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利之辨也是经商之道——舒生读《论语》第75

 liuhuirong 2023-02-04 发布于湖北

建国之初,谈到近代工业,毛泽东着重提及四个人,即“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四个人中,张之洞督鄂期间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大批在亚洲范围内举足轻重的重工业,但他是官商一肩挑,所办企业无一不带有官办色彩。回望历史,像张謇开创的“南通模式”享誉全国,卢作孚的乡村改造就深受其影响;曾留学日本并考察多国化学工业的范旭东亦立志“科学救国”、“工业救国”。“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多次要求与永利合营,范旭东均严词拒绝,同样坚决拒绝与日本人合作的还有银行家资耀华、都锦生等;味精大王吴蕴初曾斥资9万银圆订购了一架德国战斗机,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陈嘉庚亲手创办了厦门大学,晚年经营困难变卖房产也要坚持支持教育事业……如果说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理论为资本主义解开了道德枷锁,那么中国企业家更应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精神血脉和价值依存。比如,国家与民族利益始终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为民不惜倾家荡产,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商人的存在才显得更有价值。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是知晓、明白的意思。喻于义,就是把是不是义弄明白;喻于利,就是把有没有利说清楚。这里的君子和小人不是针对道德说的,更多的是说不同的人群。君子这个群体衣食无忧,做事更多关注合不合义,小人重在谋生谋食,关注的重点是有没有利益。直接引申变成了道德判断,也就是这句话反过来看,喻于义的是君子,喻于利的是小人。

这样便有了两层意思,一层是从个人角度来说,也就是道德上的说教,要引导大家做君子,要喻于义,不要喻于利。另一层是抛开道德上的分野,从与人相处的角度来看,和君子谈事情,重点讲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特别要讲清楚是不是有利可图。两层意思都有意义。君子喻于义,是说君子做事,必辨其是非,合于义就做,不合就不做。但并不是说君子不要利,只是他首先关注的是道德层面,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取。小人喻于利,小人做事,只计较利益,只要自己能从中谋到利益,便去做,不会考虑能不能做,甚至不计后果,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关注什么很重要。君子喻于义,就不会为利所迷惑,不会在利益面前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站得高看得远,抛开功利的束缚,更能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看清形势和方向,在大局大势下承担自己的使命,而利益是完成使命、实现价值的副产品。而小人眼里只有利益,把获得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有利的就干,没利的就不干,难免目光短浅,局促狭隘。一事当前,先想着能获得多少利益,盘算着怎么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破坏局面。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君子关注使命、关注道德,干事情反而能容易合乎天道、合乎规律,干成大事、走向成功的概率更大。而小人关注的本来就是利益,不在乎什么使命什么道德,或许也能获得利益、荣华富贵,但终究不能长远,就算有才也守不住,自己守住了也传下去。在现代商业社会中,这句话实在是太重要了,恐怕当成商业成功之道也不为过。德鲁克告诫那些CEO们,一定要把组织的使命建立得尽量高远。乔布斯说:比尔盖茨却是赚了很多钱,但我怀疑这未必是他真正的人生目的,可惜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他已经无力改变微软以盈利为目的的做事方式。在《大败局》里面,这样只考虑挣钱而走向衰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反观阿里,马云一开始就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作为阿里的核心使命,围绕这个使命,借助刚刚兴起的互联网的力量,打造商业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生态,让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受益。反复念叨的是“愿景,使命,价值观”,以此来凝聚大家的共识,形成共为,并围绕这些构建“组织,人才,KPI”。用使命、价值观去选人,最终达到“一群有情有义的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最终,阿里的成功有目共睹,但马云最担心的依然是价值观的传承,担心走得太远、做得太好,而忘记出发的理由。毕竟,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利益面前,取舍真的太难了。在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口罩作为人人必备的防疫物资,一度炙手可热,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便奋不顾身地跳入做口罩、炒口罩、卖口罩的大潮中。这种完全以赚大钱为目的的狂躁,结果当然是一地鸡毛。但身在其中,即使知道这样的道理,也会身不由己想要搏一把。深圳有家企业,在口罩行业刚刚热起来的时候,也转产做口罩机器,而且利润十分可观,但很快这家企业的老板发现,口罩机与他的主业相差太远,“致远恐泥”,再干下去怕影响主业,便果断停止,专注主业。在后来潮水褪去,满地白花花的光屁股的时候,他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守住了开始的盈利。

但是,义和利没有必然的联系,喻于义并不能保证能得到利,相反那些喻于义的小人,还有可能侥幸得到意外之财。关键在于心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不问前程。专注坚持于自己的使命,能抓住机遇,能拒绝诱惑,生知安行,不急不躁,静候佳音。如果喻于义就想着能得到利,那本质上还是喻于利。有人会问,如果坚持了一辈子,专注了一辈子,也没有获得事业的发展,怎么办呢?那就心安理得接受结果。至少自己一辈子都在为了使命和理想而奋斗,这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心安踏实有何尝不是成功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