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烈士厉福寿家乡在美丽乡村中蝶变

 雨花石之乡 2023-02-07 发布于江苏

烈士厉福寿家乡在美丽乡村中蝶变

——记六合区横梁街道上马村厉家仓自然村

厉福寿,是六合区抗日战线上英勇牺牲的烈士之一,牺牲时年仅22岁(1922-1944)。在烈士家乡南京市六合区横梁街道上马村厉家仓自然村至今还流传着烈士牺牲的英勇事迹。带着对烈士的崇敬与怀念之情,我们走进了厉福寿的家乡厉家仓,聆听烈士迹,见证烈士家乡的发展变化。

讲好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在厉家仓厉福寿文化广场,该村80岁的老党员苏大爷为笔者担任起烈士传奇故事的讲解员。

厉福寿,1922年生于当地一贫苦农民家庭,1940年新四军抗日民主政府处处为穷人着想的举动深深吸引了他。翌年春,他就对母亲说:“我在人家帮工吃尽了苦,我要去当新四军,去抗日打鬼子。”母亲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厉福寿先在直属三区五乡当战士,五月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路东保安处学习5个月,回来后到直属区独立营当警卫员。

从1941年下半年起,六合县抗日进入艰苦的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阶段。11月,日伪军在相继占领的东沟镇、横梁甸、程桥等地建立据点,并经常到新篁、八百一带“扫荡”,在每次的反“扫荡”战斗中,厉福寿总是冒着生命危险,保卫首长的安全。1942年5月,在新篁乡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他为掩护首长负了伤。伤愈后,党组织调他到地方工作,担任横塘乡副乡长。1943年8月,日伪军占领了八百桥,在八百桥周围强抢民物,抓夫索粮,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广大群众深受其害。为了加强对敌占区周围抗日斗争的领导,9月,厉福寿被派往紧靠八百桥的西阳乡任乡长兼模范队队长。西阳乡距离八百桥敌人据点很近,日伪军多次集结兵力对西阳乡一带进行疯狂扫荡,乡政府和模范队随时有被来来自八百、六合的敌人夹击危险,斗争环境十分恶劣。身为乡长的厉福寿,深入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运用游击战术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敌来他避,敌走他来,搅得敌人不得安宁。敌人对他既惧怕又痛恨,就诱逼他的母亲、哥哥劝厉福寿放下武器。厉福寿说服了母亲,批评了哥哥,并将这一情况报告了组织,明确表示:“只要不打死,战斗决不停止。”得到了区委表扬和鼓励。

1944年2月19日,厉福寿在西阳乡贾庄召开保甲长联席会议,要求干部发动全乡人民起来开展抗缴敌粮的斗争。由于汉奸告密,驻在八百桥的数十个日伪军赶来包围了会场。在千钧一发之际,厉福寿沉着应战。为了调开敌人,他率先冲向大门,转移敌人目标,掩护其他人员撤退,继后从后门越墙而出,冲出敌人的包围圈。这时敌人发现他只是单身一人,便蜂拥追来。他边打边撤,敌人紧追不舍,厉福寿埋伏在钱家小庄附近的坟地上还击,直到弹尽才被迫撤到上苏庄苏朝建的后园。追击的日伪军击中了厉福寿的脚部,他被围上来的敌人连刺6刀而身负重伤。敌人把厉福寿抬到八百桥据点后,企图诱他投降,他置之不理。敌人见软的不行,就凶相毕露严刑拷打,逼他投降,厉福寿昂首高呼:“要我投降,白日做梦!”敌人无计可施,惨无人道地将他活埋,牺牲时年仅22岁。

厉福寿牺牲后,东南县委在大营钟举行厉福寿追悼大会。中共淮南路东地委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党员、抗日民主政府干部的好榜样,号召淮南路东军民学习他的英勇献身精神,把抗日斗争进行到底。

建设美丽乡村 留住红色记忆

英雄已远去,精神砺后人。现如今的厉家仓村,有农户50户190人,人居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福祉保障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2019年横梁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对厉家仓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态美、乡村文明和谐美”的南京“五美乡村”创建标准投资640万元。进行改造。

改造中,当地在生态绿色元素基础上,充分挖掘烈士事迹,彰显红色文化,突出绿化休闲、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村民公共活动场所等“三要素”,新建停车场约450平方米、厉福寿文体广场约2200平方米、利用凉亭、长廊介绍烈士事迹,村庄水泥化道路约2880平方米、铺设污水管道2960米。实施村庄绿化约3500平方米、新建公共厕所1座、污水处理设施1座、新建篮球场200平方米等,让村民在休闲健身的同时,了解烈士事迹,鼓舞年轻一代把烈士家乡建设好,管理好,让烈士家乡成为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新农村亮点。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近年来,上马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户户通路灯,在为民服务上,围绕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提出了“上马事马上办”的服务理念,在乡村振兴上围绕村里的上马牛脯厂、枫林湾龙虾基地、紫玉山庄等企业和上马村水资源丰富的特色,大力实施食品产业和文旅产业,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争通过六合区三会5年的帮扶,集体经济有质的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

厉福寿牺牲时尚未成家,烈士如今没有后人,由于年代久远和当时条件原因,烈士没有留下照片,烈士的形象只能在老人们代代口述中保存,给笔者本次寻方留下遗憾,但烈士伟大形象已深深埋在心中。江六高速川流不息的车流诉说着新时代发展的动人故事,上马村也将搭乘着乡村振兴的快车,续写着新时代美丽乡村的上马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