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齐物论》之一

 磐桓子 2023-02-14 发布于宁夏

齐物论内容较多,为了有效分解,按章节分段记录。
1.1人籁、地籁、天籁

原文白话:南郭子綦依着几案坐着,仰起头长嘘,然后头一低好像若有若无,其弟子颜成子游站立侍候在前,说:“先生,怎么回事啊?身形可以像槁木,心也可以像死灰一样吗?您今天隐几而坐的样子,同往日有不一样的感受吗?”南郭子綦说:“偃,你问的好,今天我忘我了,你知道吗?你听过人籁而没有听到地籁,你如果听到地籁而不知道天籁”。

子游说:“请问其究竟。”

子綦说:“大地吐气,名字为风,风不发作则罢,一发作就是万窍怒号,你没有听到风的呼啸声音吗?山间丛林谷地,百围大树的洞穴,像鼻子、像嘴巴、像耳朵、像横木桩、像圆圈、杵臼,像低洼、像深池,发出激流声、飞箭声、叱呵声、吸气声、叫喊声、嚎哭声、呻吟声、哀叹声,声音前唱后喁的相随相合,风小就小合,大风就大合,狂风过后所有孔穴都虚无声响,而你是否看到草木摇摆的样子?

子游说:“地籁就是很多的孔窍发出的声音,人籁就是吹竹箫的声音,那么天籁到底是什么?”

子綦说:“风吹万窍各有不同,都是依照自身而发声,都是由自己决定,使其发声还有谁呢?”

想法:坐忘无我,从字面理解是精神自守的状态,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的实践。

人籁是吹竹箫产生音律,地籁是风吹万物的孔窍产生声音,宇宙万物的声音,如道德经“大音希声”,人的听觉有范围,能听到“人籁、地籁”,而天籁是人籁、地籁的根本,天籁不是听觉感知,是生命本性中的音声相合而万物之本是“道”,大道产生万物,自产生天籁。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原文:
南郭子綦[qí]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tà]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zhuī],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jī],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xiào]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宎[yǎo]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1.2大知、小知

原文白话:大智慧广博无穷,小知识浅显零散,大言光明透彻,小言昏昧无休止,睡觉时精神交融,醒来后神清气爽;心与外物接触纠结,日日心神不宁,有自欺欺人,有飘忽不定,有思虑缜密,小的恐怖惴惴不安,大的恐怖失魂落魄,心的发端就像机关,随后成为是非好坏的纠缠,如果滞留在心里就像诅咒发誓,只希望获得胜利成功;就像秋冬万物寂灭,日渐消亡。陷溺于所做所为,无法恢复如初,厌烦的灰心丧气,说话也似是而非;心态几近死亡,难以恢复积极健康。喜、怒、哀、乐、忧虑、感叹、紊乱、执着、放纵、懒散等形态万千,就像音乐出于竹箫,蒸腾的地气生出菌类,日夜交替不歇却不知道从何处萌生,算了吧,算了吧,白天黑夜就这样,究其缘由人就是这样吧!

想法:大知是智慧,小知是知识;大知可语大言,休息睡觉精神放松,醒后是精力充沛;而小知是心的作用,心思整日不安,阴符经“心生与物,而死于物,机在于目”,心内的起伏纠结终日不辍,形成七情六欲,而又陷溺其中,自我浑然一体又难解难分,诸葛亮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段是常人心的状态写实,庄子“已乎,已乎!”无可奈何的感叹。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 [xù]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