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和“意”别打架

 m361b 2023-02-06 发布于山东

我们常说“顺心如意”,但是顺了心,未必如意。

“心”是心神,是先天的本能感觉

“意”则是指后天的意识,是受教育后形成的观念。

举例说明:

海参吃在嘴里并不觉得好吃,这是心的感觉,但一想到营养很丰富,不便宜,还是吃吧;

看见女孩一见钟情,这是“随心”,但一想到她的学历不高,单位一般,还是算了吧,最终还是被“意”绑架了;

感冒了拼命喝水,肚子都“汤饱”了,但是想到多喝水能治病, 还在逼着自己喝,以至于食管反流,整晚上躺不下;

早上肚子并不饿,但想到不吃早餐会有许多危害,还是吃了不少。

这些都是“心”和“意”在打架的例子,先天的感觉和后天学到的知识发生了冲突。之所以“祝你顺心如意”成了最美好的祝福,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不容易达到。

“意”上面是“音”,下面是“心”,是用心体会声音背后的意境,所谓“听声要听音”。受的教育不同,背后听到的“音”是不一样的,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三观。

只是这些后天形成的意识并非正确,以至于和“心神”发生了冲突。

人是很容易被洗脑的,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观念。有的观念互相矛盾,让人无所适从。还不如不识字的乡下人,不会上网,凭着自己的感觉 ,活得逍遥自在。

这种“心”和“意”打架的解决方法是尽量摒弃后天的意识,恢复自己的先知先觉。

还有一种“心”和“意”的打架表现在:

意识里知道吸烟的危害,心里却戒不掉;

知道吃肥肉多了有害,看着肉还想吃;

明知道一天一顿饭也足够了,却到了吃饭的点就忍不住;

知道熬夜不好,却做不到。

知道打游戏没有好处,却欲罢不能。

其实这些知道,都是“假知道”

古人不轻易说“知道”,因为这个“道”不是那么容易“知”的。

有位佛教人士说,自从笃信佛教后,就自然不想吃肉了,因为有一种视动物为同类的感觉,而动物大都一种本能,就是不食同类。这是发自内心的真信。有的人讲起佛法来头头是道,但见了肉就想吃,可能是假信佛。

所以想“心”和“意”不打架,就要从内心深处把这个”心“纠正过来。

500年前的王阳明,创立了”知行合一“学说,从内心知道了危害,自然就会落实在行动上,二者自然就不会再打架没有必要靠什么恒心、毅力。

我的这个公众号,也是在力求从原理上讲一些养生之道 ,这样就会自觉地去做了,并不是直白地灌输某些个做法。

我有个PM2.5监测仪,有一次同学吸烟时,我拿出来测了一下,数值飙升到999,他当时啥也没说,过后就悄悄地戒烟了,这是真知道了。

还有人查出肺上长了肿瘤,或者患了心梗,心绞痛等,才开始戒烟、戒酒,但这时的”知道“,就太晚了。

所以这种“心”和“意”打架的解决方法是从内心里真正“知道”。

总结:

不管是纠正后天的意识,还是恢复先天的感觉,”心“和”意“别总在打架,这样才会活得称心如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光强 2019.5.28.

齐鲁呼吸王光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