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笔记(天下莫柔弱于水)

 磐桓子 2023-02-14 发布于宁夏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而攻克坚硬强大的物体没有不胜过。其没有可以替代。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不知道不可行,所以圣人说“承担一国之辱,才能担当一国之主,能够承受一国的灾殃,才能是天下的王”,正面的言论其意是对立相反。

水在第八章有充分的说明,其性柔,而胜过刚强,柔在全文里共有 11处,本章“国之垢、国不祥”属于柔性,只有把此担当作为方为“社稷之主、天下王”。万事万物的成理,都似“大成若缺”有不足,而弥补不足没有比柔弱更适合的。

水的力量,从物理的滴水石穿,从海啸灾难的摧毁,从水的生物化学腐蚀等方面都可一观;水的作用,万物受水的滋养,没有水很难有生命的存在;水还代表着生机、代表着生态环境,水向下流的谦下本性,滴水穿石的坚忍不拔,利万物不争的豁达包容,所以仅仅从水的本质本性,可以思考理解更广博的视角。柔弱者还有“风”,其对万物的风化、风蚀同样无坚不摧。所以,柔弱胜刚强是自然界的现象,而人效法其性,可修身、治国、平天下。

正言若反,这是道德经理论的原理,如第22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第41章“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矛盾统一,有同于矛盾论的法则,这也是人类理解宇宙万物的一个视角,从道德经的思想中有非常广的发挥,用于理事、治国、用兵等方方面面。

老子所说难以做到,所以“正言若反”,这是理与现实的差异,从这也可以看到圣人之心的无可奈何。常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同样的真切的道理,而人做到听的进去,又何其不易。谨言慎行的忠告,谁人不知,而谁人能笃行?!唯有圣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