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下肢疼痛……可能是这种致命疾病的征兆!

 尚振奇 2023-02-09 发布于吉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


常常有糖尿病患者因为下肢水肿、乏力、疼痛入院,临床医生很容易考虑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但是我们却忽视这种可能性……



作者丨唐墨为

 病例回顾 

患者,邓某某,男,70岁,因“右下肢肿痛2天”于2022年11月15日入院。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腘窝处红肿、疼痛,并迅速沿踝关节延伸至小腿,伴有行走困难。于我院急诊就诊,完善膝关节正侧位片未见异常,予以镇痛、消肿对症处理,症状未见好转,再次于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右下肢肿痛待查” 收入院。


既往史:“2型糖尿病”病史5年,自行口服“二甲双胍片”降糖,血糖控制情况不详。“高血压2级 很高危组”病史 ,长期口服“厄贝沙坦 0.15g  Qd”降压,血压控制可。

个人史、婚育史无特殊。

体查:T:36.5℃ P:122次/分 R:22次/分 BP:108/63 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肢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腘窝处可见片状淤血斑,表面可见水疱,未见破溃、脱屑,压痛(+)。

图片


入院诊断:

1)右下肢肿痛待查:蜂窝织炎?丹毒?
2)2型糖尿病
3)高血压病2级 很高危组

入院后辅助检查:尿常规、大便常规+OB、甲状腺功能、输血前四项未见异常。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20%,余未见明显异常;降钙素原:104.17 ng/ml;

· 超敏C反应蛋白:365.34mg/L;

· 糖化血红蛋白:13.5%;

· 血糖:38.69mmol/L,D-3-羟丁酸:4.29mmol/L;

· 血气分析:酸碱度(PH) 7.44、二氧化碳分压 27.00mmHg、氧分压(PO2137.80mmHg、实际碳酸氢盐 17.70mmol/l、剩余碱 -5.0mmol/L、标准碳酸氢盐 20.40mmol/L、乳酸 4.68mmol/L;

· 血生化:氯 86.05mmol/L、钠 124.07mmol/L、总胆红素 45.00umol/L、直接胆红素 41.90umol/L、总蛋白 51.90g/L、白蛋白 23.50g/L、白比球比例 0.83、谷草转氨酶 82.90U/L、甘油三酯 1. 74mmol/L、肌酐109.8μmol/L、尿素 12.86mmol/L、尿酸:618. 00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58.85ml/min/1.73m2

· N端脑钠肽前体:4501.00pg/ml,肌酸激酶:1536.00U/L 、肌酸激酶同工酶:33.90U/L、肌红蛋白:3967.30ng/ml、乳酸脱氢酶:201.00U/L,肌钙蛋白-I:0.008ng/ml;

· 凝血全套:纤维蛋白原 8.51g/L、凝血酶原时间 14.30秒、国际标准化比值 1.31,D-二聚体 4520.00ng/ml;

·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 肺部+腹部CT示:双下肺炎症,腹腔内少量积液,建议治疗后复查;

· 心脏超声示:主动脉增宽、弹性下降;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范围(EF:66%)

· 双下肢动静脉超声示:双下肢动脉多发斑块形成,双下肢静脉未见明显血栓形成;

· 右下肢软组织超声示:皮肤下大范围脂肪层、筋膜层及部分肌层肿胀;

· 右下肢CT示:右侧股骨及胫腓骨CT成像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征象,右膝关节腔及髌上囊少量积液,并周围软组织及皮下筋膜水肿,建议结合临床及MRI检查。

住院期间皮肤变化:

图片

图片


不知道看到这里,熟悉了各类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你,是否有了自己的诊断呢?咱们来看看出院诊断:

1)坏死性筋膜炎
     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心、肾、肝)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高血压2级 很高危组
什么是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罕见的潜在威胁生命的进行性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入侵皮下组织和筋膜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破坏力强、病死率高等特点,常伴有全身毒血症。死亡率大约为12%~35%,大约有20%的患者需要截肢和30%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各种损伤均可导致坏死性筋膜炎发生,且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且最常累及四肢,但躯干或会阴部感染导致的坏死性筋膜炎死亡率更高。


病因:创伤、感染、烧伤、肛周脓肿、肌肉拉伤等软组织损伤以及外科或妇科手术均可成为诱因,坏死性筋膜炎多见于有基础疾病患者或老年人,糖尿病是下肢、会阴和头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感染尤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另外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或加重坏死性筋膜炎的可能性。

临床表现:坏死性筋膜炎早期仅表现为轻度区域性软组织红肿,随后迅速发展为明显筋膜炎,伴全身系统中毒。病程中出现红斑、水肿与伤口不相符的疼痛,需要警惕坏死性筋膜炎可能,在已使用静脉抗生素的情况下,红斑和硬化皮肤边界仍迅速扩大是疾病早期的重要线索。
诊断及治疗

诊断

1.实验室检查: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检查风险指标评分(LRINEC)

表1:坏死性筋膜炎的实验室风险指标

表2:LRINEC评分的风险分层


以LRINEC评分为6分作为坏死性筋膜炎诊断阈值时,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和96%。

2.影像学检查:当坏死性筋膜炎软组织中出现气体时,X线平片可发现软组织中的气体,因此诊断有限;CT检查可显示皮下脂肪变薄、筋膜变厚,软组织或筋膜内出现气体。MRI对坏死性筋膜炎诊断特异性高,可清楚显示感染范围;超声检查软组织感染的特异性高,敏感性低,不推荐超声检查对坏死性筋膜炎做排除性诊断。

3.细菌学检查:对坏死组织进行微生物培养是目前确定病原菌的主要方法。

图片


治疗

1.手术:早期手术探查和坏死组织清创,入院后24小时行清创手术的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存活率显著升高,手术越早,其预后越好。

2.抗生素:应立即使用广谱抗生素,针对性抗生素待药敏结果后再进行;推荐方案为:克林霉素+美罗培南+万古霉素。

3.一般支持治疗: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常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需要静脉补液和血管加压药积极支持治疗;若发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可能需要补充白蛋白。

4.高压氧:可作为坏死性筋膜炎外科清创后的辅助治疗,但是其实际效果仍存在争议,因此临床上并不推荐使用该方法。

参考文献:

[1]任尊, 程鹏飞, 韩培. 坏死性筋膜炎诊治的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0, 41(5):4.

[2]Stevens DL, Bryant AE. Necrotizing Soft-Tissue Infections[J]. N Engl J Med. 2017 Dec 7;377(23):2253-2265.

[3]Stevens DL, Bryant AE, Goldstein EJ. 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s.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J]. 2021 Mar;35(1):135-1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