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陶瓷馆宋代陶瓷(十)宋金黑釉瓷

 与照耀同行 2023-02-12 发布于北京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光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宋、金时期,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高水平的黑釉瓷器,被誉为光亮如漆。
南方以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产品最为著名,建窑茶盏还曾在宋代作为进贡之物。北方瓷窑以烧造黑釉油滴斑、酱色斑、凸线纹等品种为特色。

北宋灭亡后,逃过长江的赵宋残余依靠南方人力物力,实现了守江必守淮,而短期内膨胀过快的金朝也无力吞下江南。
于是,经过反复拉锯战,金与南宋实现了以淮河为界的脆弱和平。
社会安定后,宋代的经济活力和文化创造力又迸发出来,南方的黑釉瓷也得到了更大发展。

福建的建窑是宋代南方的著名窑场,其胎体厚重,釉色漆黑光亮。

宋代盛行斗茶,以茶盏壁上的剩茶水少为胜,因此建窑的黑釉茶盏广受欢迎。北宋后期建窑曾向宫廷进贡黑釉盏,外底常刻“进盏”、“供御”标记。

南宋黑釉兔毫盏。

盏撇口,斜直腹,浅圈足。内外施黑釉,口部呈酱褐色,内外壁黑釉地上均有兔毫状氧化铁结晶斑纹。 

建窑的胎和釉都富含氧化铁,烧成后釉面结晶出千姿百态的奇特斑纹,被称为曜变、鹧鸪斑等。

釉面有细长黄棕色或铁锈色放射状条纹的,因状如兔毛称为兔毫纹或兔毫斑,呈此釉面的茶盏也被称为兔毫盏。

兔毫纹在显微镜下呈鱼鳞状结构,毫毛两侧边沿上各有一道黑色粗条纹,是由赤铁矿晶体构成,毫毛中间有许多赤铁矿小晶体组成。

南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此盏为建窑典型盏式之一,盏敞口,深弧腹,圈足,口沿下凹进一周。

内外施釉,黑釉地上均有细长的放射状兔毫纹。外壁近足处釉有明显垂流现象,露胎处呈黑褐色,口部釉呈酱褐色。

兔毫盏烧成温度在1330℃左右,高温下胎中部分铁质会熔入釉中,与釉料中的铁质一同被釉中气泡带到釉面,经流动后成条状,冷却时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

南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盏敞口,深弧腹,圈足,口沿下凹进一周。
内外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釉垂流至近底处聚集成泪滴状。

口沿处釉层因高温熔融状态下垂流变薄而呈酱褐色,釉面析出毫状氧化铁结晶的兔毫纹。 

江西吉州窑属建窑系,工匠发挥聪明才智,创烧出玳瑁斑釉、剪纸贴花、木叶贴花等装饰技法。

玳瑁釉是南宋吉州窑瓷器的常见釉色,器物造型主要有瓶、罐、炉、碗等。

南宋吉州窑黑釉玳瑁斑罐。
罐唇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收敛,浅圈足。
罐外壁和内口部施玳瑁釉,余处素胎无釉。黑色底釉与黄色斑纹形成色差对比,与天然玳瑁极为相似,别具一番情调。 
玳瑁釉是一种窑变釉,先施一层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黑釉,其上再随意点染氧化铁含量略低的黄色釉料,经高温烧制后产生交融、流淌,千变万化,惹人喜爱。
南宋吉州窑黑釉玳瑁斑碗。
碗撇口,斜直腹,小圈足。内外施玳瑁釉,足端无釉。 这种黑釉、斜直腹、大口小底的碗与建盏类似,是宋代的茶盏。
宋人喝茶要把茶末与茶汤同饮,茶盏设计成大口、斜壁、小底的样式,陈放时容易因重心不稳而倾倒,因此宋人在使用茶盏时需配茶托子,饮茶时盏与托同举。

可惜这件玳瑁釉碗不见了托子,只能从宋元壁画中欣赏当时的雅致生活了。

南宋吉州窑黑釉品种种丰富,装饰技法多样,有黑釉剔花、剪纸贴花、木叶纹、玳瑁釉、窑变花釉、黑釉彩绘等,其中黑釉剔花装饰纹样以折枝梅最多。
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折枝梅纹梅瓶。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
内外施黑釉,外壁剔刻一枝折枝梅纹,剔掉黑釉处露灰黄色胎,花蕊以褐彩勾画。 
吉州窑还以剪纸贴花装饰技法著称,是先将剪纸纹样贴在已施过深色底釉的器物上,再施一层较浅的黄褐色釉,揭掉剪纸,入窑高温焙烧。
瓷器出窑后,覆盖过剪纸纹样的部分显出深色底釉,与二次所施黄褐色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剪纸纹样。
南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折枝梅纹碗。
碗状如斗笠,敞口,斜直腹,浅圈足。

通体施黑釉,外壁以玳瑁斑为饰,内壁为兔毫纹,并装饰一株剪纸梅花,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装饰,使主题纹饰更突出醒目。

已知唐代寿州窑最早运用剪纸贴花工艺,吉州窑常见的剪纸贴除飞凤、花卉等纹样外,还有“吉”、“福”等吉祥字样和吉语组合。

南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凤纹碗。

碗敛口,深弧腹,圈足。内外施黑釉,外壁施釉近底足。

外壁以黄褐釉随意点洒形成大小不一的斑点,与黑釉相称,似玳瑁纹理。碗内以剪纸贴花技法装饰3只飞凤,逆时针排列,相逐飞舞。

金代崛起非常突然,摧枯拉朽般连续消灭了辽和北宋,不仅震动了汉族的心灵,也大大超出了女真人自己的预期。

因此,军事上的胜利者在社会文化上陷入困境,陶瓷等手工业只能沿袭宋代北方工艺和风格,并开始了自身快速汉化。

宋金北方黑釉瓷的一大成就是油滴釉,釉色乌黑光亮,釉面布满银白色油滴状结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文献中形象地称之为滴珠。

金代怀仁窑黑釉油滴斑碗。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内外满施黑釉。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件宋代的黑釉油滴碗,被称为陕历博的十八件镇馆国宝之一。

故宫这件碗现在立着展示,但最神奇之处在于注水后富于各种变化。

据说如注入清水,则银色结晶愈加明亮,如夜空群星闪烁。如注满茶水,则结晶闪现金黄色,充满耀眼的魅力。

北方瓷窑继续流行黑釉褐彩,使用含氧化铁的贫铁矿石为绘画原料,在黑釉地上描绘纹饰,经高温焙烧而成,花纹呈色如铁锈色,故亦称铁锈花。
此种装饰手法以磁州窑最具代表性,器物造型见有瓶、罐、缸、盘、碗等。

金代黑釉夹素胎篦划水波纹玉壶春瓶。

瓶撇口细颈垂腹,浅圈足,内外施黑釉。外壁腹中部为刮去黑釉留下的素胎区,篦刻划两层水波纹。

玉壶春瓶以造型端庄秀美著称,此瓶在凝重深沉黑釉衬托下,装饰动感的水波纹,形成动静相益的艺术效果。

山西等北方窑还流行嘟噜瓶,有黑釉、白釉褐花、白釉剔花等品种。 

金吕梁窑黑釉黄褐彩折枝菊纹嘟噜瓶。

瓶内外施黑釉,外壁黑釉地上绘褐色折枝花纹,寥寥数笔,折枝花跃然瓷上,生动自然。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硕腹,腹下渐收敛,圈足,造型敦厚浑圆,淳朴可爱。

宋金时期,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一些瓷烧造的黑釉瓶、罐等常以凸起的棱线作装饰,俗称出筋。
筋线多为黑釉白条纹,也有黑釉褐条纹,布局有单线、复线、多线几种,使单调的釉面呈现变化之美。

金代黑釉凸线纹梅瓶。

瓶撇口,圆唇,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收敛,圈足。内外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釉色漆黑光亮,腹下部露胎。

肩、腹部饰有多道凸线纹,4道一组,组与组之间以单线纹相隔。凸线处釉色较浅,呈酱褐色,与器身黑釉形成。对比,简洁大方,使人耳目一新。 

金代北方黑釉剔花更加娴熟,在黑釉上剔出花纹,剔掉黑釉处露胎,浅淡的胎色与黑釉形成强烈对比,装饰效果突出。

金代大同窑黑釉剔划缠枝花草纹罐。

此罐造型浑圆饱满,外壁和圈足内均施黑釉光亮如漆。

剔划花技法娴熟,外壁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露白中略泛黄色胎。

金朝摧毁了腐朽不堪的辽朝和更腐朽的北宋,逐渐也变得腐朽,在蒙古铁骑面前宛如当年的北宋。

南宋不但继续了北宋的腐朽,还又一次神奇地联蒙灭金,重蹈了北宋联金灭辽的壮举,于是再向南跑,到大海边终于到头了。

辽宋金的历史简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宛如历史的黑色幽默。
那就用黑色的黑釉为天青色的陶瓷时代做结束篇吧。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