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三百问》262. 何谓“其上”和“食税”?

 舞酒绿林 2023-02-11 发布于广西

         (第七十五章)

老子还是忧国忧民的。前章说的“吾得执而杀之”是老子痛恨那些为非作歹的刁民。本章还是讲官与民的问题,而且是站在民众的角度责怪统治者。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何谓“其上”和“食税”呢?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人民所以饥寒者,以其君上税食下太多,'是以饥’,民皆化上为矣,叛道违德,故饥。”“其上”是君上——统治者;“食税”是税食。

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他是笼统作注,“其上”应该是统治者,“食税”没作解释。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人民饥饿,是因为上面吞税太多”(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218页。)“其上”是统治者,“食税”是吞税。

南怀瑾说:“老子当时已看到社会的贫穷,百姓的饥饿。因为春秋时各国诸侯只有富国强兵的思想,毫不顾及人民的死活;人民赋税又重,以致民不聊生”(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348页。)“其上”是各国诸侯,“食税”是赋税。

陈鼓应今译:“人民所以饥饿,就是由于统治者吞食税赋太多,因此陷于饥饿。”(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31页。)“其上”是统治者,“食税”是吞食税赋。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众之所以饥饿,是因为统治者赋税太多的缘故,所以民众饥饿。这里的“民”是人民,不是刁民。

何谓“其上”?“其上”就是民众的上级。民众或者说广大人民,其上级有多种层次,从地方小官到国君,统称为统治者,都是依靠奉禄吃饭。奉禄又来自税收。

“税”,本义是田赋或征收的农产品,自古有之。《大戴礼记·主言》:“税十取一”,10%的税率。《汉书·刑法志》:“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分清了税赋的用途。

何谓“食税”?“食税”就是依靠纳税人而生活。“食”,为动词,赖以为生,如《汉书·张安世传》有:“尊为公侯,食邑万户”。引申为依赖、依靠。统治阶级是“食税”的,现在的公务员也是。交粮纳税虽自古有之,但不能“食税之多”,苛捐杂税则民不聊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