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实修?即实休,且歇去

 唯心解忧 2023-02-07 发布于山东

  

01
一则禅宗公案

太原孚上座早期学法时,曾在扬州光孝寺讲《涅槃经》,其讲的程度呢,可以说是天花乱坠,非常透彻,座下听众呢,也非常多,成千上万。

一天呢,有禅者阻雪,就去室内听会儿,听到太原孚上座讲到三因佛性,三德法身,广谈法身妙理时,禅者失笑。

太原孚上座讲罢,看到禅者失笑时,就去请禅者吃茶。白曰:“某甲素志狭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见教。”

禅者曰:“实笑座主不识法身”。座曰:“如此解说,何处不是?”禅者曰:“请座主更说一遍”。

座曰:“法身之理,犹若太虚,竖穷三际,横亘十方,弥纶八极,包括二仪,随缘赴感,靡不周遍。

禅者曰:“不道座主说不是,只是说得法身边事,实未识法身在”。座曰:“既然如是,禅德当为我说。”

禅者曰:“座主还信否?"座曰:“焉敢不信?”

曰:“若如是,座主辍讲旬日,于室内端然静虑,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

太原孚上座按照禅者教的立刻就去做了。从初夜至五更,有五个小时。闻鼓角声,忽然契悟。

他就去敲禅者的门。禅者曰:“阿谁?”太原孚上座说:“某甲。”禅者咄曰:“教汝传持大教,代佛说法,夜来为甚么醉酒卧街?”

座曰:“禅德自来讲经,将生身父母鼻孔扭捏,从今已去,更不敢如是。”禅者曰:“且去,来日相见。”

太原孚上座遂罢讲,遍历诸方,名闻宇内。

02
什么是实修

这篇禅宗公案读完,大家就清楚什么是实修了?实修不是你所说的如何努力,用力,打鸡血,在那里讲啊讲,学啊学,学多少,恰恰相反,是:若如是,座主辍讲旬日,于室内端然静虑,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

简言之,就是停下来。就是太原孚上座啊,你停讲十日,你不要再讲《涅槃经》了。

虽然你讲的很好,解释的也对,但你都是在意识里,在妄想里,知解佛法,你是讲法的法师,不是真修行的人,与真正的解脱无关。

这也跟知识渊博的婆罗门苏坦达一样,在跟佛陀辩论时,把吠陀经典说的头头是道,可当佛陀问到解脱之道该怎么实修时,苏坦达懵逼了。

历史上还有很多,如鸠摩罗什的四大弟子,生、肇、融、睿,生下来就超凡脱俗,禀赋异能,超越了平常人。

也就是说他们看经一看就过目不忘,一看就全都明白,并且能讲的石头点头,天女散花,但依然解脱不了烦恼。

这都是将生身父母鼻孔扭捏,就是还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辜负了祖师,在一片大湖里,活活渴死。

要不然,达摩来中国干啥,他是吃饱了撑得吗?他就是来破你的口头说,破你的思维,真传一句话,教你实修的。

这也是很多的学法之人,天天凑在一起,就爱论佛论法,论禅论道,论个不停,说的头头是道,听他讲话,什么不离世间觉,这也空,那也空,也是句句都不离本性,也找不出什么毛病来。

但这些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学来的,学着圣人口吻说的,不是自己亲证的。而实实在在的修行,你问他,该怎么练习觉知,断无明习气,他却说不出来,这是欺贤罔圣。

所以一对境就生心,烦恼的要死,这都是因为没做功夫,空有智慧,没有修行,不免轮回。

这样,你学再多,关键时刻还是没有用。最后,你的妄念还是多如蚂蚁,你的那些执着,你的那些习气,你的那些纠结,还是密密麻麻。

如阿难跟佛陀出家般,虽是善因而遭恶果,所以你现在最需要的是停下来,别争论了,别装点自己头头是道的门面了,找个嘎啦里好好坐下,把心收一收,息虑忘缘,善恶诸缘,一时放却。

这跟六祖开示抢夺衣钵的惠明是一样的。六祖说:汝既为法而来,可摒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还有,跟了凡见云谷禅师一样,了凡与其在禅房中,对坐三日三夜,虽然是被孔先生算好了命,不在想入非非,但其实也是息虑忘缘,反正就这样了,万缘放下,不用力了,坐着吧。

后来,云谷禅师一点,他就真明白了。

03

为什么实修就是且歇去

为什么实修就是休息,就是且歇去呢?因为我们攀援外物,沾染六尘太多太多了。

一件事情发生,我们就开始转动头脑,给加上各种评判、定义、符号、故事,分别着大事,小事,善事,恶事,对错等等的念头,进而情绪跟着此起彼伏。

都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你心不能“如是住,不住在休息上,不住在清净心上,不住在道上,怎么能无所住,不被其动摇?

另外,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吃穿住用都已经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可谓登峰造极,国家保护动物,大白鲨都直播着吃。

大家要清楚,不是对财色名利权执着,才叫贪,你跟西游记里金池长老一样贪佛衣,也是贪;你贪字画,贪静,贪书,贪学习,贪把玩,贪干净,这都是贪,都是执念。

想一想,就拿书来说,佛陀讲了49年,留下了多少本书,难道每个都要看?别说你这辈子,你多世都看不完,再说,若你抓不住核心,不懂实修,这些都没用,你依然纠结重重,烦恼重重。

还有很多人跟着什么国际大师学什么情绪管理,说什么不要有负面情绪,要控制情绪,想一想,学了这么多年,你没负面情绪了吗?你问下,这些所谓的情绪管理大师,把情绪控制住了吗?

有人说,圣人是不是没情绪,这是揣测圣意,按照你自以为的想法,禅宗祖师们嬉笑怒骂多了去了,叫你滚,把你打骨折,手指砍断,意在让你跳出思维,都是慈悲。

想一想,你这一生已发生过多少喜怒哀乐了,是你能控制住的,能留住的嘛,所以控制情绪本身就是方向错了,情不在控,在通,通情达理。

再说,你天天说情感,情绪,这情那情,到底这世间情为何物?情绪的绪又是何物?

所以为道日损,学习后要懂得减,懂得休息了,只是我们从不肯休息,一会儿晒这个,一会儿晒那个,不断追逐六尘,看似用心,实则是散乱心,放逸心,玩乐心,向外驰逐的心,攀缘心,抓取心。

这让我们终日用心,一刻都不想休息下来。

所以你看市场上那些成功学,打鸡血没打出来,身心灵大师,疗愈没疗出来,有些讲经典的呢,也是学啊学啊,无穷尽,说什么不要有情绪,这都不是生活态。

我们天天说要知行合一,天人合一,什么意思啊,是知道,做到吗?不是啊,是你要休息下来,看到实相,让你的行跟良知合一,跟天道合一。

你看,让这世间万事万物,春夏秋冬,弹指间,就能发生变化的是谁啊,是自然,不是你,你的用力都是小我在用力,你天天说要改变自己,改变婆媳关系,改变孩子,改变伴侣,累死,都没卵用。

反而你休息去,你的执念力放下,不在过多操心,孩子却好了,是不是?

你看孩子为啥叛逆啊,你太用力管教,不透气啦;孩子为啥厌学啊,之前的作业太多,做的太用力啦;孩子为啥闭口不说话啦,你给报的培训班,什么八国语言,太多太用力啦。

想一想,浪花虽猛,很有力,但离开大海这个自然力,它能做成啥?

庄子也有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其意思是说生命短暂,要刻苦学习,终身学习吗?

不是的啊,是生命短暂,你的寿命是有限的,你这样学下去,学了千万条道理,看了千万本书,都在浅尝辄止,都在走马观花,都在头脑里,实修没一步,也是荒废人生,很危险的。

而实修的方法太多太多了,诸如快速诵经,破思维,直心直用;行脚,把关注思虑转为脚部;牧牛,观照念头,不犯庄稼,感知即过,当下清凉等等功课,练习个百次,千次,都可让你训练觉知,远离六尘,改变攀缘六尘的习气。

以牧牛为例,牧牛就是你像牵着一个牛一样,若它走在路上,低头吃草没事儿,可若它想去吃庄稼,就把它拉回来。

吃庄稼就是你烦恼了,拉回来就是离念了,当然离念是瞬间,连拉回来都没有。如你的家人跟你某个生活习惯不同,你看到自己有想阻止,说教家人的念头瞬间,这个阻止说教的念头就没了,也就避免了一次争吵。

而你想吃饭的念头,就是牛在吃草,是正常念头。

我们一天都有无数个念头,念起念灭不是你能控制的。我们能左右的只是通过学法和如实观察,看到念头没有实体,不相信念头的真实性,就不会被念头缠缚,从这个角度来说,叫离念,又叫解脱。

如你家孩子刚出生,你说,哎幺,我的小天使,我的小宝贝,可大了些后,你又说,你真是个讨债鬼,你真笨,若你和孩子都信这些念头了,那孩子就会自卑,无力,而你看着孩子就会来气,是不是?

如果你问一句,这些念头是真的吗?百分百是真的吗?这念头瞬间就消失了,你还分析来分析去,研究来研究去如何放下这些念头吗?当下清凉,是不是?

须菩提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当下,你问的时候,便是住了,没烦恼了,这就是念头不去不留,你不用想着什么方法控制它,我们实修就是短时间内,不住念头,不被念头骗,直至烦恼消除。

这样,如果你每天熏的是智慧,熏的是定力,熏的是觉知,你就慢慢地变成大修行人了。

故经云:一切有为法,皆为梦幻泡影,尽三千卷,说法如雨下。一生彩纷呈,总是镜里花。劝君学道者,识心早休歇,转眼无常至,魂惊魄悚怕,于空捉有物,迷心何有涯?

往期阅读

人类历史,无解的轮回

死亡教育:临终关怀

人活着为了什么?答案意味深长

作者 l 韩先生

随缘话春秋

来源l 韩先森说 (ID:hxss058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