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老祖宗心思太细了

 枫叶红178 2023-02-14 发布于山西

出生与死亡,一直都是人生大事。

无人可以预知自己的未来,自然也无法预知自己的死亡。在面对逝者时,我们应十分尊重,风风光光的送逝者最后一程。能在死后被好好安葬和缅怀,人生就算圆满的画上了句号,有句话说得好:“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

正是因为世世代代的人们对死亡都很重视,所以有许许多多的丧葬文化被保留了下来,一直沿袭至今。其中体现最突出的就是丧葬用品,有棺材、纸人、纸钱等等。

文章图片1

不再暴荒野,死后得长眠

从古至今,历经千年,产生了一整套完善且庄严的丧葬制度。

《孟子滕文公》中记载道:“盖世上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这句话正是上古时期丧葬制度的真实写照。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并没有给逝去的亲人下葬的习俗,当亲人去世后,就将死者随意丢弃在沟壑之中。上古时代的人们都茹毛饮血,一旦遇到缺乏食物的情况,甚至会将逝者当做食物生吞活剥,十分血腥可怖。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食用逝者的现象渐渐消失在这个世界之中。生产力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思想的觉醒,人们不再冷漠无情,逐渐有了同理心。

当亲人逝去,人们会感到悲伤与不舍,因此也不会将自己的亲人随意丢弃,而是将他们埋葬,即使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能有归宿。

以山顶洞人为例,山顶洞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东北部的一个山洞里。山洞长约12米,宽约8米,面积不算太小,数十个人居住没什么问题。山洞分为两个地方,一个是“上室”,也就是洞口处,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还有一个是“下室”,是他们死后长眠的地方。

文章图片2

发展到后来,出现了最原始的宗教。人们相信信仰宗教能让逝者“早登极乐”,因此会在埋葬逝者时,在里面加入了许许多多带有宗教元素的丧葬仪式。

后来进入了阶级社会,丧葬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周朝时,已经有了十分完备的丧葬制度,还根据人的地位的三六九等,将丧仪分为了不同等级。也就是这个时候,丧礼成为了古代五礼制度其一,但它并不是叫“丧礼”,而是叫“凶礼”。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引发了思想的碰撞,因此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场面。“百家”对于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认为,生命的逝去与生命的诞生,都应该被重视。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加重视丧葬,真的做到了“视死如生”。

发展到春秋时代,陪葬蔚然成风,正如古装剧中所演绎的那样,当皇帝驾崩时,就会让侍女妃嫔陪葬。其实在春秋时,不只是皇帝,就是大臣也可以死后让侍妾陪葬。

文章图片3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地位的提升,不再流行活人殉葬,取而代之的是木俑和陶俑。

时间一转,来到了秦朝。秦朝时期,对“礼”的重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秦朝统治者思想带有严重的迷信色彩,且渴望得道成仙。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在逝者逝去之日下葬,逝者的鬼魂会回来复仇。可能正是因为统治者十分迷信,怕鬼魂复仇,想活得更久,再加上民间流传的助力,在秦朝时产生了逝者择日安葬的习俗。此时的丧葬风俗,被流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充满着神秘色彩。

汉朝的丧葬制度是在秦朝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最终形成了“三段式”丧葬礼仪。第一阶段是下葬前,有招魂、沐浴、哭丧和停尸等等;第二个阶段是葬礼,有出殡和下葬等等;最后一个阶段是下葬后。

接下来就是唐朝,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们的思想觉悟大幅提升。再加上唐朝佛教的发展,佛教中生死轮回,死后超生的观念印入了每个唐朝人的心中。

文章图片4

唐朝流行奢靡之风,因此丧葬的程序更加繁琐,高达六十六道丧葬仪式,丧葬的仪式也更加奢靡,这在墓穴的设计与规模上体现最突出。

拿昭陵举个例子来说,它是历朝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数一数二的陵墓,而这座气势恢宏的陵墓属于李世民和其皇后长孙氏,其前后耗资巨大,,陵墓的修建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107年之久。昭陵以山做冢,气势磅礴,十分壮观,它的周长有60千米,占地面积高达200平方千米,陪葬墓多达180余座,真是骇人听闻。

宋朝时,为了遏制唐朝时的奢靡之风,统治者给每一种仪式都做了明文规定,其中就包括丧葬仪式。统治者将与丧葬有关的各种事项都按照等级划分,每个等级有每个等级的仪式,不可越界。因此,宋朝的丧葬制度较唐朝来说,逐渐趋于正常化。

封建王朝的末端,也就是元明清三代,这时候的丧葬制度已经完备。因为元朝和清朝,都是游牧民族掌权,而非汉人,所以这个时候的丧葬制度又带有些“异域风情”。古装剧中在法场超度亡灵,也是其中一个典型风俗。

丧葬制度一直发展到至今,仪式不再复杂繁琐,一切从简。虽然仪式繁琐程度在减少,但对逝者的思念却是与日俱增。

文章图片5

棺材“衣”不少,“穿”错可不好

了解了丧葬制度的演变,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丧葬工具,其中延续至今且最典型的就是棺材。别看棺材是每家每户白事必不可少的,其中的讲究还真不少。棺材的颜色不同,蕴含的含义也不同,因此不可随意使用。棺材可分为五种颜色,为黄、红、黑、白、金。

黄色棺材,也就是原木棺材,颜色就是棺材木本身的颜色,这种棺材,在中国是使用最多的。因为古时候的许多平民百姓,因为家里贫困,买不起刷了漆的棺材,故只能使用这种“原木色”棺材。

除了买不起刷了漆的棺材这个原因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代表“白发人送黑发人”,里面蕴含着无限的哀思。

红色,是喜庆的颜色,同时也可以营造出恐怖氛围,是大凶之兆的象征。但红色用在棺材上,却不代表不吉。在古时,能用红色棺材的都是寿终正寝的高寿老人,因为能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因此这也叫做喜丧。

黑色,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看到黑色,就会使人心生压抑。因此,黑色棺材在古时都是用来安葬自杀或者英年早逝的人。

文章图片6

白色棺材,在西方比较多,因为西方人觉得白色是十分圣洁的,因此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都会选用白色。中国也有白色棺材的记载,在古代中国,白色棺材仅适用于还未结婚就英年早逝的年轻人。

金色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就如《如懿传》中的富察皇后,即使厉行节俭,也依旧穿着一身金色,连她的女儿也都是一身金色装扮,尽显雍容华贵。

其实金色的尊贵不光体现在衣着上,在丧葬文化中也同样适用,金色的棺材就是权势与地位的象征,是皇帝专属。

丧葬文化随着时间的发展,到现代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古时许许多多的文化“糟粕”都已被“精华”所逐渐淘汰。

就比如棺材,现在使用棺材的家庭越来越少了。因为棺材体型庞大,且有浓烈的油漆味,如果想要安葬棺材,就得找出一片风水宝地来安葬,这些缺点让骨灰盒逐渐占了上风。

文章图片7

棺材形状妙,玄机可不少

在我们看来,棺材应该是方方正正平平整整的,可为何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呢?这种设计有什么独到之处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棺材的设计背后,蕴藏着古人们的智慧,老祖宗们可是考虑到许许多多方面的原因,才将棺材设计成此样的。其中,可以分为两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棺材如果设计成四四方方,那么棺材就会有不好的寓意。因为高低大小,如果都一致的话,就成了一个“囚”字。“囚犯”都是犯了法律被囚禁的,而“棺材”是“升官发财”的意思,因此十分不妥。

而且囚犯被关押在大牢中,关押的地方十分狭小,会有束缚感。在人们的认识里,人死的只是躯体,而灵魂还活着,所以将逝者的灵魂关在“大牢”里,灵魂自然觉得十分不安。逝者的亲属都希望逝者可以在天之灵保佑一家子,逝者感到不安,亲属自然也会惊惶。

第二个原因则是为了防水。因为逝者死去了躺在棺材里,那棺材就成了逝者的家。房屋的房顶一般都是倾斜的,因为这样下雨天的时候雨就会顺着屋檐流下,不会形成积水。那么棺材作为家,自然也得这种设计,才能让逝者安心入住。

而且棺材埋在地里,碰到下雨天,难免有雨水,这些雨水渗入到地底,就会堆积在棺材盖上,这样的话过不了多久,棺材盖就会腐烂。因此,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棺材完整,不轻易腐烂。

文章图片8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不同的棺材结构有不同的特殊含义。棺材的木板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盖”,也就是盖在最上面的盖子;第二个部分是“底”,就是承载逝者的底部;第三个部分是“墙”,也就是逝者身侧的两块长木板;第四个部分是“回”,是头顶和脚底的两块小木板。

其中,“回”具有特殊含义,因为棺材不平的地方,恰好是“回”,所以它寓意着“生死轮回”,也意味着是阴阳两界沟通的渠道,代表着逝者亲属对逝者无尽的怀念和对逝者轮回能有一个好的人生的祝愿。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葬”已被代替,因为“土葬”严重浪费土地资源,且对环境不友好,因此必须尽最大努力保护土地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