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禅宗解脱见地的若干问答

 呼称 2023-02-09 发布于四川

一,问:禅宗成就者死后去哪里?

答: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二,问:禅宗修行如何见性?

答:言下见性。一念不住于妄想烦恼,一念见性;一念住于妄想分别,一念迷性。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凡夫。

三,问:禅宗修行如何解脱生死?

答:言下悟无生死,即言下解脱。念念悟无生死,即念念解脱。非将来或临终解脱生死。

四,问:禅宗修行成就者还投不投胎再来世间?

答:不论投胎不投胎,亦不论来不来世间。来亦无有来者,终无。不来亦无不来,示现而有来相,法性施为,非我人而来。

五,问:禅宗修行如何做功夫?

答:心不住法,于念离念,言下解脱,非别有境而解脱也。

六,问:禅宗修行,还修禅定否?

答:不论禅定解脱,唯论见性。见性方能免生死,禅定不能也。何以故?禅定是二法,是有为法生灭法,还在因果,不出心意识,终将坏也。究竟解脱,须是常定,自证离心意识法。此法于生死幻化境中即能证得,非于禅定中证得。

七,问:禅宗修行还求往生净土吗?

答:禅宗见地,生尚不见,何处见灭?非但了了证知娑婆幻化,极乐亦空。非但六道四果不可得,诸佛国土亦复皆空。故不求净土,唯见自心清净,是究竟净土。如是净土,妄念不生即是,不必更求。

八,问:禅宗修行,是否需要睡眠中也要有觉?

答:非但睡眠中不须有觉,乃至一切时,一切处,不须有觉。觉者,离觉不觉。但悟觉心,不论觉与不觉。若心有觉,即被觉缚,非真觉也。亦不住不觉。经云:有照有觉,俱名障碍。又云:烦恼涅槃,不相留碍。

九,问:禅宗修行的见性成佛,是方便成佛,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佛?

答:宗门见性成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佛。而经中所言三大阿僧祗劫修道而成佛者,才是方便,非是真佛。何以故?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有成有坏故。本来无佛,说什么成不成佛。见性成佛,是指悟到本性是佛,非性外别有佛可成,性自是佛,自心自见,心与性合,非成非不成。如是名为真成佛,但指见性,非成佛。

十,问:禅宗修行有无次第,是渐修还是顿修?还论修证也无?

答:不论次第渐顿,亦不论修证与否,唯论见性。若见性,自会修行,自悟自证,不待言说。理虽顿悟,事要渐除。善根因缘福德未具足者,次第渐修,一个不少。若见地功夫具足,一念相应,次第阶级修证全空,功与佛等,德与祖齐。此时,亦可言顿悟顿修,顿成佛道。

十一,问:禅宗修行必须要有师承吗?

答:所谓师承,不过是以心印心。然而师徒之间并无实法与人,亦无实法相承也。印心方式有多种,以佛经和前人法语开示就可以印证自己的修行,也可以无师自悟。过去宝志公和尚,傅大士、寒山、丰干、拾得亦无师承,然而他们都是彻悟的大成就者。说其无师承,只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法脉传承,但是他们未必没有老师。所以禅宗修行不一定要有师承,但整个过程,向经典、善知识去学习,包括自身不断的修炼,是不可缺少的。

十一,问:皆说禅宗是大根基者才能修的法门,一般人可不可以修学禅宗?

答:不论根基大小,欲成就无上佛道,修学任何法门,终将汇归于宗门。何以故?宗门者,心门。心门者,心法也。心法无形,众生有心,即可修学,何论根基?佛云“正法眼藏”即指禅宗。经云:“佛语心为宗。”此之谓也。故一切修行皆不离此宗。

以上是禅宗修行的主要解脱知见,学宗门一法者,不可不知。虽了解这些,若落知解,人法我相未除,不转所依,亦不得解脱生死,须亲证始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