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下外异者沦。上下离心,内部矛盾初始是异心,疑虑,异议,私下群论,不及时消除,遇到外部诱发或内部矛盾积累,后果必生乱,甚至灭亡,不消除矛盾就被矛盾消灭。上下保持畅达,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政通方能人和,人和自无异论。 既用不任者疏。用人权责利相等,用了不赋予权力,上下必然疏离;以用人的方式雪藏,本就是貌合神离。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未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 行赏吝色者沮。行赏不是目的是方式,行赏吝啬反让受赏者沮丧,适得其反。行赏是肯定、鼓励、犒劳,给与对方有效激励。 多许少与者怨。上位者许诺多兑现少,这种无诚意的方式,只会把人心凉了。紧急情况中为了眼前,许下重诺,事后难以兑现,成了失信,失信者寡助,守信者多助,无信多祸端;常言一诺千金,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人都愿意结交”。 既迎而拒者乖。这种矛盾的乖戾,不得人心反遭遗咎。三国时,刘璋听法正迎刘备入川,后又反悔,刘备包围成都,刘璋投降。 薄施厚望者不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不付出肯定没有回报,付出少想得到大回报,很难不失望。博施厚望是贪婪,没有回报是因果所获。《菜根谭》云“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怀感恩之心远离索取贪念。 贵而忘贱者不久。富贵显赫又骄傲自大,会咎由自取恶果。贵中有贱,贱中有贵,贵贱之别欲念之源,淡薄贵贱渐入无贵无贱,自无长久之心。司马迁说“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念旧恶而弃新功者凶,没有远见和包容胸怀,难以建功立业。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有了“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代。 用人不得正者殆。任人唯亲,选人不当,这都是败事毁事的起始。选人用人得当事情就能向好发展,反之结局难以理想。 强用人者不畜。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牵强勉强的任用,即便强权使用,留人留不住心。曹操强留关羽,最终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麾下。 为人择官者乱,择官因事不因人,本末倒置终受其乱。有了为人的前提,无论是新设官职,还是把官职给予,都是择官大忌,自乱其政。 失其所强者弱,扬长避短是避其不足,失去强处留下柔弱。道德经“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柔弱胜刚强,两者相对立,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辩证判断理解。 决策于不仁者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善谋必深谋远虑,决策不能深思熟虑,任何疏漏都存在功亏一篑的风险。决策是方向,方向错了越做错越大;人类发展武器,现在可以毁灭自己,这种毁灭源自人类自己。 阴计外泄者败。阴计在于乘其不备、出其不意,成就谋事;事未成阴计外协反遭其败。机密在机的核心密守的保障。易传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厚敛薄施者凋。苛捐杂税猛如虎,厚敛薄施必伤民,最终杀鸡取卵凋敝没落。横征暴敛,政事腐败,民不堪受,动荡、饥荒、灾乱也随之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