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翻这三座大山,健脾养胃才能有效进行

 牛妈古法育儿 2023-02-08 发布于北京

而在这三脏中,对脾的调理才是核心。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虽然春天与肝相应,是调肝的好季节,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肝气郁结的问题并不是常态,而且即便存在肝郁,也和脾虚密切相关,当脾失健运,无力运化水谷精微,调节水液功能障碍,导致水湿内生而阻碍气机运行,进而就会导致肝失疏泄。所以即便调理肝郁,也离不开调脾。

另一方面,肾精需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旺盛。脾运化功能失调,,饮食得不到很好地消化,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地吸收和输布,肾精就不能得到充养,只出不进,就会导致肾精不足,肾气由肾精所化,肾精不足,自然也会导致肾气亏虚,所以想要好好对肾进行调理,根本还是得从脾胃下手。

那么,如何调理脾胃呢?相信这也是家长们一直都很关注的问题。

都知道孩子脾虚,但好像怎么也补不到位。其实补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坚持的事儿,但更棘手的是,虚症还特别容易引发出一些实证,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局面。一般来讲,先要消除实证,才能补得进去,但往往还没等补多少呢,一不留神,实证又回来了,许多孩子的脾胃,就是在这种虚虚实实的循环往复中,至今还没有变得到质的改变。那么怎么才能突破这种局面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01

脾胃虚证的类型主要有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脾胃阴虚、胃强脾弱,据我观察,大部分孩子的问题,都是气虚或阳虚,脾阴虚的孩子比较少,胃强脾弱的也有一部分,这个我们后面单说。

脾胃气虚,会导致脾胃的功能下降,主要表现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稀溏,甚至腹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气虚再往前发展,就会变成阳虚,出现寒的证候,表现为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饥饿劳累后疼痛加剧,得食或休息后痛减,泛吐清水,纳少,大便溏薄,四肢清冷,面黄,神疲短气,或呕吐时作时止,或吐出宿谷不化,或呃逆声低无力而断续,或胃中有振水声,舌质淡,苔白,脉弱。

当脾胃处于气虚,甚至阳虚的状态时,工作能力大打折扣,吃进来的东西就不能很好地运化,导致积食,而积食又会进一步削弱脾胃功能,脾胃无法运化水湿,就会导致湿气重,湿气郁久化热,积食的时间长了也会化热,又会形成脾胃湿热,而湿气困脾,时间长了,又会让脾胃更加虚弱,积食更加严重……

即便一开始没有积食,如果脾胃功能不足,无法很好地运化水湿,或者吃了容易生湿的食物,也会形成湿气,如果湿气不除,长时间困住脾胃,也会削弱脾胃功能,引发积食,积食又会引发湿重、湿热……

可见积食、湿气、湿热是引起脾虚的三座大山,它们相互之间紧密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缠缠绵绵到天涯。想要真正补到脾胃,就一定要推倒这三座大山。

而且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儿童常见病,追根溯源,问题也都出在这三座大山上。

02

由于湿热大部分情况是由长时间的积食和湿重导致的,所以想要掀翻三座大山,首先要从积食和湿气下手。

想要杜绝积食,在饮食上就要避免去吃超过脾胃消化功能的食物,过多过杂过于营养,都不好,还有油炸、油煎、红烧、烧烤这样的烹调方式也容易造成食物过于油腻,从而难以消化。

想要杜绝湿气,就要避免引起容易引起湿气的各类食物,水果、奶类、奶制品、过甜的食物、生冷寒凉的食物、油腻的食物……。

03

在调理方面,对于积食,需要消食导滞;对于湿热,需要清热利湿;对于湿重,需要健脾化湿。

基本思路是,哪一个表现最为突出,就首先从哪一个下手,比如积食+湿热,如果以积食为主,就以消食导滞为主,如果湿热的证候更加突出,就要以清热利湿为主。也可以同时来做。当积食和湿热都清除了以后,往往就会只剩下湿了,既脾虚湿盛,这时要做的就是健脾祛湿,在这个过程中,往往积食和湿热还会反复出现,所以还要根据情况去消食导滞、清热利湿。

等这三座大山都基本清除后,就可以大踏步地走在补脾的大道上了。

04

妙手莲华儿推学员可以推相应的穴方,如果没有系统学过小儿推拿,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方法去调理:

积食

表现:舌苔变厚,食欲不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酸臭或者大便硬结或者不排便、有口气等。

可以给孩子揉板门、搓四横纹、掐四缝,搓中脘,揉天枢,推胸降气,顺摩腹。参见:孩子吃得过多过杂过油腻,经常做这几个手法,助消化、消积滞

饮食上可以用麦芽、谷芽、稻芽、山楂、鸡内金、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烤馒头、焦米等。

之前给大家介绍的双芽水、三星汤、胡萝卜山楂饮,焦米汤、烤馒头,都属于此类。

可参见:7种常见的消积食物,各擅长什么?区别在哪?如何搭配? 

如果更多是因为脾虚导致的积食,也就是没吃什么难以消化的食物,还是会经常积食,那不仅要消积食,还要同时健脾。可用消积补脾饮和胡萝卜山药内金汤,一边消一边补。

消积补脾饮

怀山药9克、莲子肉6克、茯苓6克、薏米6克、芡实6克、焦三仙(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各6克、炒鸡内金6克,每天一副,熬水代茶饮。一般喝一两周,就可以改变局面。

本方源自罗大伦博士

胡萝卜山药内金汤

材料:

胡萝卜250g,怀山药30g(山药干片或山药粉10克),鸡内金10~15g。

将胡萝卜、山药洗净切块后,与鸡内金加水同煮,30分钟后关火,饮服。

脾胃湿热

表现: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头晕昏沉,四肢倦怠,口黏腻,食欲差,大便粘腻不爽,舌苔黄厚腻等。

可以按揉内庭穴、阴陵泉等穴位来健脾胃,祛湿热。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饮食上可以适当吃些薏米、茯苓、红豆、赤小豆、白萝卜、冬瓜、蒲公英来清脾胃之湿热。

积食伴随湿热,可用四星汤和消积化热饮:

四星汤

材料:谷芽10g,麦芽10g,山楂3~5g,木棉花5g。

做法:2碗水煮成半碗。

消积祛湿。适用于积食兼有湿热的孩子。

适用年龄:1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视情况连服1-3天。配合忌口肉蛋奶水果。

本方源自许尤佳医生

消积化热饮

焦三仙、炒鸡内金各6克,蒲公英1克。

倒入三杯水,熬成两杯。

用法:早晚各喝一杯,一天和两次,一般喝三五天即可。

本方源自罗大伦博士

这里要强调一下,很多人认为脾胃湿热,吃生冷寒凉之品就行了,其实不然,脾胃湿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湿气重,寒凉之品有时反而会加重湿气。

脾虚湿盛

表现:饮食不化、胸闷腹胀、泄泻便溏、四肢乏力等,舌淡,苔白腻或水滑苔等等。

脾胃里湿气重就要健脾祛湿,通过健脾补脾来祛除湿气,推荐艾灸肚脐,艾灸能温补脾胃阳气,就像在脾胃里升起个小太阳,太阳照耀大地,地上的积水就会蒸发,脾胃里的水湿也会被蒸腾掉。

饮食上可以用白扁豆、芡实、薏米、山药、豇豆、莲子等等。之前反复介绍的四神汤就是这时候喝的。

四神汤

材料:

薏仁、莲子、山药干片或山药粉、茯苓,每味20克左右。

做法:

1、煲汤:可以单独煮,也可以加入其它任何你要煮的汤里面,一起煮,因为四神汤的味道是甘淡的,不会影响其它汤的味道。

2.煮粥:煮粥时,将四神汤的材料切成小丁,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长期坚持。

3.做糕点:将四神汤材料弄成沫状,少量的加入到面粉里,发酵成馒头包子,也可以混入馅料里或者做成糕点。

健脾祛湿一般就到了调理的后期了,当脾胃之气逐渐恢复,就能很好地运化水湿了。

补脾

当湿气基本祛除以后,脾胃里既没有积食,也没有湿气和湿热,只是气还不那么足,这时我们就可以专注在补上面了。

一定要补,因为脾胃在那三座大山的折腾下,肯定会受到损伤,如果不补,三座大山还会反复出现。

学过妙手莲华小儿推拿的可以坚持推补脾阳的穴方,没有学过的朋友可以给孩子按揉脾经的原穴太白穴。

食疗上,最简单的就是天天煮山药水喝。

山药水

山药干片或山药粉30克,浸泡半小时,加入净水,大火煮沸,调为小火煮20分钟,即可饮用,山药也可以吃。

想要补得更好一些,还可以用补脾名方八珍粉,这个方出自明朝御医陈实功,原方共有八位:莲子、白术、茯苓、芡实、山药、薏米、扁豆、党参。

根据《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做法如下:

八珍粉

材料:

莲子肉320两,生白术40两,茯苓64两,芡实160两,山药160两,苡米160两,扁豆64两,党参(去芦)40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白米面1600两,兑以上细料面64两,蒸熟晾干后,再研为细粉,兑白糖640两,混匀,每包重1两6钱。

用法

每服5钱,日服2次,开水调服。

山药:性味甘温,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扁豆:性味甘温,能健脾和中,消暑化湿。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能健脾利湿,清热排脓。

芡实:性味甘涩平,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除湿止带。

茯苓:性味甘淡平,能健脾宁心,利水渗湿。

莲子:性味甘涩平,能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白术:性味甘温,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党参: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清肺生津。

这八种药食同源的食材,既补脾阴,又补脾阳,健脾的同时还可以祛除湿气,是对脾胃虚弱的人非常友好的一个方子,而对于孩子而言,党参过于滋补,我们可以去掉,孩子又容易积食,可以再加上山楂和麦芽,这样补中有消,只要积食和湿气不严重,都可以消得了,不耽误健脾养胃。

其实方法并不难,难就难在调理的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的饮食控制,不能一边消食导滞,一边大鱼大肉,一边清热利湿,一边吃零食,喝饮料,即便每了三座大山,已经真正去补了,依然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补是需要一点点来的,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这个过程中饮食上稍有不注意,就会再次出现积食、湿气、湿热,脾胃的气还没补上多少,就又被这三座大山压了下去,白干!

这就是很多家长兜兜转转一直没有把孩子脾胃调理好的原因,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推山上了,真正补的时候很少。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沟通沟通,该控制控制,即便不能做到直线上升,也要做到迭荡式上升,毕竟脾胃是气血之源,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不能躺平。

虽然今天把给孩子调理脾胃的大致思路梳理了一下,但在调理脾胃的道路上,还会有很多问题,这也很正常,毕竟不光要有方法,更要有中医思维,我们在实践中去学习的同时,别忘了还有我们的顾问老师可作您的支援,希望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能祝您一臂之力!

近期导读:

决定孩子增高、大脑发育、长肌肉的关键在这里,抓住重点才不会错失时机

掌握这些方法,让孩子睡个好觉

汤圆情话|戏说糯米、黑芝麻、醪糟的“新三角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