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要入门,要先做好这件事

 衆妙之門 2023-02-08 发布于陕西

执笔为用笔之始,不解执笔而言用笔,必无是处。至执笔之先,又须择笔,而笔管之长度亦未可忽。大抵古书家皆用兔毫,至明董其昌辈始习用羊毫、鸡毫,取其锋软多姿,而矜其腕强能运。然书尚虚锋,字多媚态,刚劲之气浸失,要不足法。今之制笔者,兔毫多不佳,惟鼠须小大咸宜。熊毫、豕鬣亦可作大字。若作擘窠书,惟麻与蒲始适用,兽类之毫不适也。笔管长度不得下五寸,执笔高度有真一(名指拒笔处去管端约一寸,下仿此)、行二、草三之说,然不可泥。大抵欲笔之沉着,则执笔下;欲笔之飞动,则执笔高,此其要也。执笔,以五指共执,是为正法。此外亦有数变法,可偶用之。曰撮笔法,仍用执笔法,惟撮于管末,而舒其指。此法以题壁为宜。曰搦笔法,以大指、食指搦管,而蹙其中指、名指、小指,齐附于食指之下,以便笔之捻转,而免实掌之病。此法以用于回腕为宜。曰握笔法,或曰抓笔,以二指至五指之末节,紧握管于掌中,而以大指包食指外。此法以握帚作数尺大字,或题摩崖为宜。要皆非执笔之正轨也。

所谓“五指共执”者,以大指擫笔,(擫音叶,按也。)食指压笔,亦曰捺笔,中指钩笔,名指抵笔,小指辅名指拒笔,此为唐以来相传之法。兹更详言其用,所取乎“五指共执”者,盖使笔之四面均便着力也。撮笔、搦笔等法,只两片着力,不能面面俱到,故皆不如执笔法。所谓擫者,以大指上节,自节以上斜按管之一面也。压者,以食指上节压管之一面,与擫力对向也。钩者,以中指尖钩管之对掌心外面,兼以中节之骨助食指钩力,使笔不外倚也。抵者,以名指上节拒管,与钩力对向,使笔不内倚也。拒者,名指力弱,辅以小指作拒,使掌虚而又不患钩力之过强也。此法又名“拨镫法”。唐陆希声谓倚自二王,且溯源于李斯。此南唐李煜所称为秘法也。唐林韫解“拨镫”之“镫”为马镫,谓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此解失之也泥。盖“拨镫法”之意,不在“镫”,而在“拨”。林以足踏马镫浅则易转,喻运指执管亦欲其浅,使易拨动。然“踏镫”而曰“拨镫”,未免牵强附会。昔有太极拳师授人运力之法,使之拨镫与扫地,而加以指点,其人遂臻巧诣。拨镫运三指之力,通于作书,故执笔有仅用三指者。笔之转动在上三指,而大指之擫有龙眼与凤眼之殊。龙眼者,圆其大指,以指尖擫管,使虎口成圆形。凤眼者,平其大指,以节以上至尖擫笔,使虎口成初月形。作大字宜龙眼,小字宜凤眼,未可偏执。惟上三指之用,尚未尽执笔能事,故又辅之以下二指,其用曰导、送。导者,引管向内;送者,推管向外。于是名指、小指见其活动。右军爱鹅,实爱鹅之浮水运掌,有若运笔之导、送然,此其要指也

文章图片1

不同种类的毛笔

文章图片2

毛笔执笔处

文章图片3

辽墓葬壁画中拨镫侍女及局部

文章图片4

龙眼执笔法(左)及凤眼执笔法(右)

指之执笔,其方位及形态既定,又必明其缓急之度。相传某书家作书时,有人自后掣其笔,而笔不可拔,此言其执之急也。执之急,则管稳定而笔尖易于发力。然有时亦有宜执之缓者,《九势》所谓“笔软则奇怪生焉”。笔软往往执缓。而作摆笔、换笔、滚笔,尤非执之缓不可。昔人作书有笔忽坠地者,此即作滚笔时,因执之缓而致偶然疏失也。要之,用笔时因笔之性情,及其时宜,而或以龙眼,或以凤眼,或急执,或缓执,各尽其妙,此不可刻舟以求剑也。至执笔既合,其腕必平,腕既平矣,其笔必正,斯不患笔之不刚劲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