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钱没钱都要快乐——舒生读《论语》第16

 liuhuirong 2023-02-04 发布于湖北

    东郭子惠曾经问子贡:“夫子之门,何杂也?”夫子的门生怎么这么杂呀,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七十二贤中,有鲁人、卫人、吴人、陈人、齐人、宋人、蔡人等,而且这些学生年龄各异,天资不一,职业多样。子贡回答说:“隐括之旁多枉木,良医之门多病者,砥砺之旁多顽钝。夫子修道以俟天下,是以来者不止也。”隐括是矫正树木弯曲的器具,良医门前病人才多,磨刀石旁皆钝器。而夫子修道授业解惑,循循善诱、谆谆善导,而且有教无类,自然来的人就多啊。好一个伶牙俐齿的端木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又是一个情景剧。子贡说:贫穷但不谄媚,富贵但不骄纵,这种人的修为牛不?孔子说:嗯,不简单。但不如安贫乐道,富贵好礼的人。子贡接着问道:这(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是不是就是诗经上说的能够自己切磋琢磨呢?孔子欣慰地说:端木赐啊,你已经开始能和我一起讨论诗了,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啊。端木赐被老师这么一夸,脸上不好意思,心里乐开花了。

    孔子为什么要表扬子贡呢?子贡在与老师的对话中一直在思考,老师平时讲的都在他脑子里,这种师生交流中的融合贯通、发酵酝酿让老师很欣慰,也是每个老师都梦寐以求的教学相长。子贡完全体会到了诗经中那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境界,这句诗在他的脑子里面活起来了,“像玉工一样慢慢而耐心地摩挲着手中的玉石,一点点驯化成温润的美玉”的过程是如此的美妙而精微。舞者驯化自己的身体而成就优美的形态,武士驯化手中的宝剑而成就剑人合一,赛车手驯化自己的坐骑而成就随心而动,高贵者驯化自己的心灵而成就完美的人格。

    把生活过得跟诗一样,用心聆听自己的内心,最终“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生而为人,境界各异。关键就看你琢磨的是什么?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之为己”重在琢磨自己,“学之为人”重在琢磨别人。舒生以为,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应该还有个层面,那就是物,但自古我们这个民族琢磨自己和他人的都不少,唯独琢磨器物的人不多。琢磨自己多了就有了心性之学,宋明理学概属此类;琢磨他人多了就有了权谋之术,书架上一部《天下无谋》足足十卷还是九牛一毛;琢磨器物的人少了就让科学技术成为软肋,至今也没硬起来。

    回到原文,也可用这“三个琢磨”来解释。子贡所言停留在第二个层面,眼里看到的穷与富。“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贫贱夫妻百事哀”,贫穷不仅能限制人的想象,还能磨灭你的志向。子贡说“富而无骄”是对土豪的蔑视,就像今天的富二代瞧不起富一代一样。而且,他自己就是富贵者,但他既腰缠万贯,又学富五车,富贵而知礼,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骄傲更不要傲娇。

    在这个层次的下面还有个琢磨他人的层次,那就是子贡说的“谄媚”与“骄横”,贫穷者看到别人的富有,心里装着个“穷”字,行为上就会“卑”,自然在生存与利益面前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所以才有人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这是人性中如生俱来的妥协,动物亦然。富贵者看到别人的贫穷,财富堆积起了莫名优越,“有钱能使鬼推磨”,为富不仁、盛气凌人,暴发户的心态自然流露。这样的“谄媚”与“骄横”,就是特权、阴谋、仇恨甚至暴力的种子。

    孔子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是琢磨自己的境界,眼里没有了富贵和贫穷的外在区分,也消解了谄媚和骄横的人我对比,只剩下自己与内心的对话,用圣贤之道打磨自己,进一步得一步的欢喜。无须把自己安放在别人建立的坐标系中,我自有我的快乐,那种循道而行的自信与强大,已经包含了一个君子养成所需的养分,超越贫穷之苦,超然富贵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