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孙氏太极拳54式精简套路编排探讨

 心素如简10 2023-02-06 发布于江苏

传统孙氏太极拳54式精简套路编排探讨

汪毅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1

[摘要]:传统孙氏太极拳98式套路拳架结构长,重复拳式多,易产生套路顺序记忆混淆,这是中老年孙氏太极拳初学者学习难点。本文在精读孙禄堂《太极拳学》原著基础上,探讨对他晚年的传承套路进行精简编排,甄别确认了51个不重复典型拳势动作。54式精简套路完整保留了原套路典型拳势动作身、手、步法,用“单鞭”承接解决了四个关键拳势动作共存编排难题,便于中老年初学者记忆和习练,也为进一步深造原套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传统武术;孙氏太极拳;简化套路

分类号:G852.11

孙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是综合孙氏三拳形意、八卦和太极精华形成的高级拳术。它将形体运动与意念活动相结合,以意念导引形体运动,导引气血运转,达到形神兼备、精神与形体双修,具有防身、健身、养生、修身的作用。功夫大道返朴,理法精奥归真,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随着传统孙氏太极拳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全民健身”理念的广泛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武术爱好者参与到孙氏太极拳学习修炼中。但孙氏太极拳原套路(下文简称原套路)共有98式,拳架结构长,编排较复杂,特别是很多拳势动作重复率高,容易引起套路顺序记忆混淆。这些都是中老年孙氏太极拳初学者的学习难点。

孙氏武学专家对原套路进行过简化编排。这些简化套路在传承和普及传统孙氏太极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套路选用了部分拳势动作,另一些则尝试涵盖原套路全部典型拳势动作进行简化,但这些套路中或是改变了部分原套路拳势动作身、手、步法,或是存在拳势动作缺项。所以简化原套路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在简化套路中保留原套路全部典型拳势动作身、手、步法且不失孙氏太极拳风格也是孙氏武学研修者的关注热点之一。

本文在精读孙禄堂先生《太极拳学》原著(下文简称原著)基础上,结合原著所配发的系列拳照以及孙门公认的孙禄堂先生晚年对个别懒扎衣学及相关动作的改动,全面分析他晚年传承套路拳势动作要素,甄别重复精准确认,同时吸取孙氏武学前辈的简化改编经验。改编过程严格遵守套路外形结构要符合不同形整之间的相互运化,套路的运作要符合中和之气的生成与运化,使形与气能产生协同运作,动作组合要简约适中,符合实战时生克与转化的基本规律的规矩,将98式套路精简为54式,精简套路继承了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色、技术要领和理法原则,保留了原套路全部典型不重复拳势动作身、手、步法,选用“单鞭”作为承接解决了四个关键拳势共存编排的难题。精简套路拳势动作顺序清晰更便于记忆,适合各种体质和年龄层次传统孙氏太极拳爱好者习练,也为进一步深造原套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原套路重复拳势动作的甄别确认

精简原套路关键是对原套路拳势动作进行甄别重复精准确认。原套路经过百年传承,其间不可避免有些拳势动作发生变化,因此确认现行98式套路典型不重复拳势动作数量时也会看法不一。本文为提高研究结论的原始性、可靠性和公信度,排除了含异质性拳势动作的套路资料,选用孙门公认的孙禄堂先生晚年传承套路并结合原著内容作为研究资料。

1.1 开合手动作的甄别确认

孙氏太极拳开合动作在套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原套路共有13组开合手组合,主要用于动作承接转换和调息。原著表述的开合手动作组合共有三种形式。

(1)原著“第四章开手学”和“第五章合手学”表述的身体左转开合手动作组合,特点为先站定做开手式,再身体左转同时做合手式。令人疑惑的是原著配发的两张拳照身、步法造型与文字表述并不完全吻合,图、文对照价值有待商榷。本文认为以文字表述确认该组拳势动作特点更具准确性和可信性。

(2)原著“第九章开手学”和“第十章合手学”的开合手动作组合原文仅表述为“见第四章开手图”和“见第五章合手图”。这两张拳照图片与现在流行套路中的站定做开合手的拳势动作身、手、步法基本吻合,特点为开合时要体现身体重心在左右两脚之间的虚实转换。

(3)原著“第十六章开手学”和“第十七章合手学”表述的身体右转的开合手组合,特点为先做身体右转同时开手,然后再做合手。

目前流行套路中开合手动作有两种与原著不同的应用:一是套路中统一做成站定开合手组合;二是除了站定开合手组合外,在身体需向左或向右转动时都统一做成先转身同时做开手式,再站定做合手式的动作组合。

精简套路保留了原著中拳势动作身、手、步法都不尽相同的三种开合手组合,分别命名为“左转开合手”、“站定开合手”和“右转开合手”。

1.2 懒扎衣动作的甄别确认

孙禄堂先生晚年对原著中部分“懒扎衣”及其关联动作进行改进,原套路中“懒扎衣”拳势动作共有四种形式:

(1)接“太极学”后特殊形式“懒扎衣”拳势动作,精简套路中命名为“特殊懒扎衣”。

(2)在“搂膝拗步学(右式)”和“玉女穿梭学”后删除下一式“手挥琵琶学右式”,增加了捋式和挤式的完整“懒扎衣”拳势动作,这是最能体现孙氏太极拳掤捋挤按四正手特色的活步“懒扎衣”拳势动作,精简套路中命名为“活步懒扎衣”。

(3)接“三通臂学”或“野马分鬃学”后缺少捋式的“懒扎衣”拳势动作,精简套路中命名为“挤手懒扎衣”。

(4)接“进步指裆捶学”后缺少捋式和挤式的“退步懒扎衣”。

精简套路保留全部四种形式懒扎衣拳势动作。

1.3 “高探马”拳势动作的甄别确认

原套路两组“高探马”常被认为是相同拳势动作。原著“第三十八章高探马学”共分三节表述整个拳势动作连续过程,每节都配发了拳照,表明“高探马”动作并非第一式右脚斜前探伸后定式为止,第二、三节的身体左转、扣脚和手上由抱球扭成合手式动作等仍属“高探马学”拳势动作范畴。但第八十四章再次出现“高探马学”时文章仅扼要表述“见第三十八章高探马图”。但前面的三张拳照仅第一张适用,原著将此式身体右转,扣脚摆手等动作写在了“第八十五章十字摆莲学”中,没有保持描述“高探马学”相关拳势动作的前后一致性。两组“高探马”拳势动作第一式完全相同,而后续动作完全不同,应认定为两者是不同的拳势动作,精简套路中分别命名为“左转高探马”和“右转高探马”。

1.4 “白鹤亮翅”拳势动作的甄别确认

原著“白鹤亮翅学”有接“提手上势学”和接“手挥琵琶学(右式)后的两种形式。两者也容易被认为是相同拳势动作。它们在身、手、步法存在局部差异,精简套路将前者命名为“上步白鹤亮翅”以示区别。

1.5 “搬拦捶”拳势动作的合并

“上步搬拦捶”拳势动作几乎包含在“进步搬拦捶”中,但两者起始动作不同。精简套路在应用“上步搬拦捶”时多走了两个搬拦步,完成和“进步搬拦捶”拳势动作的重叠,并重新命名为“连续进步搬拦捶”。

1.6 其它重复拳势动作的确认

(1)原套路“单鞭”共重复应用7次(不包括斜单鞭)。精简套路为套路承接转换顺利保留应用4次。

(2)原套路“云手”共重复应用3组8个,精简套路保留应用1组3个。

(3)原套路“搂膝拗步学(右式)”、“三通臂学”、“倒撵猴学(左式)”、“倒撵猴学(右式)”、“如封似闭学”、“抱虎推山学”、“手挥琵琶学(右式)”等各重复应用2次;“手挥琵琶学(左式)”和“搂膝拗步学(左式)”各重复应用3次。精简套路均采取单次应用。

将开合手进行组合,并用“连续进步搬拦捶”统一替代“进步搬拦捶”和“上步搬拦捶”,经过严谨甄别和审慎确认,研究结果为以孙禄堂先生晚年传承98式套路并结合原著内容为研究资料中共有51个不重复典型拳势动作。

简化原套路的难点及对策

现有传统孙氏太极拳简化套路和国际推广套路中有26式、35式、38式、42式、48式和58式等。其中一些简化套路选择去除重复和难度较大的拳势动作进行编排,另一些简化套路积极尝试保持传统孙氏太极拳全部拳势动作进行编排。后者或有改变了一些拳势动作身、手、步法及动作转换规则的现象,或是没能彻底完成典型拳势动作的共存编排,存在缺项。

对重复动作进行数量精减不难,难点在于“提手上式”、“肘下看捶”、“右通臂掌”和“单鞭下势”四个拳势动作的共存编排。这四种拳势动作共性特点都需身体先左转,增加了简化套路转向编排的难度。如果要保持四个拳势动作的身、手、步法,前式就必须接“单鞭”拳势动作转换过渡,所以简化套路时要保证全部典型拳势动作的完整性,重复应用“单鞭”不可避免。

精简套路采用直接左转身收手至胸前的拳势过渡动作与“单鞭*”进行承接,最大限度地仅重复了4个“单鞭”,较好地解决了这四种拳势动作共存编排难题。

3  54式孙氏太极拳精简套路拳谱

1.无极式;2.太极式;3.特殊懒扎衣;4.左转开合手;5.单鞭;6.提手上式;7.上步白鹤亮翅;8.站定开合手;9.左搂膝拗步;10.左手挥琵琶;11.三通臂;12.挤手懒扎衣;13.单鞭*;14.右通背掌;15.玉女穿梭;16.云手;17.左转高探马;18.右起脚;19.左起脚;20.转身左蹬脚;21.践步打捶;22.翻身右踢脚;23.披身伏虎;24.左踢脚;25.转身右蹬脚;26.连续进步搬拦捶;27.如封似闭;28.抱虎推山;29.右转开合手;30.右搂膝拗步;31.活步懒扎衣;32.斜单鞭;33.野马分鬃;34.单鞭*;35.肘下看捶;36.左倒撵猴;37.右倒撵猴;38.右手挥琵琶;39.白鹤亮翅;40.云手下式;41.金鸡独立;42.右转高探马;43.十字摆莲;44.进步指裆捶;45.退步懒扎衣;46.单鞭*;47.单鞭下势;48.上步七星;49.退步跨虎;50.转角摆莲;51.弯弓射虎;52.双撞捶;53.阴阳混一;54.无极还原。           (*号为重复动作)

精简套路应用说明

精简套路中一些拳势动作细节与流行套路相关内容不完全相同,还有一些动作精简时承接转换有细微变化,练习时需引起注意。

(1)做“单鞭*”转换拳势动作时,身体重心先移至左脚,以腰带动右脚以脚跟为轴向左拧转90°,同时两手掌收合至胸前。身体重心再移到右脚,接着做“单鞭”。转换连接动作没有破坏“单鞭”拳势动作完整性。

(2)“16.玉女穿梭”接转“17.云手”时,前式最后定式时左脚跟步不能靠右脚太近,为右脚的左扭转留有空间。接着身体重心先移至左脚,以腰带动右脚以脚跟为轴向左拧转90°,同时两手稍收回胸前,然后再规范地做云手动作,两式过渡要自然流畅。

(3)“35.野马分鬃”最后定式采用原著两手掌直接向前推按并跟步的打法,不接“挤手懒扎衣”。

(4)“43.金鸡独立”接转“44.高探马”时,左脚先直接下落右脚旁,同时左手由眼角外侧翻成掌心向外,直接向左侧云手,同时右手上抬至右胯前变成掌心向下,指尖向左,与左手同步做云手动作。两式过渡要自然流畅。精简套路中右脚前探方向采用原著“斜着往前边迈去落下”打法,与流行套路要求不同。

(5)目前“云手下势”有两种不同打法。“39.白鹤亮翅”接转的“40.云手下势”更适合原著打法。两式动作过渡时两掌向胸前微收。左掌稍上抬与脸同高,右掌稍下落至右肋前,然后继续先云手再下势,保证拳势动作身、手、步法不变。

(6)将原著“四十一章转身踢脚学”修改为“20.转身左蹬脚”、将“四十三章翻身二起学”修改为“22.翻身右踢脚”,保证精简套路中左右两脚都有起脚、踢脚和蹬脚三种不同脚法的应用,体现套路中拳势动作编排均衡性。

(7)部分流行套路中“践步打捶”含两个搬拦进步,与“26.连续进步搬拦捶”动作重复,也与原著表述的连续两个剪式步,两手进行搂按的拳势动作不同。精简套路“践步打捶”采用原著打法,避免了动作重复。

结束语

54式精简套路挖掘了原套路的合理内核,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孙氏太极拳特色。它内容简明,不仅大幅缩短了拳架结构长度,而且套路顺序清晰易记,适合各种体质和年龄层次太极拳爱好者习练。虽然没有实现套路中完全无重复拳势动作的终极目标,但它提出了一种精简套路的思路,期待能引起孙氏武学研究者的关注,继续找准传统孙氏太极拳可精简亮点,以求进一步发掘传统武术套路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禄堂.孙禄堂武学录[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孙剑云.孙氏太极拳简化套路[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5.

3.  雷世泰.孙式太极拳之特点[J].武当,2007年,11期:10-12.

4.  童旭东.桩架之作用[J].武魂,1998年,1期.

5.  董振家.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及套路训练研究[J].武当,2022年,18期.16-18.

6.  仰东.太极拳一定要简化吗?[J].中华武术,2000年,9期.3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