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男”到底啥意思?丧祭活动都能用吗?

 文明苑 2023-02-08 发布于山西
文章图片1

实际生活中,遇有丧事祭祀活动,比如立碑、立主、立灵位、丧告等等,经常会出现“男”“孝男”“奉祀男”等字眼。一些别有用心的好事者还网上煞有介事地介绍孝男孝女的标准用法等。反正大家都不懂,先入的为主。啥叫以讹传讹?啥叫众口铄金?啥叫约定俗成?一句话,不管知道不知道,清楚不清楚,大家都以为是这样的,那肯定是这样的。这样的即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

都是没有主流、没有权威、没有规矩惹下的结果。管理当局不管,知识阶层不问。反正都是胡扯,看谁扯得好听。

我们也凑凑热闹。“男”“孝男”到底啥意思?丧祭活动都能用吗?我们以传统典籍文本为规范依据,从语言语汇、丧祭礼仪和传统宗法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子是子,女子也是子;儿是儿,女儿也是儿,古法社会中,在家庭伦理礼仪和财产关系上,男女的权益是一样的。男人奉祀代表自己所在家庭,不是个人,所以规范文本用“子”,民间“孝男”的用法明显有误

一定要清楚,我们现在头脑中的“男尊女卑”观念,是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形成顺延下来的,即儒家理学心学一脉的社会伦理意识。隋唐之前的中国人不是这样的。

《仪礼---丧服》在列举一等“斩衰”三年丧服范围时有:“子为父;女子子在室为父。”郑玄注说:“女子子者,女子也,别于男子也。”

就是说,女子在家未嫁,权利义务与男子是一样的。女子出嫁时,娘家有财产的,应当给予陪嫁。陪嫁之后,女子的财产关系转移到夫家,夫家即是自己的家,自此与娘家再无财产关系。

《西京杂记》(作者是西汉经学大家刘向的儿子刘歆)记载,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过得不好,她爸卓王孙分给她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卓文君同司马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人家。

所以,自古以来,有钱人家,彩礼只是一种礼仪形式,而陪嫁是必须的。把彩礼当做财产性权益的,都是家庭财产不富余的。就是说,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贫穷的家庭,彩礼越是问题。

以男性血缘关系为家庭财产的传承线路,不是中国特有的,世界其他民族都是一样的。上天当初造人,就是这样设计套路的。因为在家庭财产传承关系上男人更重要,所以才有所谓男尊女卑。母系社会女性占有财产,所以女人重要,即女尊男卑。

永远记住,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家庭财产关系决定男女关系。男人也罢,女人也罢,其地位位份、尊严身价等等,都与你身后的财产直接相关。

在内涵意义上,“孝男”明显有男人重要的意思。这有悖于古法家庭伦理关系的基本规制。

子是子,女子也是子;儿是儿,女儿也是儿。以子奉祀代表的是子所在的家庭,不是个人。用“男”的意思明显太狭隘了。正宗的误读、误解和误传。

文章图片2

2、“孝男”是民间用语,主流规范的语汇系统是没有的,“孝男”的本义不是孝顺的男儿,而是特指为父母居丧的儿孙

古汉语典籍语汇中,没有“孝男”一词。一直到唐宋之后,民间才有“孝男”的用法。

现代汉语中,包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规范汉语工具书中,都没有“孝男”这个义项。

最早出现“孝男”用法的是唐代《八琼室金石补正---唐金大娘圹志》,里面有“孝男徐德行以大唐寳应元年七月十四日葬金大娘於崑山依仁冈,从父穴也。”这里的“孝男”特指为父母居丧的儿子(徐德行)。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一一一回有:“走了半日,来至铁槛寺安灵,所有孝男等俱应在庙伴宿。”这里的“孝男”前面有“所有”两字,明显包括居丧的儿孙后人。

所以,“孝男”是丧事活动中,逝者儿子的自称或者对逝者儿孙的泛称。“孝男”作为特定代词,是指有丧在身的男子,绝对没有孝顺的意思。

3、立碑绝不能用“孝男”,自己咒自己;立主也不要用“奉祀男”,就用“子”

“孝男”是丧事用语,立碑是祭祀活动。立碑用“孝男”,就等于说居丧还没有结束,考妣还没有进入祖宗昭穆谱系,在列祖列宗中还没有位份,这哪是孝顺呀,这不是自己咒自己吗。

按古法礼仪的分类,祭祀活动是吉礼,丧事活动是凶礼。丧事活动的核心是安葬逝者,是悲苦伤心的活动,父母安葬完毕,居丧活动结束,父母变成祖宗,由丧礼转为祭礼。祭祀祖宗的核心是供奉香火,告慰祖宗,以祈求祖宗佑护,是庄严神圣崇高的家庭日常活动。在礼仪性质和活动内容上,丧礼和祭礼都是完全不同的。“孝男”是丧事活动的专用词汇,立碑用“孝男”,说明丧事活动还没有结束,逝者还没有入土为安,灵魂还没有归位,这不是咒人是什么。

立主本身就是承祀,落款“奉祀”,正宗画蛇添足。奉祀是家庭奉祀,不是个人奉祀。用“奉祀男”意思明显偏了。

永远记住:“孝男”“奉祀男”都是民间形成的用法,规范的礼仪文本是没有的。有人创新,虽不规范,但流行,即成正果。

回到原题,归结一下。“孝男”是有特定含义的,核心意思是居丧的儿孙。立碑用“孝男”,说小点,是对父母的不敬;说大了,是对祖宗文化的玷污和亵渎。

不知者不为过,但不知者也不要随便乱用。礼仪事项,搞不清楚的,先看看礼仪文本典籍,如《仪礼》《礼记》《朱子家礼》等,然后再去石碑上刻字,错了不好改。

信不信在你。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