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爽医师临床医案集--油面风医案

 本源讲堂 2023-02-10 发布于四川

油面风医案一例

谢某某,男,14岁。绵阳东辰中学学生,体瘦,自小脾胃功能较差,患者2019年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侧眼睑出现散在白色皮疹,严重时满布上下,眼睑可分布凸起的鳞屑如冰霜样,局部眼睑皮肤发红干燥,严重影响美观,在市三甲中医院诊断为“油面风”,给予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初起治疗有效,但症状反复无常,未根治,近1年治疗逐渐无效,眼睑皮损扩大,进而出现手足发凉,遂在市三医院(综合三甲医院)检查,市三医院以“雷诺现象”进行风湿免疫检查,未见异常,故未予治疗。患者经同学家长推荐,于35日推荐我处就诊

本次就诊:

患者因“反复眼睑白色皮疹3年,加重1”就诊。四诊查察。

患者双眼睑白色散在皮疹,双侧眼睑淡红,略干燥,呈类似苔癣样改变,睑缘可见散在凸起的白色鳞屑,鳞屑固定无脱落,局部无瘙痒、疼痛感,无其他不适和异物感。后颈部见一2X2cm大小红色多角形扁皮丘疹,质地韧,表面粗糙,呈苔癣样改变,皮损处无不适感。自感手足发凉,余无不适,未见红白交替的“雷诺现象”,小便可,大便干,舌红,苔黄厚腻,脉洪有力。三医院血常规和风湿免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审视病情,患者病程日久,除皮损外并无其他典型的油面风伴随症状,但其舌红,苔黄厚腻,脉洪有力,故依旧从起舌脉治疗,考虑此为湿热内聚,热重于湿之证,先以清热凉血为主,遂以日本汉方“温清饮”起手治疗。

当归片15g、川芎18g、生白芍20g、生地30g、黄连15g、黄芩18g、黄柏18g、栀子18g、川银花10g、连翘10g、荆芥15g、防风18g、薏苡仁30g、柴胡15g、桔梗18g、地骨皮18g、丹皮20g、水牛角15g、茯苓18g、川红花15g、桑白皮30g、枇杷叶15g、炙大黄4g、刺蒺藜18g、泽泻18g、滑石18g、石菖蒲18g。

嘱,三剂,水煎服,两日一剂,一日三次,每次200ml。忌食生冷瓜果,甜腻饮食,少食辛辣发散之品,并嘱咐家属因苦寒伤胃,服药6天后休息1-2天再行复诊,无须过急。

用药后,患儿眼睑部皮疹时起时消,但小便可,大便软,偶有一日2次大便,其分别间隔一周后于312日及320日复诊,查察舌脉,苔黄渐退,脉洪较前有所减弱,考虑为药效渐进之像,故上方不变,连用两次,每次三剂,医嘱不变,药后复诊。

四诊,326日复诊,四诊查察,用药后患儿眼睑部皮损基本控制消散,仅见散在白色皮损,舌红,苔白厚腻,右脉洪而有力,左脉濡。

审视病情,患儿症状控制,舌苔由黄转白,左脉由洪转濡,为热像渐退,湿阻气机之象,病证由热重于湿,转为湿重于热,故调整治疗,以四物消风散加利湿之品,养血祛风,清热利湿。

当归片18g、生地30g、赤芍18g、川芎12g、荆芥18g、防风12g、白鲜皮18g、蝉蜕6g、柴胡12g、大枣15g、地肤子30g、珍珠母30g、苦参6g、皂角刺18g、乌梢蛇6g、刺蒺藜18g、薏苡仁30g、泽泻18g、滑石20g、石菖蒲18g。

三剂,水煎服,医嘱大体不变。

五诊4月2日复诊,本次就诊,症状变化明显,本周用药过程中,右眼皮损基本控制,无新发,左眼稍重,但意外惊喜,患者后颈部2X2cm大小的红色皮损由红转为肉色,表面粗糙感降低,舌红,苔白厚腻较前减轻,双手脉濡。

考虑本次效果明显,且方中以趋湿为主,故连开四剂,药毕复诊。

(4月2日眼部和颈部皮损)

六诊49日复诊,患者后颈部皮损已基本恢复为正常颜色,在手电照射下方能看见原有皮损,局部触摸有一定粗糙感,双眼睑淡红色退去,颜色和周围皮肤颜色一致,右眼睑皮损状态仍稳定,左眼睑皮损反复,左睑缘白色皮疹稍增多,本周饮食差,不思饮食,小便可,大便溏,舌红,苔白润,脉濡。

审视病情,患者舌苔已转为白润,湿气已去之八九,而出现饮食少,大便溏,此为余湿内停中焦以及长期药物的影响脾胃所致,遂以苓甘五味姜辛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建中阳,渐消水饮,方中加当归、升麻、乌梅、炙白芍,以分离三焦之水,当归通,升麻散,乌梅收,炙白芍敛,再以玄参、麦冬稍稍养阴清热,兼顾可能的余留之热

潞党参35g、茯苓18g、炒白术15g、白扁豆15g、陈皮12g、山药30g、甘草6g、北五味12g、干姜3g、大枣20g、当归15g、升麻12g、乌梅12g、炙白芍25g、玄参20g、麦冬18g、灯心草6g、神曲10g。

两剂,水煎服,两日一剂,一日三次。考虑用药时间长,故仅开药两剂,给脾胃自我恢复之机,以观后效。

(4月9日眼部和颈部皮损)

七诊416日复诊,患者背部皮损无变化反复,而右眼睑皮损有少许增多,左眼皮损明显减少,近日有轻微鼻塞流涕的外感症状,舌苔白腻,脉浮。

思考病情觉得有所疑问,按道理前期治疗均是按部就班的药进病退,为何又有新的皮损出现,以及腻苔等湿聚之像,遂详细追问病史,得知本周患者在校运动后连续服用了一段时间未加热的凉牛奶,故特别强调一定严格忌口生冷,以防湿聚病变。

处方仍以四物消风散,两剂,方中本也有荆防之品,能兼顾轻微外感,未再额外加药。在本次复诊过程中,家属也表现出了对于病情反复的担忧,略感焦躁,考虑患儿总体病情趋于稳定,故建议药毕后休息一周,给肠胃以充分的自我休息,如症状渐退,后续继以健脾收湿即可,如果药停病复,则再寻他法。

(4月16日眼部和颈部皮损)

4月27日,星期五,家属微信告知,孩子返家之后见面部和背部皮疹及皮损尽数消失,皮肤色泽如常,高兴万分,予照片确认后,发现皮肤的确恢复正常,询问孩子胃口,肠胃功能已正常,整个服药期间也未自述手足发凉的问题,固告知可以停药,后续自我饮食调节,继续保持生冷忌口,少食辛辣甜腻之品即可,如有病情复发及时复诊,微信随访。

此例,历时四年的“油面风”病症,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愈。

(4月27日眼部)

按语:

油面风又称面游风,是头发,面部皮肤瘙痒潮红,有油腻黄屑或干燥细碎白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和现代医学的脂溢性皮炎相似。本例患者,虽无瘙痒,但局部皮肤发红,时起白屑,就诊时舌红,苔黄厚腻,脉洪有力,还是基本符合油面风的诊断,故也依从中医院给出的诊断,后续辨证以治之。

本病治疗用方有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患者前期舌脉湿热之像非常明显,故用重剂以清之,方以日本汉方“温清饮”主之,温清饮出明·龚延贤《万病回春·血崩门》,原方以四物汤温补养血,以黄连解毒汤清热凉血,以治妇人血崩。而日本汉方“一贯堂”,将本方广泛用于皮肤病,甚至用于改善“一贯堂医学”三体体质(脏毒症、瘀血证、解毒症)中的解毒症体质,并在本方上合以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连翘解毒汤等应用甚广,我们在临床上以“温清饮”治疗皮肤病,也是吸取了日本汉方医的理论。

本例患者,病程长达四年之久,仍有明显的火热之,而温清兼顾的温清饮对于此类慢性炎性皮肤病,尤其兼有津液损伤,皮肤干燥之像者为必用之方。方中以四物汤生血、润燥、活血,以改善肝之血流;以黄连解毒汤入心包,清三焦郁火,化五脏之热。本方用于皮肤病时汉方医多加银翘、荆防、薏苡仁用于改善体质,另习加柴胡;而本例患者黄厚腻苔,脉洪有力,虽平素体质肠胃略差,但考虑其服用三年中药均可耐受,此和其年轻体胜的自然体质有关,故而敢于“打破一切坛坛罐罐,推倒旧砖瓦,建立新生活”,在汉方温清饮的基础上合以犀角地黄汤,并对药对进行了加强,给柴胡配桔梗,增强升提之力,使药以达面部,桑皮配枇杷叶以清肺热,以求肺主皮毛,让药达眼睑末梢,丹皮配骨皮,增强清郁热之力,以红花、酒军、蒺藜,既治血热瘀滞,又防药凉留淤,最后用茯苓、泽泻去湿,以滑石、石菖蒲去腻(苔)。

患者连用三周,推陈出新,黄苔一扫而光,后续也未再出现,脉像由双手洪大有力,逐渐减退,进而左手脉最先转为濡脉,而左手偏“血”,右手偏“气”,这样的脉像表示血热已去,湿郁热存,故而治疗由清热为主,改为趋湿为主,方以四物消风散加减。

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本为治疗风热瘙痒之首方,合以四物汤则有了养血祛风之效,因患者热像已退十之八九,故配伍时去原方知母、石膏,仅留苦参兼清血热,加乌梢蛇,皂角刺、透骨搜风,以求能寻得本病顽疾之所在,余下药物仍以祛湿润肤为主。

因为本方本就是以治疗皮肤病为主,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因为眼睑等位于高巅之上,故见效较慢,而位于颈部的皮损最先表现出了效果,颈部皮损由红转白,进而恢复肉色,其高凸粗糙的皮损也渐渐消退为正常皮肤,也正是这一迹象证明了治疗方向的正确。而舌像也由腻苔慢慢褪去,在第六次复诊时腻苔尽消,舌苔变为白润苔,表明湿邪已去,治疗改为健脾除湿为主,方以参苓白术散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

参苓白术散世人皆知,无需过多解释,而苓甘五味姜辛汤温中焦,化水饮,对于轻微少许余留水湿效果甚佳,方中配以当归、升麻、乌梅、炙白芍等品,能化三焦、膜原之湿,在治皮肤病中,余尤喜乌梅,常以乌梅汤治疗顽疾固癣。

最后,患者因为贪食生冷导致病症反复,幸而及时制止,避免了功亏一篑;而适时的中病即止停药,让身体自我恢复,脾胃自建,阴阳平复,后续顽疾无药自愈,自以为是画龙点睛之笔。

本案治疗虽不敢自诩完美,但见招拆招,颇有两军对峙,遣将布阵之感,最后完美收官,既是患者之愿,也是医者之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