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书法也是书法大赛的一种形式,只不过,楹联展上的作品,除了各个书体以外,但形式的表现都要以楹联为主。而楹联书法大赛基本上都是以大字形式来展示楹联形式的,但也有一些字数多的作品,此时就会出现小字作品。可以说,楹联书法在明清时期就非常多,常见于门厅之外和一些需要楹联展示的地方,因此,当代书法大赛把楹联作品专门作为一种展览形式,让更多喜爱楹联书写的人得到了更多展示的机会。 上面这幅楹联作品是第五届楹联书法大赛上的一幅获奖作品,评委认为,这幅作品从笔法上看,写得散淡悠远,用笔流畅明快,整体风格则是自然老辣,对于作品的笔墨把握得很到位,作者的的书写功底和书法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是,面对这幅获奖的行书作品,一些书法爱好者则觉得写得很勉强,如果入展还说得过去,但如果是获奖作品,则太勉强了。也有一些网友看到评委给出的评语后说,散淡悠远看不出来,但老辣则是远远达不到,只能说明把字写油了,是评委的一面说词而已。还有人说,这幅获奖作品,以书法艺术性的要求,写的是大字作品,在笔法、墨色上有许多变化,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一幅好作品。 当代书法强调书法的艺术性,如果有人按照前人行书创作的方法,把字写得很是美观,也许不一定能去获奖,因为前人在艺术性方面虽然有所表现,但也达不到现在这样的严重程度,因此,这幅作品中在结字、墨色的变化方面,尤其是在笔法上的多变性上出现了许多变化,使得作品就会显得有老辣之气。 书法中有许多“气”,如士气、雅气、文人气、俗气、民气等等,这些都是古人针对书法所给出的一些定义,但是,老辣之气则是形容一个人在笔法、写法上有着符合书写意味的说法。如果一个人把字写得老辣,一方面说明这个人功力深厚,书写能力很强,但另一方面则是朝着反方向去了,就会把字写油滑了,这是不好的现象,因此可以说,老辣之气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油滑了,是不被提倡的。 这幅楹联作品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文人气、书卷气,从画面上看去,就可以感受到此作用笔干净、落笔沉着,加上许多点画都使用了细线来补充某些点画带来的厚重感。我们知道,一个字想要表现出厚重感,必须要使用中锋用笔来能体现出来,并且在写字的时候,还要把笔沉来去,而这幅作品中,为了体现出点画的厚重感,又时不时地用细线来不断完善或者进行粗细与筋骨的对比,以此强化点画的质感。 然而,有了细线的参与,作品中的文人气、书卷气也在同时就会散发而出,这是当代书法创作的另一个主要方法,由于笔法的严谨,粗细线的交错使用,“画面”也有有了文气产生。只可惜,这幅大字的楹联作品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除了墨色轻重、线条粗细的对比外,仍然缺少字的大小、笔势连接上的变化关系,使得作品缺少了更多的耐看性和更为精彩的地方。大家觉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