦偏硬,左尺略微无力,但脉至少是敛着的,微弦(说明存在一点点肾阳虚,但是不是主症)。左关的沉取散无力,说明肝血虚,沉位为血分、散说明肝胆阴不足,敛不起来(弦就是说阴足,可以敛起来),无力说明是肝胆的虚症,绝非实证。右关脉浮、弦、硬,说明木克土,脾胃阳虚。断证为肝血虚兼脾胃阳虚。

柴胡25g 黄芩 3g 半夏 9g 党参9g 生白术30g 茯苓20g 炙甘草9g 干姜20g 山茱萸15g 熟地黄15g 当归30g

前几个药基本就是肝胆气郁和脾胃阳虚的方子,因为我这个师弟有点血虚,所以加了山茱萸、熟地黄和当归,注意通便的话,当归的剂量要大,30g起步。一剂通便。

(3)脾阳虚型便秘

这个是发生在我身上,尴尬。夏天贪凉,经常喝冷饮,症状也是没有感觉,舌苔白腻,左关脉正常,微弦,脉力正常(濡而有力但是力不会太过),右关脉浮,非常非,搭手就摸到脉并且浮而有力,沉取力不足,舌苔白腻,不想喝水,热水都不想喝。

辩证:脾阳虚。

白术30g 茯苓20g 炙甘草9g 干姜30g 生附子9g

意在回脾胃的阳气,这段时间忌冷饮、水果,正常吃饭喝水,一天就恢复了,后面又用小剂量的上述方子调理了三天,基本正常。

总结:阳明证这种实热的,见的也比较少,但一般痞、满、燥、实四大证必须都有,而且病人表现出热证,就是振振发热(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都热),而且急切地想喝凉水。所以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因为为有发热、不想喝凉水,断定不是阳明证。因现在很多医生,一看到病人便秘,直接上大黄、芒硝苦寒之品,注意,芒硝这东西,咸寒,入肾,所以辩证错误一用芒硝直接伤肾阳,肾阳一伤,你懂得;大黄苦寒,伤胃阳,胃阳一伤,你也懂的。所以针对一个便秘都要仔细辩证。这就是很多朋友用大黄、番泻叶(也是寒性的)通便,刚开始还管用,后面怎么吃都不管用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