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命诗人一首诗被后世盛赞,最后两句想象奇妙,学者:李白难及

 acerbookstore 2023-02-14 发布于天津

初唐时期,有一位天才诗人,叫做王勃。他六岁能写出极为流畅的文章,九岁读颜师古的《汉书注》,便能做出十卷《指瑕》,纠正其中的错误。十六岁中进士入朝为官,后遭贬谪,在探望父亲的途中,他写了篇《滕王阁序》,名流千古。

不过,这样一位天才,却英年早逝,27岁便离世。数十年之后,又一位天才诗人诞生,与李白、杜甫、王维齐名。然而,他同样是在27岁去世,这位既天才又短命的诗人,便是诗鬼李贺。

李贺的父亲叫做李晋肃,是李唐皇室子孙。武瞾上位后,大肆屠戮李唐王室,没曾想,李晋肃因为太过落魄,朝廷并不知道他这一脉的存在。由此,李晋肃得以留存,并在几年之后,生下了诗鬼李贺。

这是李晋肃的大幸,也是中国传统诗歌史的大幸。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倚。这世上的得得失失,本就是说不清楚的。李贺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虽然是皇室后裔,但从小家境贫寒。虽十八岁便享誉诗坛,却屡试不第。

惊人的诗才,令李贺极为自负,可命运的摆弄,又令他失望自卑。或许正是这两种极端的情绪,塑造了他那想象奇瑰幽奥的诗风。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极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从他的《梦天》,我们可以略窥李贺的笔力和想象力: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未知的宇宙,总是会激发诗人的无限想象。屈原曾发出激昂的《天问》,李白也多次梦游仙山。此诗则是李贺心中的、想象中的、梦境中的天。

古人传说夜空中的月亮是一座月宫,里面住着嫦娥,还有玉兔和蟾蜍。只是,旁人的想象,带有几分唯美,而李贺用了一个“泣”字,来形容寒冷的夜雨,情感基调顿时悲戚起来。

雨落了一阵停住了,聚在一起的云,散开了大半。“云楼”相比“云朵”,是要磅礴不少的。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景,地面看上去的云并不大,但在飞机从窗外看到的云层,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李贺没有坐飞机的经历,但他的“云楼”却让人身临其境,仿佛人在天空之中。

月光从散开的云层中落下,云也被映射得如白色玉璧一般。雨后的夜空,水汽还未散去,明月像是一轮玉轮倾轧在水汽之上,而月光,仿佛被水珠打湿了。

第四句,诗人梦到自己在散发着桂香的通往月宫的小路上,遇见了一群佩戴者雕凤玉珮的仙女。

接下来“黄尘”两句是仙女对李贺说的话。葛洪《神仙传》记载,仙女麻姑曾对王方平说,自己见到东海三次化为桑田。“黄尘清水”与“沧海桑田”是一样的意思。仙女称,三座神山之下,她们已经见到数次盛满清水的大海变成黄尘飞扬的沙漠,人间千年,在她们看来,也如奔驰的骏马一样快。

千年如此,那人生百年呢?恐怕在仙人眼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吧。从月宫遥看九州大地,曾经以为的广阔无边的九州,也如九点烟尘一般,那苍茫无际的大海,也如杯中流泻的水一般。

李贺的梦境中,从月宫俯瞰人间,只觉得十分渺小。千年如同走马,所谓的功名利禄,也不值得一提了。

就如赵缺先生的《呆坐》中所说的一般:“他年李杜诗,也似猿猴与”,再过数百万年,数千万年,人们再读李杜诗,是否又如我们看待原始社会的文化一般呢?

李贺一首怪谲的梦天,实是一种冷眼看待现实的人生态度。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套诗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仓央嘉措诗传》《纳兰容若词传》,全套一共有六本,代表了六位作者传奇的一生。

在《苏轼词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面对人生的困境不服输的精神,看到苏轼面对无比艰辛的生活依然不放弃的人生态度,看到苏轼豁达的人生观,淡然的人生态度;

在《辛弃疾词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辛弃疾壮志未酬的无奈,看到空有一腔热血却不被重用的辛弃疾,不免为辛弃疾所感伤;

在《李煜词传》中,我们会看到李煜身为一代帝王的无奈,看到李煜沦为阶下囚之后的悔恨,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让我们更珍惜自己当下的美好生活。

全套六本书记录了不同的六位作者的生平小故事,读他们的诗词,品味他们的人生,感受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然后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用他们的智慧解决我们现在的麻烦,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大家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读一读,感受一下古诗词对我们的熏陶,让自己增长见识,提升气质,岂不是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