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75章 民之轻死 原文和翻译

 不以物喜10101 2023-07-21 发布于湖南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①,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注释】

①上:指统治者。

②求生:这里指生活享受。

图片

【翻译】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人民之所以会遭受饥饿,是因为统治者榨取吞食赋税过多,因此人民才遭受饥饿。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民之所以难以统治,是因为统治者政令繁苛、强作妄为,所以人民才难于统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人民之所以会轻生冒死去触犯法律,是因为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才轻生冒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只有那些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奉养奢厚的人更胜一筹。

图片

【经典释义】

在上一章中,老子对严苛的政治压迫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要求执政者善待民众。这一章里,他又对繁重的经济剥削进行了指责,对执政者提出了严正警告。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老子揭示了老百姓与执政者之间的矛盾对抗。他认为,宽容的政治,比暴虐的政治要高明得多。因为执政者赋税太重,多行暴政、贪图奢侈,人民就会因此遭受饥饿、难以治理、轻视死亡,终而铤而走险、纷纷造反,执政者也就面临倒台、死亡的命运了。从根本上讲,人民的反抗是由执政者的苛政和沉重的租税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深层的原因。面对深重的压迫,为了生存,老百姓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奋起抗争这一条路可走。死亡,在他们看来已经不再可怕。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民所以饥不果腹,就是由于统治者征收的赋税太多;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也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胡作妄为。人民的生活难以维持,就会流离失所,铤而走险,走上反抗的道路。面对人民的反抗,统治者会想尽各种方法来应对,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以其上之有为”,这里的“有为”指的就是统治者肆意妄为,社会就很难达到和谐的状态。人民生活不安定,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的妄为和蛮横所致。一旦人民难以治理,国家就会秩序混乱,统治者的地位也就受到威胁了。

图片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轻死”指的是不畏死亡,也就是根本不把死亡当回事。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如果一个人对死亡不再重视了,那么他就不再惧怕死亡了,这个道理在上一章节已经论述过了。在这里,笔子对“民之轻死”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说统治者过于注重自身的安逸和享受,必然会占有和利用大量的物质财富,那样人民就会缺衣少食,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了。面对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人民实在不堪忍受,所以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铤而走险。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其中,“无以生为”是对“求生之厚”和“有为”的否定,老子正是通过这种否定来说明一个贤明的统治者所应具备的品质和应有的作为。这句是本章的结尾句,老子在这里点出了统治者应坚持的人生态度:只有不厚养自己的生命而又有所作为的人,才比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更胜一筹。

这一章老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无为而治”的重要性。“无为”是一个大原则、大方法,具体运用上,则包括了不搞苛捐杂税、不搞繁琐的法令、收敛自己的欲望等一系列内容。我们知道,统治者和民众是一对矛盾体。如果统治者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那么人民就会生活富足,国家就会太平安定,统治者的地位也就会稳固。与此相反,如果统治者不以人民利益为重,只追求自身的安逸,不顾人民的死活,那么人民就会不惜一切地反抗统治者的压迫。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便会采用武力手段镇压人民,国家就会慢慢走向衰亡。

图片

苏辙《老子解》

上以有为导民,民亦以有为应之,故事多而难治。上以利欲先民,民亦争厚其生,故虽死而求利不厌。贵生之极,必至于轻死,惟无以生为,而生自全矣。

上层的领导者有所作为去引导百姓,百姓也有所作为地应对,所以事务繁多而难于治理。上层的领导者带头追求利益和欲望的满足,百姓也争抢着去谋求生活的优厚,所以死都不能阻挡他们追求利益的脚步。珍视自己的生命到了极端,必定会导致轻视死亡,只有不以什么物质的东西来支撑生命,生命才能自然达到完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