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前文明—兴隆洼文化时期的玉器探究(二)

 天宇楼33 2023-02-06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兴隆洼108号墓与476号灰坑出圭的玉玦饰。

图片 

兴隆洼遗址135号墓玦饰玦口的侧面和正面。

图片 

Ⅰ式片切割。可能是以锯片带动砂粒切开玦口,两而切割平缓,不见明显起伏波纹。

兴隆洼遗址135号墓玦口切割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兴隆洼遗址108号墓出土的玉髓玦饰。

图片

图片 

Ⅰ式线切割。由环的侧面完成切割。如兴隆洼遗址130号墓一对玦饰都是Ⅰ式线切割玦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玦口Ⅱ式线切割。由玦饰内沿向外方向拉动砂绳切开玦口。玦口切割面上留有明显状切割痕。

王家营子水泉出土玉玦。

图片 

兴隆沟遗址七号墓出土一对玦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兴隆沟遗址4号墓人头骨右眼匡内发现的玦饰。

图片

图片 

玦口为Ⅰ式线切割。

图片 

兴隆洼117号墓玦饰。线切割出口的部位,以厉石研磨加工。

图片 

兴隆洼遗址142号墓管状玦饰。中孔的完成估计经多次扩孔。


图片

图片

图片 

兴隆沟遗址22号房址管状玦饰半成品。

图片 

一侧可见沟状设施,是线切割进行前的一项预备工序。在玉器平滑表面上线切割难以固定加工,砂绳容易左右游动。预制沟槽有固定线切割位置的作用。

图片 

浙江河姆渡出土玦状坠饰。以线切割开口,未完全切开玦口,由玦饰转化为坠饰的一种变化。


图片 

江苏祈头山遗址出土马家滨文化时期几种不同的玦饰。(距今70006000年)

图片 

兴隆洼第一期文化出土玦饰,是我国现今所知最早的玦饰。

图片 

中国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饰。(距今8000年前)

图片
 

中国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玦饰、玉珠等。这可能证明了古兴隆洼人是十分了不起的航海民族,他们在7000多年前即沿着海路进入长江流域,长江玉器文明发端于此。


图片 

中国浙江塔山遗址出土的玉器。遗址在浙江省象山县丹城塔山东南麓,依坡濒海,面积约3万平方米。该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多年。



图片
 

俄罗斯滨海地区Chertovy Vorota洞穴出土的玉器,该遗址距今约7000年。


图片
 

日本三引遗址出土的玉器。可以看到这些玉石器与兴隆洼文化的渊源。


图片
 

日本本洲福井县桑野遗址出土的玉器,距今约6500年。兴隆洼人东渡日本,成为日本最古老的原居民族之一。


图片 

日本青森县朝日山遗址出土绳文晚期前段翡翠勾玉,展现浑石玉的翠绿如生命萌发,是东亚早期崇尚绿色的共同信仰。

      近年考古学新发现,已彻底改变了传统中国玉文化的面貌。中国玉器起源、分布、内函等,随着考古手铲挥动得以不断刷新。1990年地质学家闻广公布,东北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八件玉器,科学晓行鉴定全属闪石玉,为“全世界已知最早真玉器”,一举把中国闪石玉文化推早到距今8000多年前。

      然面,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玉器的出土状况。考古学家杨虎在兴隆洼遗址墓葬中,从一些保存良好人头骨两侧的耳部,检出了成对环状玉饰物。显而易见,这种在两耳侧紧贴出土的玉环状饰,就是穿戴在耳垂上的饰物。考古学界一般称之为玦饰。8000年前双耳戴玉玦的风俗,是科学发掘揭露的事实。

      翻检世界考古范围内有关耳饰物的资料,西亚伊拉克Ur发现约4500年前的黄金耳环,被认为是已知年代最古老的耳饰。这样一来,兴隆洼的玉玦,很可能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耳环。新石器时代最早真玉器与世界最古老耳环,两者合二为一,这真认人兴奋不已。杨虎先生更告诉我们,兴隆洼时期一部分男女老少,有穿戴玉玦的习惯。8000多年前中国东北的一隅,一些人爱戴玉耳环,拉者长长的大耳垂,这样的民族多么神秘和令人神往。

      进一步深入玦饰的探索,我们发现更多令人兴奋的事实。玦饰分布的范围,超乎想像的广袤:大陆从俄雅库特至滨海地区沿海南下横跨中国的东边,以至中南半岛的泰国湾、西面波及印度的东边;岛屿从日本至加里曼岛及新几内亚岛,都曾出土过玦饰,牵涉现今十多个以上国家的疆域。迄今东南亚及海南岛,也有少数民族穿戴金属的玦饰。

      东亚地区8000多年来连绵不断玦饰的历史,文化沉淀之深厚,令人咋舌。玦饰历史的真相,如烟波混茫。从清末吴大澄考证玦饰开始,一百多年来玦饰起源的论争,一元多元说此起彼伏。迄今还有不少研究者主张,爱美是人的共性,像玦饰般简单的外型,甚么地方不能独创!2004年日本出版《绳文化时代的玉文化》专集中(《季刊考古学》89号),有关玉玦饰起源问题上,土肥孝的日本自生说与藤田富士夫的大陆渡来说,针锋相对。究竟东亚这么辽阔范围里,为什么先后都出现了玦饰,社会功能是否一样?诸如此类的难题,千头万绪,如盘根错节,能否迎刃而解,真是考古这门学问很大的考验。

      峰回路转,近半世纪以来东亚考古蓬勃的发展,为玦饰历史的来龙去脉,打开了局面。按笔者粗略统计,迄今东亚地区至少有一千多处遗址,发现过玦饰。可以断言,这仍然是埋藏于地下玦饰的冰山一角。玦饰的发生一元与多元争论,一时难有定论。考古学的新发现日进月步,玦饰多元论观点,越来越难于自圆其说!近年来笔者一再主张,玦饰东北起源一元说。玦饰一元起源论最重要的支持理据有四:

      一、玦饰在中国东北起源后,次第向四周扩散。大致而言,距离东北越远的地方,玦饰出现的年代就越晚。按现今东亚玦饰整体分布,8000多年前原生玦饰玉文化学辽海一带已经形成,在距今8000~7000年间,玦饰范围已突破辽海地区进入河海平原及山东丘陵一带,是东亚最早玦饰的分布圈。距今7000~6000年间,玦饰的次生集团向南已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向北越过三江平原与俄滨海地区,又跨过日本海,直接渗透至日本列岛。距今5000年以后,南方岭南及俄罗斯北部雅库特相继出现了玦饰。东南亚大陆如越南、泰国;岛屿如台湾、菲律宾和印尼等的玦饰,大约都在距今4000年前以后出现。

      二、早期玦饰的传播,是玉玉组合的扩散。往东北方向,如玦、匕形器、弯条形器与管珠等是同步扩散,由辽海地区北至三江平原,跨过俄罗斯滨海地区,横渡日本海登陆北陆。往南方向,玉器组合上逐步脱漏及变异较明显。辽海地区玉器南传到天津河海平原一带,玉玦与匕形器组合沿能稳定出现。又往南传至山东丘陵地区,可能因闪石玉资源的问题,而改用滑石和贝壳制作玦与匕形器。

再南传到了长江下游平原,匕形器已失传。马家滨文化中还是管状及环状玦并存,但管状玦又分化成梯形、贝形、腰鼓形、台形等几种亚式。到了河姆渡文化,就连管状玦都消失不见,一些环状玦又转化成坠饰。看来由于生态环境相近的原因,兴隆洼文化北传的渗透力显得更强大。从兴隆洼遗址向外伸展,至日本北陆桑野和杭州河姆渡遗址的直线距离相约。然而前者桑野和三引遗址出土玉玦、匕形器、管珠和弯条形器等,更能保存兴隆洼玉文化的原貌。

      三、作为一种物质载体,玦饰所承载的意识,亦随玦文化同步扩散。如对闪石玉坚贞玉质的爱好,又如以黄绿色代表生命萌芽的色彩意念,以至对温润而泽半透明质感的执着等。日本列岛在距今5000年前出现非常独特的辉石玉传统,翡翠硬玉饰物一枝独秀。然而,日本数千年辉石玉文化的传统,也是东亚大陆新石器时代闪石玉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分支。

     四、玦饰扩散的过程中,玉工艺技术亦同步传播。一些极特殊的玉工艺技术——线切割技术工艺在东亚大陆大行其道,从俄罗斯方面阿穆尔以至广东沿海都有分布,均与玉文化扩散有着密切关系。

      考古发覆千古。考古揭示一条8000多年东亚玉玦之路,跃然活现于纸上。中国东北玉文化对东亚玉器传统的巨大贡献,仍然是难以估量的。杜甫诗《春夜喜雨》中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往返细无声。”距今8000多年前起源中国东北的玉玦文化,润物细无声,如水银泻地,于东亚各地渗透。(邓聪——《润物细无声,八千年玉玦扩散之路》)


图片 

兴隆沟遗址22号房址出土的匕形器。这可能是农业民族所特有的餐具,玉制餐具的出现说明了一些部落成员具有特殊的身份。

匕形器的制作。长条形,一面内凹,一面外弧。顶部略窄,身部稍宽。匕形器的两侧可见因琢击留下显著点及块状白斑。(本博定义此物为食具,这此白斑也可能是匕形器两侧面长期与牙齿相碰撞而形成的)顶端坠孔周沿可见一圈点状琢痕,可能是琢击穿孔后,再扩孔成椭圆形坠孔。内凹一而中央部全是点状琢击痕,可见内凹部份是先琢击后研磨制成。


图片 

兴隆洼遗址201号房址匕形器。

图片 

兴隆洼遗址125号房址匕形器。


图片 

兴隆洼遗址128号房址匕形器。


图片 

兴隆沟遗址22号房址匕形器。

图片 

兴隆沟遗址采集的匕形器。


图片 

兴隆洼遗址113号房址坠饰。

图片 

兴隆洼遗址109号墓地弯条形器。

图片

图片 

兴隆洼遗址250号房址弯条形器。

图片 

兴隆沟遗址11号房址弯条形器。可能是残破的玦饰制作而成。


图片 

兴隆洼遗址173号房址出土玉锛。

图片 

玉锛刃部的使用痕迹。

图片 

兴隆洼遗址110号房址出土玉锛。

图片 

兴隆洼遗址138号房址出土玉锛。


图片 

兴隆沟遗址采集玉锛。

图片 

兴隆沟21号房址玉锛。

图片 

兴隆洼遗址220探方出土玉锛。

图片 

兴隆洼遗址130号房址出土玉锛。

图片 

兴隆洼遗址260号探方出土玉凿。

文章来源网络

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侵权私删

公众号“半寸间”的核心文化理念是“十平米空间文化”,围绕这个核心理念共设立七个内容板块:茶生活,十平米茶室文化,张建军随笔,大师人物(陶艺家,花道家等),侘寂文化,空间元素文化,艺术家音乐节家等。

我们力求传播一种关于“慢”的生活态度。为生活做减法,将自己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在慢的生活中逐步认识到自己内心,逐渐对自由重新定义,对自我重新认识,对价值重新认知,让生命重新开始。

图片

十平米空间文化

对自由重新定义

对自我重新认识

对价值重新认知

让生命重新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