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碑入帖、深追“二王”——蠡评沈尹默书法

 mengk4fz0yyf5h 2023-02-14 发布于海南

易宇轩/文

摘要:本文以沈尹默为研究主体,目的是探寻沈尹默如何传承“二王”帖学书法的精神以及沈尹默对书法普及的影响。研究视角聚焦于“海派”时期的沈尹默,其学书取法对象从“碑”转变为“帖”,并且影响了一批海派书法艺术家,使帖学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在书法本体之外,沈尹默也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普及教育,涉及了许多领域,如书法理论、书法展览、书法教育、书法交流等。沈尹默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虔诚的传统学习者,这对后人如何学习传统、生发创新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词:二王帖学;传承;笔法

在清朝,“馆阁体”书法的泛滥使得帖学书法的发展停滞不前,这种书风无异于中国画中“清初四王”追求标准化的画风(清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皆以画名,时称“清初四王”),此时的书法似乎走向了末路。随着清中期“金石考据学”的蔚然成风,而后又在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极力倡导下,碑学应运而生,这些学者们期盼着碑学成为改良书法的“良药”。虽然碑学为书写者们提供了创作的新思路,但是后来碑学的发展出乎意料,书写者们一味追寻“奇怪”以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良药”也只起到了“强心针”的效果。

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中西文明的交汇吸引各地文人墨客奔赴上海,为上海的文化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吴昌硕、曾熙、李瑞清、沈曾植等书法家均寓居上海,而且他们大多是“崇碑”的书法家。直到后来海派书法的又一个代表人物沈尹默打出“复兴帖学”的口号,倡导书法回归“二王”传统(“二王”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合称。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之后、历任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相传笔法为卫夫人所授,取众书家之长,是魏晋书法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帖》。王献之是王羲之之子,字子敬,创“破体书风”,书法以研美取胜,代表作有《洛神赋》《中秋帖》),在其他海派书法家的共同努力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帖学,思考如何批判地继承、发展帖学,现代帖学在这时开始萌芽。沈尹默的书法传承帖学一脉,深追“二王”,兼容北碑、唐代楷书。其书法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讲究“法度”,这也是他为何钻研唐楷最深的原因。他不仅躬身于书法创作,在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书法组织建设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并且影响了一批书法艺术家,比如白蕉、潘伯鹰、胡问遂等。沈尹默的诸多书法理论对于当今的书法研究依然有着指导意义。如果要对现代帖学的发展与海派书法进行研究,那么沈尹默是避不开的人物之一。

一、取法“二王”的书法风格

不论是书法兴趣爱好者,还是书法专业人士,取法对象都绕不开王羲之、王献之这对父子。沈尹默写过一篇名为《二王法书管窥》的论文,谈到了学习“二王”书法的经验,从中可以窥见他是如何取法“二王”书法风格的。

结合实际情况而言,现在所见的“二王”书法摹刻字帖跟原作差别很大,有的是因为经过风化作用导致碑版字口失真从而导致摹拓失真;有的是因为刻工技法不佳导致失真。书写者难免会对字帖产生误读,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学习到“二王”书法之精髓呢?沈尹默引米芾之言,提倡少临摹石刻,多临摹墨迹,并且要多临摹传授王氏笔法的名家,这是因为笔法是有传承性的。相传,魏晋时,蔡邕传笔法于崔瑗与蔡文姬,文姬又传之于钟繇,钟繇又传给了卫夫人,后卫夫人又传给了王羲之,并在后世代代相传,由此可见传承性;而深得王氏笔法奥义的名家必定受到“二王”影响,从笔法、笔势、笔意都可见其影子,所以参悟了名家墨迹,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悟见“二王”书法的精神。如欧阳询《卜商帖》《张翰帖》等,试与“大王”的《奉橘帖》《孔侍中帖》详细对看,便能从中看出他是从右军得笔的,沈尹默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1]。沈尹默的学书生涯,从唐宋名家开始学起,慢慢追溯至王羲之。值得注意的是,在笔法、笔势的基础上,笔意不可缺少,如果没有了笔意,书写就相当于在描绘字形,自然也就平平无奇、乏善可陈。对于书法而言,一幅作品需要生气,生气从笔意中来,笔意又从造型中来。所以书法如同西方素描一样,造型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幅作品的格调。

图一 《澹静庐诗剩》局部

二.“锥画沙”与“屋漏痕”

“锥画沙”与“屋漏痕”是书法中常谈的两个笔法概念,沈尹默对二者的见解十分独到。

理解这一对概念对书法收藏也十分有帮助,它们代表两种意境。“锥画沙”如同在平平的沙面上,将锥尖用力插入沙里,然后不断地微微推动锥子走下去形成的效果;“屋漏痕”如同雨水渗入墙壁,凝聚成雨滴,徐徐留下流动的线路[2]。“锥画沙”讲求的是一种迟涩的用笔感觉,由轻到重、由虚到实、由跌宕起伏到平静安稳,节奏变化十分巧妙,行草书切忌直来直去,这样的线条是没有生命力、没有内涵的,所以锥画沙的重点是强调书写时要有速度的变化、节奏的起伏,有快慢之分才有迟涩的感觉。“屋漏痕”追求的是大开大合的用笔感受,放纵之笔意跃然于纸上,从而使字形动态明显、章法错综复杂,行气间达到一种乱序之美。

三、《澹静庐诗剩》及《景宁杂诗》卷品评

沈尹默对海派书法的影响首先是从书法本体出发,想要对沈尹默的书法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澹静庐诗剩》及《景宁杂诗》卷可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这两幅作品原为两个不同的内容,沈尹默用统一的风格将它们书写成一幅作品。《澹静庐诗剩》原文作者是晚清一个名为镇海金磷叟的县令,这本诗集最初编撰时有四卷,但是部分内容随着战乱散佚,所以沈尹默书写的内容实为遗稿。在抄录《景宁杂诗》时,沈尹默因为“纸无余幅”,没有全部抄录,因此,现在看到的内容只是前一部分。原文中多描写农村风光与风土人情,非常符合沈尹默追求恬静淡雅、远离尘嚣的心境。此时的沈尹默已六十六岁高龄,当初“五四运动”时期的意气早已被消磨,忆往昔在北大时他就已经临摹众多碑版墨迹,虽在北大期间其字被陈独秀论为“其俗在骨”,但是沈尹默并没有因此沉沦,“知耻而后勇”终成书法大家。沈尹默成熟的书貌特征以“质”取胜,这件作品充分展示了沈尹默炉火纯青的技法,整篇洋溢着“文人气”(文人气多见于古代书论、画论,指的是古代文人们基于自己的学识、涵养,在书画创作中生发出的胸中意气,它代表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作品呈现出雅致的格调),郭绍虞先生尝撰文有见地地评论沈先生书法曰:“妙在熟中见生,功夫得力于字外,纯从学问而来。”确实,沈尹默在文学上的造诣,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诗人气质,使他的书法中飘逸出清雅自然的“书卷气”,这是最难能可贵的[3]

这幅作品抓住了王羲之最显著的用笔特点“内擫”(内擫的笔画,多呈婉转悠扬的气息,笔势收敛,中锋用笔居多,笔意饱满,法度森严。这种笔法在王羲之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为笔力论术语),字形中宫收紧,重心牢牢把持在字的中间,斜画紧结,字形轮廓里的笔画稳重扎实,外部轮廓使转、圆转并用,可以用“内静外动”来形容。内擫笔法在欧阳询、褚遂良的楷书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而沈尹默对唐代楷书的研究极为深入,所以才在作品中呈现出如此面目。与之相对的笔法为外拓(外拓的笔画,线条刚劲,转折处多为方笔,气势恢宏,方笔多用侧锋,以开合的线条居多。外拓的用笔在王献之、颜真卿的作品中表现得极为突出,为笔力论术语),在沈尹默看来,“锥画沙”“屋漏痕”可以分别和内擫、外拓结合理解,又因为前两者意境不同,所以后两者给人的审美感受也不一样。无论是《澹静庐诗剩》《景宁杂诗》卷还是《兰亭序》,都呈现出优美的意境,点画轻盈、收放自如,起收笔有着明显的入纸、离纸动作,有着信手拈来、潇洒快意的韵味。外拓笔法也有王献之、颜真卿这样的代表人物,尤其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壮美的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作品中的涂抹、修改痕迹一点都不刻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错落有致,点画沉着痛快,墨色中枯湿浓淡相得益彰,笔力劲健,纤丝连带,一气呵成,如入“有我之境”。与沈尹默同样书源“二王”的白蕉,尤其得力于王献之书风,其最终成熟的书貌特征也正是以“妍”居上。如果要生动、具象地表达两种笔法的审美效果,那么内擫笔法联想出来的趣味就像江南小桥流水一般,而外拓笔法则犹如西北高坡戈壁。

图二 《景宁杂诗》局部

唐太宗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需要树立一个典范,王羲之的书法被奉为“尽善尽美”的经典。后世无数书写者们力追此种效果,沈尹默也不例外。此作结字深得王羲之精髓,充分体现了“中正冲和”的特点。与清朝同样学王羲之的王铎相比,沈尹默不刻意追求避让或错落关系来加强对比,上下结构的字分布均匀、张弛有度,左右结构的字主次分明,一切的结字规律牢牢把握在法度之中,可以说经典法帖对他影响很大。

四、结语

“由碑入帖”体现的是沈尹默转变风格的坚定决心,深追“二王”是他出于“取法乎上”这一根本要求的实践证明,正是这样的决心与实践造就了近代传承“二王”的集大成者,尤其是传承王羲之的书风。对于书法而言,沈尹默扎根于传统、讲究法度,为近代帖学注入了新的灵魂,并且为书法创作者揭示了一个事实:只有扎根于传统、在传统中下足功夫,才能提取出自己的艺术语言;对于古人的理论知识才能够生发出新的见解、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解释。对于作品而言,他的作品总是呈现出沉稳、宁静的气息,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心路历程,欣赏他的作品,因此,脑海中也就会不由地浮现出一位儒雅随和、一丝不苟的传统学者形象。

参考文献

[1]管继平.书法由来见性真——浅说沈尹默书法[J].书与画,2020(4):38-40.

[2]朱光曙.沈尹默论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82,89.

[3]王琪森.谱系传承、经典展示及书学研究——论胡问遂书法的“海派”文化精神[J].中国书法,2017(24):151-1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