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辨证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jxydgswyj 2023-02-12 发布于江西

本病最常见有肝胃不和证、痰气阻膈证、痰瘀阻膈证、脾胃虚弱证等四个证型应以行气降逆和胃、化痰活血通膈为基本治法,并提出了兼症加减用药。

1、肝胃不和证

主症:吞咽困难或呕吐间歇发作,胸骨后有梗塞疼痛感,每因情绪活动而诱发或加重;

次症: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或反食,易怒。口干苦,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宜:疏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腻者,加龙胆草、黄芩、栀子;反酸烧心者,加吴茱萸、黄连;呕吐频作者,可加苏叶、黄连、生姜。

文章图片1

2、痰气阻膈证

主症:进食迟缓,甚则餐后呕吐,胸膈闷痛;

次症:嗳气,呕吐痰涎黏液,反流,吞咽困准,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祛痰理气宽膈,方用四七汤加减。呃逆频作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失眠多梦者,加竹茹、茯苓;便秘者,加槟榔、莱菔子;舌红苔黄腻者,加小陷胸汤。

3、痰瘀阻膈证

主症:吞咽梗阻,胸膈刺痛,呕吐痰涎;

次症:后背痛,胃脘刺痛,烧心,反酸,嗳气或反食,面色偏黑。舌质暗红或带青紫,苔薄白腻,脉细涩。

治宜:祛痰化瘀宽膈,方用丹参饮合贝母瓜蒌散加减。胸闷刺痛者,加三七、元胡。

文章图片2

4、脾胃气虚证

主症:吞咽困难,胸膈痞满,呕吐食物或痰涎;

次症:胃脘隐痛,胃痞胀满,纳少便糖,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缓。

治宜:方用茯苓半夏汤加减。胃脘隐痛,遇寒加重者,可选用黄芪建中汤;中气不足,内脏下垂,身体消瘦者,可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形体消瘦,纳食不消,怠惰嗜卧,肢节痛者,可予升阳益胃汤加减。

同时要注意应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勿食无定时。饮食宜清淡,忌浓茶、咖啡、巧克力、油炸品、肥甘厚味、辛辣醇酒以及生冷之物。注意精神调摄,避免忧思恼怒及精神紧张。#中医##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养生#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