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者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 康老师读书

 康老师心育 2023-02-06 发布于河南


康老师说——

十年前,我读到王晓春老师《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并受其影响,决定致力于班主任专业思考的研究。

之前,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推介此书。

学会教育诊疗, 老师遇到问题学生就再也不怕了

近十年来,我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完善,对于心理学的理解、实践和思考也越来越多。

年假期间,跟着8+1班主任工作室重读王晓春老师的《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一书,感悟颇多,个人写下约18000字读书笔记,现在整理精选如下,以飨同道。

唤醒科学精神和

科学态度

在本书前言部分,王晓春教师开篇就指出“我们的教育,多的是行政色彩(官本位)、宣传鼓动色彩(把教育当活动搞)、教化色彩(教育者像道学先生)、文艺色彩(煽情表演),缺少的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这样的论述可谓开门见山,一针见血。

我们经历过多少看似是教育,实则非教育的校园场景。用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热闹无当的主题班会,空洞无物的批语训斥,煽情虚假的感恩教育……这些活动都在距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

关于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王老师说:“那就是实事求是,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寻找事物的客观规律,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合乎逻辑的思考,就是任何观点都需要论证,不能信口开河。”

而这些看似是常识的科学定义,在教育者那里被几乎遗忘地消失殆尽。

我们的老师很多人在用“他们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的办法”教育学生。

在凭经验行事,在照搬复制旧的办法,新瓶装的皆是旧酒。

在教师的职业中,我们唤醒研究的态度、思考的习惯和实证的做法,这才是教育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育者要成为

终身学习者

在前言部分,王晓春老师还提出一个重要理念,即教育者要要在为终身学习者。

针对教育者多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王老师指出,教育要想有创造性,老师就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吸收。

“教育者应该是最典型的'拿来主义’者,是消化能力最强的人,是特别善于整合各种知识的人,是具备自己稳定视角的'杂家’。”

“教育者应该是学习欲望最强烈的人,同时又是消化能力最强的人。”

这两句话的核心在于,教育者不反对“拿来主义”,而应该是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化为自己解决教育教学中问题的人。

我们反对照搬照抄,反对不加思考的重复,我们支持整合其他学科知识,为我所用,化为我用。

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知识都应该了解一些,这样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去重新看待教育中的问题。

同时,教育者也不要失掉教育者独特的视角,育人的视角。

很多老师不学习,以为把教材、教师参考书、教辅搞明白就行了,用各种办法,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是好教师了。

殊不知,只会搞成绩的教师只是教书匠,通过教书来育人,才是真正的教育者。

而提升这种不同层面的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学习,通过自己不断的终身式的学习,去充实自己,才有能力的底气去面对学生、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才不只是教书匠,才称得上真正的教育者。

所谓整合就是把教书育人当作灯塔,召集各种知识的航船向自己靠拢,来明确自己前行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