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75条

 医文杂谈 2023-02-09 发布于河南

宋本伤寒论第七十五条原文: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叫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下面是随文敷衍的翻译:患者双手交叉,捂住胸口,医生让他咳嗽一声,他没有反应,这一定是耳朵听力下降没听到的缘故。其原因是,反复、剧烈的发汗,身体(气血津液)亏虚所导致的。发汗之后,饮水过多,会导致喘;洗澡或者淋水也会导致喘。

疫情持续好多年的情形,在仲景的时代就有: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伤寒论序)

这里的犹未十稔,指的是不到十年的光景里,两百多人的老张家大宗族,死亡了三分之二,死于伤寒的,占其中的十分之七。

在宋本伤寒论后面赵开美的附文中,还记载了一段文字:

岁乙未,吾邑疫疠大作,予家臧获率六七就枕席。吾吴和缓明卿沈君南昉在海虞,藉其力而起死亡殆徧,予家得大造于沈君矣。不知沈君操何术而若斯之神,因询之。君曰:予岂探龙藏秘典,剖青囊奥旨而神斯也哉?特于仲景之《伤寒论》窥一斑两斑耳!

《伤寒杂病论》对于瘟疫论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第七十五条的条文,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最近“阳康”后的一系列症状,有很大的帮助:

1.关于“嗅觉”、“味觉”、“视力”、“听力”、“性欲”减退的问题: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叫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这个条文讲的是,“听力”的下降和消失,同“反复”、“不当”、“大发其汗”之后,气血津液的亏虚(或者不通畅)导致的。

举一反三,“嗅觉”味觉“视力”“性欲”之类“知觉”功能的下降,也和“阳时”治疗不当,用药过重,反复出汗使气血津液亏虚,不能够荣养所导致的。

人的“知觉”功能的发挥,本身就需要荣卫气血的滋养灌注才能够灵敏,才能够“聪明”。

我们看经典里面的论述: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素问·五脏生成篇

这段很精彩,就是讲我们感知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我们的气血津液的滋养,当不足的时候,这些感官功能的发挥,会受到影响。

当不足的时候,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歧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血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灵枢·决气篇

这段经文明确描述了滋养身体的“精气血津液”亏耗的时候,对感官功能的影响。

我们再回忆下前段时期大面积“阳了”的情形:很多人都不出门,药物、医疗资源紧张,很多都是自己在家里面吃药,有啥药吃啥药,反复出汗,汗退了,热又起来了,如此反反复复,再加上也存在不当用药的情况,清热解毒的药不管对不对证一起搂、本身体质较弱的还吃了很多抗生素等等等等,加上病邪又比较猛。那么后续的一系列所谓的后遗症,其实是和治疗不彻底、饮食不慎、调养不慎、治疗不当、体质较弱、病邪较重等问题密切相关。

2.关于“阳后”洗澡的问题:

第七十五条的后半部分,竟然也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疾病快好没好的时候,喝大量的“水”或者“冷水”,会导致“喘”的发作,而过早的洗澡或者淋雨淋水,也会出现“喘”的发作。

我们回忆回忆“白肺”和阳了之后咳嗽一个多月的情形,再看看这个条文,应该会深有体会。

因此,在疾病没有完全康复的时候,对于洗澡,还是需要慎重的。

图片

图片

上两截图引自蔡超产医师文章。

由此可见,我们所遇到的“杨康”之后的很多很多问题,我们的医圣张仲景也遇到过,伤寒杂病论的每一条条文,往小处说,就是一条条鲜活的病案,条分缕析的给我们在做举例说明。倘能循医圣所集,“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