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治干咳、燥咳的经典方,酣畅淋漓地给身体下一场雨

 自律行动破困境 2023-02-14 发布于河南

Image

最近有朋友问,自从🐑康后,时不时的干咳,喉咙也又干又痛,该怎么办?

咳嗽确实很烦人,我见过很多感冒发烧后,没注意调养,咳嗽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的。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个治疗干咳的名方——沙参麦冬汤。
为了让同志们更好地理解这张方的运用,我们先来一起看个真实的案例。
01
Image

一个肉眼可见的区分咳嗽类型的方法


刘某某,女,52岁,2022年12月29日初诊

【主诉】咳嗽、痰少质黏,伴咽喉部干痛一周。


【病史】

患者十天前突发高热(T38.8℃)伴浑身肌肉关节疼痛,服用“布洛芬”两天5次,烧退、疼痛消失,第三天咽喉部干痛、伴咳嗽,自行服用“梨汤”及某中成药无效,故求诊。


【刻下】

干咳、痰少质黏难咯,伴咽喉部干痛、声音沙哑,自汗、盗汗、神疲乏力,舌质红苔少,脉象不详。

—— 张景明教授临床验案 ——

患者以“咳嗽、痰少质黏”为主诉,故诊断为“咳嗽”。

想搞清咳嗽属于哪种类型,你要记住这3个关键词——寒、热、燥。

如何区分?有一个肉眼就可以鉴别的方法,是什么?

看吐出来的痰是什么颜色的。

痰黄而且比较稠的,多属风热犯肺;

痰白而稀薄的,多属风寒袭肺;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且比较黏、连成丝,不易咳出,多属风燥伤肺。

我们用一张图来总结

Image

从咳痰的特点来加以鉴别,能迅速帮我们锁定病邪的性质,对症下药。

患者咳嗽有痰吗?有。

痰多吗?很少。

质地呢?黏。

痰容易咯出来吗?不容易。

干咳、痰少而黏、难以咯出,这不就是典型的风燥伤肺吗?

Image

02
Image

干咳,体内津液缺失了

为什么会出现干咳?答案就在患者的描述里。

患者因高热自行服用布洛芬来退烧,2天之内吃了5次。吃过这个药的朋友,可能都有这种体验——服用后会出汗。
大量出汗,容易伤津耗气。
津液耗伤,肺阴亏虚,肺的宣降功能受到影响,故见干咳、痰少质黏
而咽喉为肺之门户。肺阴亏虚,咽喉失养;虚热内生,上灼咽喉,故见咽喉部干痛;肺阴亏虚,金破不鸣,故见声音沙哑

Image

👅还有一个肉眼可见的证据,就是舌象。
患者的舌象如何?舌质红苔少
舌质红是什么样子的?在《中医诊断学》里,我们把舌色呈鲜红者,称为红舌。
代表什么含义?主热证
舌质又红,苔又少,这是阴虚内热的表现。

Image

是哪里阴虚?主要是肺阴亏虚,虚热内灼,伤津耗气
气伤了,人就容易精神疲惫、没有力气。
气还有固摄汗液的功能。现在气虚了,敛不住汗液,你的皮肤像个麻袋,爱往外漏。

Image

我们来复盘一下:

诊断:咳嗽。 

证属:肺阴亏虚,虚热内灼,宣降失职。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03
Image

干燥地厉害,只飘点毛毛雨不够用

其实患者也明白自己是阴津伤了,她自己煮了梨汤来喝。有效果吗?没有。
为什么没有?力量太弱了,症状重,药量太轻了
打个比方,这就相当于出现旱情,河流干枯,土地干裂,都在盼望一场及时雨。但天空只飘了点毛毛雨,地皮都没湿,这个干旱怎么可能会结束呢?
所以患者此时需要一场绵绵不断的春雨,来酣畅淋漓地滋润干燥的喉咙和亏虚的肺阴。

Image

04
Image

派一个治干咳的经典方,酣畅淋漓地下一场雨

张教授是如何送去这场及时雨的?他用了一个治疗干咳的名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12克     麦冬10克     天花粉10克    木蝴蝶6克 

百合10克     浙贝10克     杏仁10克       桑白皮10克

地骨皮10克  生黄芪15克 桔梗6克        浮小麦30克 

五味子6克    青蒿6克      生甘草6克

7付,水煎服,分多次频频啜饮

沙参麦冬汤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先生的《温病条辨》,养阴润燥生津的效果非常好,是治疗阴虚肺燥、干咳少痰的经典用方。

Image

先派一支救燥小分队————沙参、麦冬、天花粉、百合清润燥热,滋养肺阴
再派两个强力止咳药——浙贝、杏仁润肺化痰止咳
嗓子干痛、声音沙哑怎么办?派木蝴蝶来清肺利咽。
肺热如何快速清除?这就轮到桑白皮、地骨皮、青蒿上场了,这哥仨儿清肺泻热的力量那是杠杠滴。

Image

为了更好地帮助受伤的肺,恢复它正常的宣发肃降功能,张教授在用药上还有一个小窍门。你发现了吗?

对,就是下面这俩。

桔梗开宣肺气,再派酸敛的五味子敛肺止咳,一宣一敛,有利于肺气的开合。
桔梗配伍生甘草,正是医圣仲景的千古名方桔梗汤,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非常好。
味子也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它还可以帮患者敛汗、生津益气
这就是高手用药,物尽其用,既节省药材,又帮患者省钱Image

Image

为了快速把气补上来,防止宝贵的阴液外逃,张教授又派了黄芪益气固表浮小麦收敛止汗
气足了,津液在体内好好呆着,不暗耗阴血,神疲乏力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你注意到了吗?张教授非常细心,他特意叮嘱患者,煎好的中药分多次频频啜饮
其中的良苦用心Image,你体会出来了吗?
同志们记住啊,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给药技巧。分多次频频啜饮,药物可以直接持久作用于咽部,疗效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Image

Image

2023年1月5日,患者前来复诊,说咳嗽明显缓解,汗出已止,咽喉干痛的症状也消失了

张教授就在上方的基础上去掉了木蝴蝶、桑白皮、地骨皮、青蒿、五味子、浮小麦,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来加强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力量,再加白芨10克消肿,防止咽喉部肿胀出血,叮嘱患者继续服用。

好了,以上就是张教授治疗干咳的验案分享。今天的知识点也很多,你都学到了哪些?欢迎移步留言区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