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广陵子图书馆藏 2023-02-09 发布于上海

    历经乾隆、嘉庆二朝的刘墉是清朝著名的一位大臣,他的父亲刘统勋更是乾隆时期的名臣宰相。

    刘统勋父子在乾隆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刘墉在宦海生涯中,颇受乾隆照顾,君臣关系十分融洽。

    刘墉在乾隆晚年回到北京,一直再没有外放,也是在这段时间里,留下了很多关于刘墉和乾隆机智问答的记载。

刘墉父子的特殊地位

    乾隆皇帝一生之中,历经无数朝臣,在这其中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

    纵观乾隆一朝六十年,乾隆皇帝始终乾纲独断,视众臣为奴隶,唯独对刘统勋,颇有些敬畏和忌惮,乾隆曾评价他说:“练达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

    刘统勋的一生功业,主要是在水利事业上的杰出表现和查办大案要案上,此外,刘统勋在关键时刻决断明快,有着超凡的智慧和能力,令乾隆和其他朝臣都佩服不已。比如在大小金川之战中,刘统勋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就帮助乾隆成就了“十全武功”。

    大小金川地处西南边疆,地势复杂,山林茂密、瘴疠弥漫,易守难攻,花费了军费无数,因此刘统勋一开始就不赞成大小金川之战,但乾隆为了凑齐十全武功,刚愎自用,坚持用兵。

    战事开启后,果然不出刘统勋之料,乾隆派出三路大军进展不利,元帅温福战死,只留下阿桂率领的一路军队。

    乾隆面对困境,彷徨无计,打起了退兵的念头,但又无法决断,为此还专门让刘统勋赶来热河,商讨定计。

    刘统勋赶到后,却力排众议,指出战前可以撤兵,但现在断不可以撤兵,他非常明确地断定阿桂必能成事,要求将大军指挥权交给阿桂,让阿桂在阵前临机决断。

    最后的战局也被刘统勋言中,大小金川最终被攻下,成为了乾隆“十全武功”中的重要一笔,此后,乾隆对刘统勋越加信任,朝中大事都倚重刘统勋的决断。

   刘统勋在乾隆三十八年去世,听到消息的乾隆不禁悲从中来,他泪流满面,对身边的臣子们说,朕失一股肱,还赞扬刘统勋不愧为真宰相,乾隆对刘统勋的器重也可见一斑。

    刘统勋死后,乾隆下旨给予他文臣最高的谥号:文正,让他备受哀荣,在安排刘统勋的丧事中,乾隆同样给予了很多超规格的礼遇和赏赐。

    因为对刘统勋的信任和感情,乾隆对刘统勋的长子刘墉也不免爱屋及乌。

   此后,刘墉宦海浮沉,始终受到了乾隆的看顾,他踏入仕途的最初五年是在北京渡过,他在翰林院任庶吉土、编修、右春坊右中允、侍讲等职积累资历,并不负责具体工作。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钦点刘墉出任安徽学政,临行时赐诗中有“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一句,将刘氏家族捧到了很高的高度,其中除了对刘墉的勉励,主要还是由于对刘统勋贡献的肯定。

    此后,刘墉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等职位,短短九年时间,从七品的编修做到了正四品的冀宁道台,升迁十分迅速。

    但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刘墉的仕途有过一段波折,他在太原府知府任上时的下属阳曲县令段成功因亏空国库被抓,牵连到了刘墉,乾隆对他格外开恩,从轻发落,将刘墉发往军台效力。

    戴罪充军效力的刘墉,在第二年就被释放回到北京,乾隆对他恩眷不减,很快任命他担任江宁知府的要职,刘墉在江宁知府任上表现出色,之后还担任了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等职位。

    父亲去世后,刘墉离官为父亲守丧三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刘墉结束三年守丧期,回到北京,乾隆自然不会忘记这位名臣之子,很快就授予他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官位,官至二品。

    乾隆在安排刘墉担任这些官职的同时,还安排刘墉在南书房行走,南书房是乾隆及其近臣经常办公的地方,能日常出入这里,无疑是乾隆对刘墉的信任和看顾,也是对他进行近距离考察、以备大用的信号。

    果然,刘墉此次进京时间不久,就又被外放江苏学政,此后刘墉的仕途一路通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升任湖南巡抚,直到乾隆四十七年调回北京。

晚年京官生源

    刘墉调回京师后,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期间还入值南书房、充尚书房总师傅、管理国子监事务大臣等职。

    在乾隆退位后,刘墉在嘉庆二年(1797年)三月始获授体仁阁大学士一职,成为民间所说的宰相,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刘墉以85岁高龄死在任上,死后 入祀贤良祠,谥“文清”。

    自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回到北京,直到乾隆去世,刘墉就再也没有外放,一直在乾隆身边做官,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关于刘墉与乾隆、和珅之间的故事,一般也都发生在这期间。

    但其实刘墉和和珅之间在官场上的交集并不多,两人在乾隆身边周旋斗法的故事,大都是后人牵强附会,在历史上并无实际记载。

    实际上,刘墉在乾隆晚年的最后一段京官生涯,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无法跟他父亲刘统勋相比。

    刘墉在中央政府做官时期,正是清王朝盛极而衰的重要转折点。

    清朝入主中原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勤勉帝皇的统治下,封建专制制度极端强化,迎来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在乾隆进入晚年后,大清皇朝已经暴露出盛极而衰的苗头,一方面是中央政府的吏治腐败和财政亏空,一方面则是民间社会的日渐动荡不安。

    刘墉在乾隆四十七年后,一直留在中枢,但在他最后二十余年的京官生涯中,没有留下多少值得一提的政绩或者贡献,只在乾隆去世后的帝位顺利交接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起他的父亲实在是逊色很多。

    此外,刘墉在乾隆晚年时,甚至一改早年清廉耿直的清官形象,变得圆滑世故,他在这一时期更多的是在揣摩乾隆喜好,四平八稳地保住自己官位。

    刘墉最后京官生涯的平庸圆滑,既有着当时封建制度极度严密的因素,也和乾隆晚年对大臣的定位有关。

    清朝是中国传统封建皇权的集大成者,封建专制制度极端严密,皇权之下皆为蝼蚁,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任职的大臣,在烦琐严密的制度条理下,要想干些实事,反而动不动就会引来责罚,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

    当时就有人评论过:“贤者苦于掣肘而不得尽其长,不当者便于推诿而以分其谤,事之兴者转少。”有才能的人受到制约不能展期所长,专注做事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了,这正是乾隆晚年整个政治生态的写照。

    清末时的魏源,就曾对这个现象有过深刻剖析,他分析清朝权力制度的高度集中:“以内政归六部,外政归十七省总督巡抚,而天子亲揽万几,一一切取裁于上,百执事拱手受成,”这样一来,自然会导致“以推诿为明哲,以因袭为老成,以奉行虚文故事为得体。”

    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中,刘墉自然不可能有太多的作为,整个政治体制留给他能展露才能的空间就很少,也难怪他在最后的京官生涯中碌碌无为。此外,刘墉的无所作为,也跟乾隆皇帝晚年对大臣的定位有关。

    乾隆帝曾专门阐述过一个十分特殊的思想,那就是本朝无名臣。

    乾隆认为皇权高度集中,一切重大决断出于皇帝,大臣们只要安分守己,严格执行即可,因此本朝既不会有名臣,也不会有奸臣,所谓的名臣,大都出现在社稷动荡之际,反而不是国家之福。

   在这种“本朝无名臣”的思想指导下,乾隆晚年所要的,自然只是迎合他心意的应声虫,甚至针对宰相的作用,乾隆都曾议论说:“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而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所以乾隆认为的宰相,也应当以君为重,而不是以天下为重,这样一来,晚年乾隆身边留下的,自然都是揣摩他心意的臣子。

    皇帝有如此的想法,下面的臣子也就不再谋求安下天的功业,如刘墉等人,自然是消极地安于现状,或者津津乐道于声色娱乐,或沉醉于笔墨书画当中而不能自拔,所以他最后陪伴乾隆晚年的京官生涯中,没有多少政绩,留下来最多的倒是他和乾隆幽默机智问答的记载。

机智对答流传至今

    刘墉博学多才,机智幽默,向来以急智著称,他陪伴在乾隆皇帝身边中,曾多次巧妙应对乾隆的刁钻问题。

    有一次,乾隆皇帝曾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

    京城人口众多,古代有没有现代严密的人口统计体系,这个问题自然无法回答得很精确,但刘墉却避重就轻,巧妙答到:“只有两个人”。

    如此荒谬的回答,自然令乾隆大惑不解,试问京城如此之大,怎么可能会只有两个人呢,乾隆连忙追问刘墉的回答是什么意义,刘墉则巧妙解释说,无论人再多,都只有男女两种人,那不是只有两个人吗?

    乾隆听后,哈哈一笑,又问答,那大清天下,一年有多少人出生,又有多少人死去呢?

    这个问题就是存心为难刘墉了,又有谁能真的统计清楚呢?刘墉却不慌不忙,回答道:只有一个出生,确实十二人去世,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刘墉解释说,出生再多的人,在同一年都只有一个属相,而一年里去世的人里面,则十二个属相都有。听完回到后,君臣两人都开怀大笑,由此也可看出刘墉的机智善辩。

   还有一次,乾隆皇帝在清漪园闲暇无事,就带着许多大臣来到御果园散心游玩,当时正值各种水果成熟的季节,果树上硕果累累。

   乾隆兴致很高,他命令太监在园中的湖里采了一个莲蓬,亲手剥开尝了一粒莲籽,觉得有点苦又吐了出来,向来喜欢吟诗作赋的乾隆灵机一动,想出一句诗:“莲子心中苦”,让大臣们对诗。

    此句诗看似平淡,但其实暗藏玄机,又要和当前的场景契合,周围的大臣们都想不出来合适的诗句来对应,一时之间就冷场了,有弄臣想出了个“母猪肚里臭”的句子,大煞风景,还惹来乾隆的一顿责骂。

    最后还是刘墉略微沉思了一下,从路边梨树上随手摘下来一只梨子,咬了一口又吐出来,吟出一句:“梨儿腹内酸。”

    乾隆的诗句中,“莲子”谐音“怜子”,“心中苦”表面看得是描绘莲子的苦味,但实际上却暗藏着父母怜惜子女深情的隐喻,所以并不好对。而刘墉的所对的句子中,取材自路边的梨树,符合当前的场景,其中“梨儿”谐音“离儿”,“腹内酸”有着和“心中苦”一样的寓意,对仗工整,含义相符,可谓是绝佳秒对。

    乾隆和刘墉之间机智幽默的问答,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类似的记载,在乾隆晚年的政坛上,刘墉早已没有了开拓进取的心态,把智慧都用在了陪伴乾隆消遣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