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复,清代文学家,乾隆二十八年出生于江苏苏州。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体作品,一共有六记,现流传下来的仅有四记。 这部作品影响很大,林语堂曾经将它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 《浮生六记》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作者大半生的经历,尤其是他和妻子陈芸之间的伉俪情深让人动容。 作品中,作者以一个丈夫的视角,把陈芸的美丽、贤惠、聪明、善良等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为女性,看到陈芸,似乎也看到了打开美好婚姻的金钥匙。 ![]() ![]() 01 相敬如宾的婚姻才能细水长流 ![]() 《浮生六记》里面,讲述了陈芸和丈夫的相处方式。 他们结婚二十三年,一直以礼相待,丈夫为她披衣,她必说“得罪”,彼此递巾给扇,她必起身来接。 丈夫一开始不能接受,用“礼多必诈”挤兑她。 可陈芸却说,“恭敬而有礼”。 言下之意就是,我敬重你,所以才对你以礼相待。 丈夫还是不能接受夫妻之间如此多的繁文缛节, 陈芸又说:“至亲莫如父母,我们可以对父母内心恭敬,外在却表现得放肆狂浪吗?” 丈夫终于被她说服,却又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用“开玩笑”来替自己开脱。 陈芸接下来的话则道出了世间为人处世之精髓:“世间各类反目的事,大多因开玩笑而起。” 女子当如陈芸这般,活得通透,爱得繁琐。 古人云:“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 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久了总会忘记分寸感和界限感。 在家里,他不爱做家务,上厕所不关门,她爱大惊小怪,爱唠叨指责。 他和她在要求对方拿东西、递东西时,却从不记得说“请”和“谢谢”。 于是,家庭矛盾就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势如破竹般爆发。 而事实上,如果我们能把握界限感,把对方当至亲一样来敬重, 不要嫌礼多繁琐,刘德华说过:“礼多人不怪。”这句话用在夫妻之间也一样适用。 时常对对方说“谢谢”、“你辛苦了”、“请”,也是我们需要汲取的夫妻相处之道。 相敬如宾并非敬而远之,懂礼,知礼,惜礼,婚姻才会以礼来回报你。 ![]() 02 最让人销魂的是灵魂伴侣 ![]() 都说“婚姻是围城”,而在这座围城里如何过得鼾甜滋润,关键取决于陪你一起走进这座围城里的人。 那个人如果是有趣的,与你志趣相投的,就如沈复遇上陈芸一样,那么围城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让人销魂的。 陈芸懂沈复,她汇集整理家里的书画并给它们起名,她兰心蕙质,沈复对她使个眼色,她便心领神会,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沈复喜欢养花,案头桌上,瓶花经常换,陈芸建议他效仿草虫之法画画,把虫子永久定格在某一处地方,看到的人无不惊叹这种惟妙惟肖的盛景,连沈复都被陈芸的聪慧深深折服。 只要是沈复喜欢的事情,陈芸总能想到法子把这件事情做得超乎想象的好。 沈复想要和朋友一起饮酒赏花,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办法,能既满足大家饮酒,又能赏花的。又是陈芸出面,租了个馄饨担子,又备了烹茶的器具,最后圆了沈复的饮酒赏花梦,连游人见了都赞这想法奇妙,沈复的朋友们更是夸赞说:“若不是夫人,一定不能这么尽兴。” 陈芸的心思细又巧,能拥有这样的灵魂伴侣,沈复夫复何求? 做女人当如陈芸,做丈夫的左膀右臂,懂他的喜好,还能出人意料地把这份喜好做出新高度。 做女人当如陈芸,兰心蕙质,用自己的聪慧一点一点赢得丈夫的心。 能让男人欲罢不能的,不是女人的美貌,而是如陈芸那般可以处处带给人惊喜的有趣的灵魂啊! ![]() 当六十岁的萧伯纳写信给他深爱的女人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我的心坎里,没有一个女人可以代替你的位置。” 而这时,他深爱的女人爱兰·黛丽已经七十岁了。 容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老去,但在男人的心里,能永恒的永远不是美丽的容颜,而是那缕能跟他激荡出火花的灵魂。 那是岁月碾压不走的人间深情。 ![]() 。 。 。 。 。 ![]() 03 有想法有主见才能被记住 陈芸的聪慧,不仅体现在她对丈夫沈复的支持和帮助上,还体现在她拥有那个年代的女子所没有的自主意识上。 封建社会的女子,是以夫为天的存在,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一切以丈夫的话俯首帖耳,马首是瞻。 可陈芸不同,《浮生六记》里记载了很多陈芸和丈夫之间的对话,而那些对话,大多都是以陈芸说服丈夫,让丈夫心服口服作为结束的。 例如吃腐乳和卤瓜,沈复用了狗和蝉做比喻,问陈芸为何爱吃这两样又臭又像粪便一样的东西? 陈芸说:“腐乳的好处是便宜,我小时候吃惯了,如今嫁到郎君家里,已经像是蜣螂化蝉,算飞升高举了。” 沈复便继续调侃她:“我家算是狗洞吗?” 陈芸于是把腐乳放一边,说起了卤瓜,她建议丈夫也可以尝试一下卤瓜,她说:“这就像古代齐国无盐钟离春,容貌丑,可是品德美好啊。” 沈复又说:“你这是设了陷阱,让我做狗吗?” ![]() 但凡是对方都说到这份上了,那个年代的女子,大多可能已经开始战战兢兢地跟丈夫解释,请求丈夫原谅了吧。 可陈芸却说:“按着郎君这么说,我做狗都很久了,就委屈郎君,试着尝尝吧。” 说着她便夹起卤瓜,强塞进了丈夫嘴里。 有了那一次被陈芸强塞吃卤瓜的经历,沈复后来居然也开始爱吃卤瓜了。 陈芸把沈复的这一转变解释为爱屋及乌。 她说:“这好比情之所钟,虽然人家丑,你还是不嫌弃了。” 有了这样的女子,生活时不时地都会有意外之喜,他又岂会嫌弃呢? ![]() 做女子当如陈芸,有想法,有主见,不做委屈吧啦的小媳妇,懂得坚持己见,进退得宜。 做女子当如陈芸,她和丈夫之间的各种斗嘴调侃,被丈夫铭记了一辈子,也怀念了一辈子,最后标记于笔墨之间,他把这些点滴记录下来,只是想用另一种方式让她的美好得到永生。 很显然,他做到了,陈芸的美好和聪慧,不仅让他铭记了一世,也在后世诸人的心中得以留存,并代代流传至今。 这就是爱情的力量,亦是这位奇女子的魅力。 人生在世,我们需要像陈芸这样,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知识底蕴。 不肤浅,不做作,用知识武装自己,在有生之年,想办法活出自己的精彩。 ![]() 04 心中有信念,才会看到光 🐟 · 🐟 · 🐟 陈芸一生有苦有甜,因为夫家一系列变故,她也跟着吃了不少苦,最后因为血疾发作,久病不愈而去。 她的死让沈复悲痛欲绝,从此,夫妻二人阴阳相隔,再难在这人世间携手与共。 ![]() 泰勒·菲德尔说:“虽然舍不得你离开,但我知道爱永远在。” 陈芸纵然是美好的,在那个年代来说,这样的女子可以称得上是碾压一众女子的奇女子。 她注重礼节,和丈夫之间的相处都要遵守礼节,这样的她,就像杜甫的诗,格律严谨,词语老成,可相比杜甫,陈芸更喜欢李白,她形容李白的诗宛如《庄子》所说姑射山上餐风饮露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的趣味。 这里有两个她,一个是遵守礼法,丝毫不敢逾越礼法的严谨派女子,另一个是潇洒落拓,不拘小节的自由派女子。 这样的两个她一生都在做斗争,彼此根本无法和睦相处。 ![]() 水仙庙盛会,沈复怂恿陈芸女扮男装去水仙庙游玩,她犹豫好几次,期间装扮好了,却又打了退堂鼓,反复了几次,最后还是经不住丈夫的怂恿去了。 说明了她内心里那颗不安分的因子终是被沈复唤起。也就有了后来主动要求要跟着丈夫一起去太湖观景的游玩经历。 在太湖的时候,陈芸说:“今日得见天地宽广,真是不虚此生!想许多闺中女子,一辈子都未必见得到呢!” 陈芸是幸运的,她被藏于深闺,却有机会尝试那些身为女儿身,想都不敢想的事。 陈芸是幸福的,她被众多封建社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却有一个挚爱她愿意帮她圆梦的丈夫。 做女子当如陈芸,有信仰,有追求,虽然表面不敢冲撞礼法,却拥有豁达宽广的志向。 ![]() 《小妇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位卑者不怕攀登高山,贫困者勿需点缀虚幻的光环,朝圣者心中自有上帝,引导一路向前。” 陈芸心中有阳光,纵使在那样处处受限的年代,她也不忘初心,想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而为人,我们不必处处争先。只要心中有信念,温暖向前,就会看到让人惊喜的光。 ![]() ![]() ![]() ![]() ![]() 05 陈芸的悲剧,是那个年代的悲剧 🐟 · 🐟 · 🐟 陈芸的故事是美好的,她和丈夫之间的爱情是甜蜜的,而她最后的悲痛离世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身为女性的局限和遗憾。 只因身为女儿身,就要接受那时社会强加在她身上的封建毒瘤,最典型的事情就是为丈夫纳妾,也正是因为那件事,最终导致了她的悲痛离世。 沈复笔下是这样记录陈芸为他纳妾的缘由的,说是因为沈复的表妹婿徐秀峰带回来一位美妾,请陈芸过去看,徐秀峰问她:“如果你夫郎纳妾,必然纳一个又美又有韵味的吗?” 陈芸因为这句话上了心,以为丈夫有纳妾的意思,于是开始为丈夫张罗。 ![]() 只是爱情从来都是自私的,又岂能容得下另一个人进来分享呢? 其实那个时候,陈芸心里应该是对丈夫沈复失望的,她失望那本应忠贞不渝的爱情,在丈夫眼里却是可以允许他人闯入并掠夺走的。 在沈复后面的文字记载中,也说了他和徐秀峰从粤东回来之前,在妓院逗留数日,并使得其中一名女子差点为沈复寻了短见。 一名家有挚爱之妻的男人,外出数日居然是在烟花之地停留数日,还四处留情,试问这样的男子,哪个妻子不会心寒? 陈芸是何等聪慧的女子,纵使丈夫不说,她也能从徐秀峰口中得知这些事。 这也就能解释,陈芸给丈夫纳妾,为何是从J女中来选了。 她做这些,都是为了替丈夫圆之前在粤东没有做成的梦。 而丈夫的不推辞,让这事慢慢按照事件本身的进展轨迹推进。 之后憨园出现,沈复虽有拒绝之意,但他拒绝的理由首先是觉得“这样的女子养不起”,不是他这样的“穷光蛋”能求的。 所以,从这里开始,沈复就已背叛了他和陈芸之间的爱情。 ![]() 张爱玲说过:“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渣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把自己深爱的男人拱手送给另一个女人,陈芸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她的心一定就像被撕裂了一般,一点一点,最终在丈夫的无情默许下撕成了碎片。 后来,陈芸虽然用翡翠钏作为信物,拉拢了憨园的心。却终因憨园被豪门夺去而没有成事。 沈复的字里行间都在说,是因为憨园负了陈芸,最终导致陈芸郁郁寡欢,血迹发作的。 而事实上,陈芸在那个时候的心情应该是痛并恨着的。 她痛的是没有帮丈夫纳妾成功,这应该是陈芸一生以来,唯一的一次没有帮丈夫把事情办妥帖吧! 事事追求尽善尽美的她,又岂能容忍自己的失误呢? 哪怕这件事情根本就是她不愿意做的。 而陈芸心里的恨则来自于对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男人可以娶多个女人的封建毒瘤的恨。 她的心里有一股力量在提醒她自私一点,攻破这样的思想枷锁。 她在这样又痛又恨的激烈斗争中来来回回很多次,这才导致血疾发作,郁郁而终。 陈芸的悲剧,是那个年代造成的。 又或者说,陈芸的悲剧,是那个年代的悲剧。 纵使如陈芸这样的奇女子,拥有现代女性的聪慧和胆识,却终究还是冲不破那个年代封建思想的枷锁。 她的一生都在循规蹈矩和冲破桎梏的思想斗争中来回,自我折磨,郁郁不得志,直到最后香消玉殒。 ![]() 最后 身为女子,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时代,女性可以有自己的声音和见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女性可以和男性平分天下,我们也不用再惧怕他人的眼光。 人生在世,女子都应学习陈芸,懂得经营婚姻,把生活过成了诗。 懂得提升自我,用内在美吸引男人的注意。 这一生,愿每个女子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拥有这世间最动人的婚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