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讲了陶渊明5个冤大头儿子(戳链接回顾),得出总结: 第一:陶渊明的确个人不是个奋斗逼? 第二,时代就那样你能咋滴呢? 但今天讲个不一样的,梁启超。 他和陶渊明相同的是,都生存在一个风雨飘摇随时头顶掉落时代一坨屎的世道。 但不一样的是,这人不但是个奋斗逼,还是个务实、钻营,充分体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我刘汉三又回来了”柔韧精神的家伙。 先讲讲他个人情况好让大家对他为人有一点背景。 1873年生天才少年,出生于广东新会陈皮的新会一个半耕伴读反正不是很有钱的家庭。16岁中举人(牛逼),之后吸收西学歪理邪说,结交大量反动分子,和反动头头康有为交好。22岁参与“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失败,在明治维新大咖伊藤博文关照下,25岁带全家跑路日本(新会的家人也受到知县陈伯谦暗中保护,这个知县人怎么那么好啊?)。期间还去澳洲,米帝,加大搞过活动,著书立说,远程参与锅内事务。 民国成立后,回国任财政部长等内阁职位,29年因病挂于协和医院。 这也是为啥他家娃娃大多数受过西式教育,但爱闰不闰,基本活动范围都在锅内的原因。 那他家九个大神娃娃又是什么一个状况呢?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九个各个都是大神,还有三个院士! 牛逼了牛逼了,实在太罕见了。 最有名的梁思成,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72年才挂的,可见不是给打死的,要打死活不到7字头。小子运气好! 梁思永,中国现代考古学家,1930年从哈佛大学毕业,1948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52年心脏病挂于背景,终年50。死的早,运气好。 他的小儿子梁思礼,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曾参与神舟五号飞天工程。 2016年以91岁高龄死于北京。这个是运气最好的,吃得苦,运动时的遭遇也就只是干校养猪,他还挺喜欢养猪(换我也喜欢)。 其他几个子女,也没有一个是普通人,都是高知分子。 长女梁思顺,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在日本期间负责爸爸的日语翻译,编有《艺蘅馆词选》,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民国外交官周希哲夫人,中央文史馆馆员。 这个比较惨,66年揍死的。 次女梁思庄,日本期间出生的,后来跟着大姐和领事姐夫一起去加拿大念书,拿到米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位。 31年和老公(哥哥私永在哈佛的同学)回国,老公在北大当化学教授,她在北京图书馆任职,精通英,法、德、俄,善于西文图书分类。 果然,运动后就开始拔草种田挨揍,不过幸运的是命硬没挂,80年以古稀之年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86年以78岁高龄重病挂了。 女儿梁思懿和梁思宁,两个都和爸爸一样,理想主义,整天想着救锅,但轻视了郑智的危险。 梁思宁很早加入新四军,32岁(48年)就被打成叛徒,82年才平反,其中怎么活的大家自行脑补。不过好说歹说活到2006年(90岁),真是际遇最惨,活得最长,不知道是祸是福。 梁思懿早年和医生老公一起去了米国,49年和老公一起回国,然后不出所料你懂的。然后72年,医生老公抓住进世卫的机会火速跑路米帝了,把她一个人傻愣愣留在原地,不过她晚年际遇还行,在中红会做boss。88年(74岁)挂了。 梁思达 ,南开毕业,民国时任职重庆中银,建国后先后在外资局,工商行任职。运动开始,被派到农村各生产队记账,1971年返京时,被迫退休,“一直退到街道,而不是退到本单位“,郁闷地活到了89岁。 还有一个梁思忠,学历至西点军校。30不到就挂了,没法讨论。 总而言之可以说: 教育绝对都一个个杠杠的。 际遇那就看个人造化。 就好比我送你一张300w彩票, 你自己把他撕了是你的选择。 那么,如此卓越的鸡娃成果,放在今天妥妥就是育儿界的顶级大V! 他是怎么做到的? 大部分人对他鸡娃细节的了解,都来自他一辈子给子女写的上百万字的家书。 观察家书里他和子女相处的日常,就可以了解到梁启超鸡娃的风格,和一些直到今天也不过时的育儿理念,今天咱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感觉梁启超鸡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能和娃打成一片。 在那个父权时代,棍棒从来都是最好的教育。 但梁启超不是个特别有权威的爹,成天和儿女们撒娇逗闷子。 比如,每次给女儿写信都是“大宝贝”“我的宝贝”,表达自己有多想女儿、多爱女儿一点都不吝啬。重男轻女更是完全不存在。
有次他喝醉酒了,一张纸写满了“我想我的思顺”“思顺回来看我”。 你的健康,和我的幸福关系大着哩!
其他孩子也一样,该撒娇就撒娇:
咱别说那是100年前了。 现在有几个爹能这么直白的和孩子表达爱呢? 娃子们来信少了怎么办?直接写信“求关爱”,嘤嘤嘤:
而且梁启超还是个逗比爹。 给女儿写信说,说老白鼻(小五梁思礼)天天闹着去米国,你们谁领他,我给谁贴四分邮票寄去。。。 从这些细节我们能看出来,他对娃的教育,是建立在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完全没有那种让人讨厌的爹味说教。 所以梁启超家的氛围超好,子女和谐,亲子关系没得挑剔。 这也是孩子们一个个人格都大气舒展、自信乐观的原因。 他还曾经跟自己娃吐槽康有为(康有为生了12个娃,最后只有6个长大成人):
康有为虽然是他的老师,但不好好管教子女对孩子缺乏关心,他就看不下去,该吐槽就吐槽。。。 这爹真的是爱娃啊! 第二,就是品格教育。 感觉梁启超在这方面走的是“言传身教”的路线。 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天生乐观派,他曾说:“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处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你说是因为他生活顺遂、没有经历黑暗的事情吗? 完全不是。 就好比袁世凯称帝,对梁启超又是贿赂又是威胁恐吓,搁一般人早吓尿了。 但梁启超给孩子们写信说:
嗯,没在怕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毕竟那是个九死一生的年代,能有这份胸襟和气度,真的很不容易了。 1923年梁思成出车祸被撞差点挂掉,还耽误了留学,他说:
这人也太乐观了! 1927年,大女儿生活艰难,他又写信说:
所有的困难,都能转化成动力,种种烦恼,皆为我练心之助:
还有那句经典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他传给孩子们最大的精神财富。
所以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几个娃也都很乐观、坚韧,没有一点点贵公子和娇小姐的架子,都是踏踏实实的实干家。 ![]() 除了良好的品行,他在学习上又是怎么帮子女谋划的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