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新石器时代的聚落一般由居址墓地、手工业作坊等不同功能的区域组成。至晚期,逐渐出现了大型中心聚落与普通聚落的分化,并在剧烈社会冲突中涌现出众多城堡,社会形态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 姜寨聚落遗址模型(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陕西临潼) ![]() 带箭伤的人骨复制品(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江苏邳县大墩子) ![]() 陶水管(造律台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河南濮阳平粮台) 新石器遗物上常见一些刻画符号,它们可能是文字萌芽阶段的产物。晚期,冶铜技术出现,人们已能够制造小件铜器,质地多为青铜和红铜,部分遗址中还发现了铜炬渣等遗物。 ![]() 刻画符号陶片(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陕西西安半坡) ![]() 刻画符号陶尊(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山东莒县陵阳河) ![]() 青铜刀(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000年,甘肃东乡林家) 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分化加剧,具有特定含义的礼仪制度已经产生。一些遗址中出现了具有礼仪功能的大型公共建筑公共墓地中贫富分化严重,还出现了专门贵族墓地。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象征权力与身份的玉器,标志着凌驾于公共群体之上的权贵阶层已经形成。 ![]() 箍形玉器(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前2900年,征集) ![]() 薄胎黑陶高柄杯(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山东胶县三里河) ![]() 镂雕旋纹象牙梳(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山东泰安大汶口) ![]() 九孔石刀(薛家岗文化,约公元前3500-前2600年,安徽潜山薛家岗) ![]() 镂孔陶器座(王湾三期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1900年,河南洛阳王湾) 新石器时代,人类往往借助神灵观念解释生命和自然现象,以神灵崇拜为特征的原始信仰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加深,原始信仰逐步规范化、礼仪代出现了祭坛、神庙等高等级宗教场所。认识领域的拓展,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日益丰富多彩,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反映了先民朴素的审美意识。 ![]() 骨笛(裴里岗文化,约公元前6100-前5000年,河南舞阳贾湖) ![]() 牙雕凤鸟匕形器(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200-前42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 ![]()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陕西西安半坡) ![]() 船形彩陶壶(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陕西宝鸡北首岭) ![]() 鹰形陶鼎(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陕西华县太平庄) ![]() 鹳鱼石斧彩绘陶缸(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河南临汝阎村) ![]() 蚌塑“龙虎”墓(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河南濮阳西水坡) ![]() 孕妇陶塑像(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前2900年,辽宁喀左东山嘴) ![]() 玉龙(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前2900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 ![]() 玉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征集) ![]() 裸体浮雕彩陶壶(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000年,青海乐都柳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