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享|国医大师李业甫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验案一则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07 发布于内蒙古

患者陈某,男,43岁,2008年10月11日就诊于我科门诊。

【主诉】颈项疼痛3年,加重伴足踩棉絮感6月。

【现病史】患者3年前劳累后出现颈项部疼痛,疼痛呈酸胀性质,颈部旋转受限,无上肢麻木,无恶心呕吐,当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颈椎MRI示:“C3-C4、C4-C5、C5-C6、C6-C7椎间盘突出”,经保守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好转。3年以来患者上述症状持续加重,经休息或针刺、推拿等保守治疗后症状可减轻。6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走路双足踩棉花感,就诊于青岛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抗炎止痛等药物治疗后颈项部疼痛及足踩棉花感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现患者仍感颈项疼痛,行走不稳,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科门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内科疾病;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肝炎、结核、梅毒等传染病史。

【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项部肌肉紧张,C4-C5、C5-C6、C6-C7棘间及棘两旁压痛(+),颈椎活动度:前屈(20°)、后伸(20°),左侧屈(30°)、右侧屈(30°),左旋(30°)、右旋(30°),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闭目难立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Hoffman征(+)。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涩。

【辅助检查】颈椎MRI平扫(2008-10-11)示:C4-C5、C5-C6、C6-C7椎间盘突出并部分层面颈髓受压,颈椎退行性变。

【四诊摘要】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行走不稳,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涩。

【西医诊断】1.脊髓型颈椎病;2.颈椎间盘突出症(C4-C5、C5-C6、C6-C7)

【中医诊断】项痹病 气滞血瘀

【治则】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部位及经穴】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等,手法取一指禅推法、拿法、点按法、揉法等,穴位选取风池、风府、夹脊穴、手三里、外关等穴。

【操作】1.患者取坐位,术者位于其后侧方,用一指禅推法、㨰法于风池、沿颈项天柱、大椎、肩井两侧诸穴,自上而下,由一侧到另一侧,反复进行操作治疗1~3 min。继用拇指与食中指腹面着力拿按风池、颈项两侧天柱、肩井诸穴,反复操作1~3遍,续用拇指按揉大椎、肩井、天宗、秉风、肩内、外俞等穴1 min左右。

2.承上势,术者用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腹面扶持前额部,以另一手用㨰法于颈部后方及两侧,在操作同时嘱患者头颈前屈后伸及左右扳旋被动动作1~3次;继用一手掌面拖住下颌部,用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张开成八字形握持枕骨下方,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并作头颈前去后伸动作1~3次,续用一手掌面托持下颌部,用另一手掌面按于头顶后方,两手夹住头部,相对用力作顺或逆时针方向摇动头颈各1~3次,与其同时做快速进行扳颈法左右各一次。

3.承上势,术者位于其前方,用双手拇指螺纹面按揉印堂,上推、分推、合推印堂、前额部至太阳穴,反复操作1 min左右。继用一拇指按揉头顶部百会穴,两侧头维、角孙穴等反复1 min左右。

4.承上势,术者位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张开扶住前额部,用另一手指掌面着力于前发际头顶部,五指分开,拿五经(督脉经、膀胱经、胆经),自前发际始拿至头顶、枕骨下方风池到颈后部,往返操作3~5遍,然后用勾法,术者用两手拇指腹面和食中指端螺纹面着力,以食中指重叠按揉太阳穴,经过头维、角孙,耳后勾抹至两侧风池穴,颈后部,往返操作1~3遍。

5.承上势,术者位于其一侧,用拇指按法、揉法、拿法于肩俞、曲池、手三里、内外关、合谷,用捻法、抹法、理筋法于手指部,然后以搓、抖上肢法作结束,时间1 min左右。

6.床头手法牵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其头部稍露出床边,思想放松。术者坐于其头顶前方,用一手或两手四指指腹着力按揉颈项后方及两侧上下往返进行,以天柱、人迎、风池、大椎诸穴为点。继以揉、分推、按印堂、太阳、百会诸穴1 min左右。继用一手托住其枕后部,以另一手掌托住下颌部,利用术者双手臂和上身后倾的牵引力量,垂直牵引2~3 min。在牵引过程中,可将头颈部作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偏转动,往返1~3次。

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经过】李业甫主任在1疗程治疗后查视患者,患者诉颈项痛较前有所减轻,仍有双足踩棉花感。李老根据患者目前情况治疗上前方案基础上需重点加用推揉法,拿揉法,擦法,按法于天鼎、缺盆、肩贞、肩髃、曲池、手三里、小海、内外关、合谷诸穴,反复操作1~3分钟,继用手指理筋法,搓抖上肢法加强疗效。

【治疗结果】现患者经治疗后,患者颈项疼痛及双足踩棉花感基本消失,颈项活动基本正常。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各颈椎棘间及棘两旁压痛(-),颈椎活动度:前屈(35°)、后伸(35°),左侧屈(40°)、右侧屈(40°),左旋(60°)、右旋(60°),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闭目难立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Hoffman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嘱患者平素注意调护:(1)适枕平卧,注意休息、保暖、避风寒。(2)勿劳累,避免头顶、手持重物、及伏案过久。(3)注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工作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及突然的转颈。(4)适当锻炼颈肩部肌肉。

【按语】李业甫教授指出:颈椎病在中医学上被归于“筋痹”“颈项强急”“颈背痛”等范围,中医学认为此病的产生是由下几个原因引起:首先为外感,是由于患者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诸病源候论》记述:“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其次为内伤,多由于肝肾虚损引起,颈椎是人体的重要枢纽,任督脉、手足六阳经均经过颈椎,颈椎病患者常有体虚、外伤或肝肾亏虚等症状。最后一个原因为外伤劳损导致颈项经脉、骨骼损伤。临床中推拿手法治疗具有良好疗效,《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曰:“寒客于背俞之脉,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按经络辨证理论,该病主要与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气血运行失调有关。手太阳经筋主“绕肩胛引颈而痛,颈筋急”,足太阳经主“筋所生病,项、背、腰皆痛”。推拿本着“痛则不通,痛则不通”的原则,取穴以手太阳小肠经穴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此患者作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以颈项疼痛及教材棉絮感为主要症状,在治疗上应注意以其他类型颈椎病进行区分,尤其在执行扳法时切忌暴力。临床上应注重“柔中寓刚,一拨见应”推拿思想的具体运用,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应强调手法柔和深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特别强调以柔和为贵。具体治疗上先以一指禅推法及拿法操作于颈项部,并点按风池、天柱、肩井诸穴,疏通足太阳、足少阳经经气,解除局部气血瘀滞症状;后以将患者头颈前屈后伸、左右扳旋,滑利患者颈椎后关节,并将颈项痉挛肌肉进行拉伸;最后以床头牵引手法减轻椎间盘对脊髓及神经根压迫,促进疾病的康复。本案中患者颈椎病病程长, 临床症状明显,症状极易反复,已引起患者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障碍,患者就诊时表现为情绪易波动、烦躁、焦急。因此在该类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疏导显得十分重要,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程序和方法,耐心向病人客观解释病情, 消除患者悲观心理,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本案中因对该患者去采取合适的手法治疗及积极向上的心理疏导,故能收取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