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尔恺郭尔哲学寓言集选抄

 天地之过客 2023-02-11 发布于江苏

末日的欢呼

那些试图对当前时代发出警示的人会有何种遭遇?

一场大火在某剧院的后台突发。一个小丑跑出来通知公众。众人认为那只是一个笑话并鼓掌喝彩。小丑重复了他的警报,他们却喧哗得更加热闹。因此我认定世界的末日将在所有聪明人的一致欢呼之中道来:他们相信那不过是一个玩笑。

难以解读的信

孤寂的凄苦之情应作何譬喻?

假设某人拥有一封信,他知道,或者说相信,这封信中包涵着他所认定的自己一生幸福之所系的信息,然而信中的字迹却暗淡而纤细,几乎难以辨认。于是,他会浮躁而焦急地投入所有的激情去解读,一忽儿读出一种涵义,一忽儿又出现另一种解释。因为他相信,只要确切地读懂每一个词,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解释全篇。但除了最初的疑惑而外,他从没有得出任何结论。他愈来愈焦急地凝望着那封信,而他愈是凝望,看见的就愈少。他的双眼有时会噙满泪水,这种情形发生得愈频繁,他看见得也就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上的字迹变得愈来愈模糊,愈来愈难以辨认,直至最终信笺本身也破碎无踪,留给他的只剩下眼中的泪水。

哥瑟城的聪明人

建立“基督教哲学”是否应首先对定语“基督教”进行一番思辨?

   在某一前提之内进行思辨殊属正常,正如基督教哲学采用基督教作为限定词的作法也大略如是。但是,这种以某一前提为发端的哲学,竟到了将其自身前提付诸思辨并将此气体思辨至于空无的程度,那么结果又当如何呢?那时这前提就仅仅是一种虚构,一场幻影拳击。有一个哥瑟城的聪明人的故事:有一次他们看到一棵树弯向水面,认为它定然焦渴难耐,大动恻隐之心,于是上前欲助一臂之力。目标已定,其中一人攀住树枝椏,另一人紧紧搂住地一个人的双腿,以此类推,直到形成了一道人链。所有人都因为救助树木的共同想法而兴奋莫名,当然,其前提是第一个人手已握牢。但发生了什么呢?第一个人突然松手,正打算朝手心唾一下好抓得更紧一点。结果如何呢?这些家伙纷纷落入水中,因为其前提被放弃了。

大马哈鱼之危机

柔情是否应受到抑制和抵御?

大马哈鱼本身是一大美味,但食用过多则有害,因为它不易消化。曾有一大批大马哈鱼被运抵汉堡,警方命令每一户主每周只于允许给他的仆人吃一顿大马哈鱼。人们可能会盼望有一条针对柔情的类似命令。

十六岁少女与二十五岁青年

何种生存状态最为快乐?

什么是最快乐的生存状态?那时当一位二八少女纯洁无瑕,一无所有之时。她没有五斗橱或立柜,而只能利用她母亲写字台最底层的抽屉来珍藏她所有的辉煌:一套坚信礼服和一本祷告书!那种除了心满意足地藏于底层抽屉的什物之外别无所有的人才真正快乐!

什么是最快乐的生存状态?那就是一位纯真无邪的十六岁少女的生活,她的确会跳舞,却每两年才能参加一次舞会!

什么是最快乐的生存状态?那就是已度过十六个盛夏的纯真少女的生活。他坐在那儿勤奋地做功课,却能抽空将目光投向旁边的她;他一无所有,没有五斗橱,没有立柜,而只是共用同一衣柜的伙伴;但他对此处境却有着全然不同的解释,因为i,正是由于她,他才拥有了整个世界,尽管事实上她也已一无所有。

那么谁最为不幸呢?就是那个度过了二十五个寒冬的富有的年轻人,他恰好住在对面。

当一个人度过十六个盛夏,而另一个人度过了二十五个寒冬时,他们难道不是年龄相同吗?并非如此。那是怎么回事?难道不是时间相同,年龄也相同吗?不,时间并不相同。

珠宝商

愚蠢的混淆与年幼之爱的智慧应作何譬喻?

想象有一位珠宝商不断完善他对宝石的知识,以至于他的一生都汲汲于真假之辨;设想他看到一个孩子正在玩各式各样的宝石,其中真假混杂一处,而孩子却于两者得到同样的欣喜——我想当他看到那种绝对的分别消解于无形,一定会感到内心的颤栗;然而一旦他见到孩子的幸福以及玩游戏的快乐,也许他会自觉鄙陋,沉浸于这“令人颤栗”的景象之中。

诸神的消遣

所有愿望之中何者为最佳?

某种奇妙之事在我身上发生了。我被带到了七重天之上,在那儿诸神都已聚齐。由于特殊的恩典我被赐予特权提出一个愿望。墨丘利道:“你是否想得到青春、或者美貌、权势、长寿、最美丽的少女,或者任何我们的宝库中的其他珍藏?你就挑吧,但只允许选一件。”一时间我茫然若失。于是我向诸神作了如下陈述:“最尊贵的同辈朋友们,我选中这一件事,即我要永远拥有笑的能力。”诸神中没有一个开口说话,相反,他们都开始大笑起来。我由此得知我的愿望已然获准,而且我发现诸神懂得如何有品味地表达他们的意思;若他们一本正经地宣告:汝之愿望现已获准。“这于众神而言恐怕不甚合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