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界的普遍规则——《道德经》第16章

 如如如柏 2023-02-10 发布于山西

本章开篇就讲了一种得道的境界——致虚极,守静笃。在这种境界里,悟到了一个自然界的普遍规则——万物芸芸,复归其根。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读:

致虚极,守静笃。致,达到,实现;虚,虚无、虚空;极,极度、顶点。守,守住;笃,很,也是极度,顶点。达到虚无的极致,守住静的极致。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作,生长、发展、活动;复:循环往复。万物一齐生长,我从而观察其循环往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夫,句首的助词,表示提示、强调,没有实际含义;芸芸,茂盛、纷杂、繁多;根,本根,本来的地方。万物纷杂,各自又回到其来处。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曰,叫做;复命,重新孕育新的生命。归根就叫做静,静就叫做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常,恒常不变的规则;明,明智。万物归根重新孕育新的生命,就是恒常不变的规则,知道这个规则就叫做明智。


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这个规则,肆意妄为就是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认识到恒常的规则就会包容,包容就是公正,公正就是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就是得道,得道就会长长久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本章没有生僻字,每个字都是其本意。

“致虚极,守静笃”。是一种要追求的境界——将虚空、清静达到极致。

老子就是达到了这个境界,或者说在这种境界中,了悟了这个自然界的普遍规则——复归其根。
自然万物蓬勃生长,终了都是要凋零,凋零之后就会返回其本根,成为原来的样子,重新孕育新的生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循环往复,推动自然不断发展。

认识到这个规则就是明智的,不知道这个规则而妄为,就会招致灾祸。


知道了这个规则就能包容、周全、符合自然法则、符合“道”的标准,才不会有危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