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蘧伯玉 原文: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已乎!已乎!且无所逃。此所谓然与然乎! 仲尼问于大史大弢[tāo]、伯常骞、狶[xī]韦曰:“夫卫灵公饮酒湛乐,不听国家之政;田猎毕弋,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邪?”大弢曰:“是因是也。”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史鳅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狶韦曰:“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掘之数仞,得石槨[guǒ]焉,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夫灵公之为灵也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识之。” 白话:蘧伯玉已到六十岁,六十年顺世而为,从未在开始认为是,结果又认为非。不知今天所认为的是,就不是五十九岁时认为的非,万物都有生灭,却看不到根源,有出现却看不到门径。人都尊重自己知识所知道的,却不知借助知道自己不知而后的真知,岂不是最大的疑惑吗!算了吧!算了吧!何况无法逃脱。这就是这样和那样的说法吗? 孔子询问史官大弢、伯常骞、狶韦说:“卫灵公饮酒作乐,不管国家朝政;狩猎捕兽,不同其他诸侯交际:最终谥号为卫灵公是为什么?”大弢说:“正因如此。”伯常骞说:“卫灵公有妻妾三人,一同在浴盆沐浴。史䲡奉命进见,卫灵公停止下棋搀扶起史䲡。他生活骄慢过度,遇到贤人也是恭敬到位,这是他谥号卫灵公的原因。”狶韦说:“卫灵公死后,占卜下葬在祖坟,不吉利;占卜下葬在沙丘吉列。挖了数仞深,发现石槨,清洗后细看,有铭文,说:'不靠子孙,灵公取而用之。’卫灵公之所以为灵早就注定!他们两人怎么知道的呢!” 体会:万物随时空流变,没有是非对错的定论,只是当下的一个现象状态,容成氏“除日无岁、无内无外”,没有天就没有年,没有内就没有外,从道一体,其他都是分别认识,蘧伯玉随顺万物,六十年是时间,而当下却并非静止不动,也不是完全相同。由此可以理解,分别是认知认识,而通于万物变化是趋于道,而道非知识所知,文中指出“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 周初始制《谥法》至秦废,汉朝时又重新兴起,并且十分的严格。谥号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内涵,影响非常深远,人活着是口碑,而死后的谥号将对后辈都产生影响,如奸臣后辈,民间口口相传还是斥责排斥。根据谥法释义“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卫灵公虽荒淫,对贤臣还是有礼有节,这是谥号为“灵”的原因之一。狶韦引出一个占卜的故事,说这是早已注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