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市南宜僚见鲁侯 原文:市南宜僚见鲁侯,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市南子曰:“君无形倨,无留居,以为君车。”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吾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囗惼[piān]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xī]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白话:市南宜僚拜见鲁侯。看到鲁侯面色忧郁,市南子说:“你面露忧郁,怎么回事?”鲁侯说:“我效法先王之道,践行先前君王德业,我敬奉鬼神尊重贤良,亲力亲为,没有丝毫懈怠。任然没有免除祸患,这是我忧郁的原因。”市南子说:“您消除祸患的方式太浅显!如大狐花豹,栖息在山林,潜伏在岩石洞穴,这是静处;昼伏夜出,这是戒守;即使饥渴难耐,还要避开白天再到江河湖泽中寻觅食物,这是定力。可还是难以避免罗网机关的祸患,这是何罪之有呢?因为它的皮引来灾祸。现在鲁国不就是您的皮吗?我希望您剖空身形去除外皮,忘却心智熄灭欲念,畅游在无人的旷野荒地。南越有个城乡,名叫建德的国家。那里人民淳朴无暇,少私寡欲;懂得耕种不知储藏,给予他人不图回报;不用知道义的适宜,不用知道礼的行为;无心无智随遇而为,却合乎自然大道。他们生时可以快乐,死时可以安然入葬。我希望您能放下国君之位,抛弃世俗,同无为大道相辅(相向)而行。”鲁侯说:“你说的大道遥远且危险,还有江河山岭,我没有车船,怎么办呢?”市南子说:“您不要自恃位高权重,不要留恋荣华富贵,以此为车。”鲁侯说:“这个大道幽冥深远还没有人,我和谁为乡邻?我没有粮食,没有食物,怎么能到达呢?”市南子说:“减少您的耗费,降低您的欲望,虽然没有粮食却也足够。您越过大江飘过大海,看不到边际,继续前行不知道边际在何处穷尽。送行的人,都从岸边回去。您从此就远离了!所以有心治理人身受劳累,受制于人必遭受忧患。因此尧不役使治理人,不受制于人。我希望去除您的负累,除去您的忧郁,独自在大道中畅游无有之国。合并两舟渡河,被空船碰撞,即使暴躁的人也不会恼怒;如果有一个人在船上,就会呼喊避让,一次喊不听,再喊还不听,于是第三次喊,必然会口出辱骂。前面没有发怒现在恼怒,因为前面无人在船,现在有人在船上。人如果能够虚极静笃畅游世间,还有什么能伤害他呢!” 体会:效法先王之道,践行前人德业,敬神尊贤,励精图治,尽心尽力令人赞叹,然而未随顺大道,劳心劳力不能如愿,祈望成了失望,失望成了犹豫,心有所往必有所亡。 如何远离,放下“自恃高傲、富贵荣华”的外在,自心内化。长久在一个世俗中,难以脱离,鲁侯用世俗观念询问“车船粮食”,市南子反复引导,放下,去除,减少。从个人修养,都是回归在“反求诸己而已矣”,外在无有穷尽,内在唯有自求自正。 现实人生如同“虚舟触船”,只要有外因,自我很难淡定自省,一旦有驾舟的人,自我会被恼怒、嗔恨淹没,丧失自我,更不会畅游无有无为无我的世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