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亩三分地?“认养农业”教你玩出新花样?

 乐康居 2023-02-15 发布于福建

“邀三五知己,像农场主一样,让生活慢下来,体验自然成长的快乐……”在农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一部分城市家庭的私家田园梦,正通过“认养农业”日渐成为现实——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食品,人们只需在手机上安装APP终端,就可以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行24小时监控。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认养农业”,对认养人来说,这是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种植农业来说,这是一种新思路带来的一种新业态,并且已经成为农业增值服务的具体表现。那么,在共享经济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针对农业领域所推陈出新的“认养农业”模式,要如何玩出新花样?

“认养农业”源起:社群支持农业(CSA)

CSA是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简称,通常被称为“社区支持农业”或“社会生态农业”,它是一种关于农业及粮食分配的新型社会经济学模式。

CSA把城市消费者与农产品的来源直接连接了起来,消费者成为农场的用户,并且承诺在农场整个的生长季节给予支持,消费者成员和农民提前签订合约,为来年的食物预先付费,成员与农民一起承担低收成的风险,共享丰富收获的回报,农民会为成员提供最安全、新鲜、有机的食物。

CSA最早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日本,70 年代引入欧洲,80年代传到美国。而在中国,社区支持型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这个概念来到中国也已经十几年,但它东渐后的含义却与在西方不同。有时,它被用来泛指包括农夫市集、团购小组、消费合作社等各种促进消费者和生态农民直接交流和交易的新型流通模式。后来越来越多的生态农场开始将自己定义为“CSA农场”,或启动自己的“CSA计划”,直接向消费者预售产品。这固然是好事,因为农场主不仅预先获得了消费者的资金,少了后顾之忧,而且得到了明确的市场信息,再也不用盲目生产,更何况还减少了中间环节,让产品的价值充分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享。

但是,这些属于“农场找消费者”性质的CSA,消费者差不多相当于参加了一个网络团购,一来不为生产者分担风险,二来团购成员之间也不认识、不接触,不构成“社群”,自然不会组织农场劳动、产品配送等社群活动,只不过是各自在家等快递。有时,消费者还会以超市购物养成的习惯挑剔蔬果的外观和搭配,让CSA的本意无法体现。

上海最早从事CSA模式的农庄负责人张恒在做了5年的CSA农业后坚定地认为,CSA农场在农户和消费者风险共担方面做不到。

“国内毕竟还是信息不透明,市场体制不完善,而且消费者有很多盲区,他不知道你农户在做什么、怎么做,所以风险还是要由农户承担,让消费者承担不切实际。”在他认为,如果风险让社区消费者承担,那企业可能无作为,也涉及到企业的道德水平问题。

作为一个外来的概念,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证明了纯粹的CAS模式复制在中国并不是那么容易。那么如何因地制宜,走有中国特色的社群支持农业,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辽宁盘锦:具有CSA基因的中国特色“认养农业”

20I5年,辽宁省盘锦市以 CSA 模式作为根基,率先开创了“认养农业+互联网”的耕种新模式,由市、镇政府主导,成立国有企业——盘锦康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确认该公司为运营主体负责当地认养农业的发展。

盘锦市的“认养农业”运营方式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自主认养。认养人通过对土地进行选择,做出决定后,通过对自身喜好的判断,根据协议规定对农作物开始培育 ,也可以通过选择公司的项目计划,实现对认养作物的全程跟踪。第二类,托管认养。通过专业人员的精心培育与管理,实现对认养土地的专业化服务。每年的春种开始持续到秋收季节,从种子的选取到作物的悉心灌溉,实现服务一体化,让客户真正体会到纯天然、绿色食品的好滋味。在托管过程中认养人可以随时加入专业人员的行列中,体会到亲自种植的乐趣。

凭借着自然资源的优势,盘锦市大力发展“认养农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截至2017年,仅盘锦市大洼区累计实现认养稻田15万亩,认养客户超过9000人,遍布全国25个省市及地区,带动创业就业近万人。同时,盘锦市以“个人家庭、企业客户、海外人士”为重点推介人群,深度探索“认养农业 +旅游”、“认养农业+ 养老”等模式,在促进产业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绩。2016年,盘锦市成功实现了2O个特色旅游计划,其中,“稻田骑行系统 +四大主题民俗村”成为了当地新特色,大大促进了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光与暗:“认养农业”暴露问题 亟待解决

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他们同样赶在风口,却因诸多原因,导致失败。

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东兴村,浙江省首个生态放养猪场就坐落于此。对于“认养农业”,这家养猪场也曾赶着喝了“头口水”,但是随着诸多现实问题的出现,最终放下了这块“风口上的鲜肉”。

放弃的原因是成本太大,游客零零散散地来,都需要专门安排人手接待,这就需要企业化、团队化的运营,再加上租地成本偏高、额外花费较多,最后游客的实际消费往往还抵不上接待人员一天的工钱。对于资金投入较小的农场来说,长期做是很难承担得起的。

作为一个颠覆传统农业的新业态,“认养农业”虽然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在国内某些地区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也让我们认识到“认养农业”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是基础设施不健全。目前开展“认养农业”的地区,基本上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虽然开发之初对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投入,但是随着项目投入运营,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日益突显。 

第二是不能完全保证农产品质量。不少农场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无健康证,影响了游客的饮食安全。

第三是浪费现象。一方面游客无暇打理菜地,不少年轻游客对种菜只有“三分钟热度”。另一方面菜地果实浪费严重,当地里蔬菜瓜果成熟时无人采摘,而经营方无法逐个送菜上门,结果就是果实累累无人摘。

第四是区域限制。易腐易损性是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特征,而鲜活程度是决定这些生鲜农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过高的物流配送成本、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往往一些农场在发展“认养农业”的时候,会设置用户区域限制的门槛。

当然,由于“认养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目前这些存在的问题,会随着这一模式的逐步推进而得到解决,阵痛将会消去,商机正在走来。

One农:“互联网+认养农业”,玩出新花样!

定位为农业SaaS平台的“One农”,针对传统农企遇到的品牌形象落后、产品品牌附加值低、产品销售低的困难,将基于“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在数字农场、产品溯源等功能基础上,推出“认养众筹”、“产品专供”互联网营销工具:消费者通过“One农”平台可以购买各类农场与养殖社的田块种养权,让农场负责种养并定向提供优质产品;农场不仅解决销售问题,还通过农事体验和旅游增加营收;“One农”平台监督种养标准,提供种养过程视频与过程报表,以此来满足消费者针对绿色食品的碎片化式专供需求。

与以往其他的“认养农业”模式不同,在体验为王的时代,“One农”的“互联网+认养农业”功能模块,将虚拟游戏与实体农业进行全面结合,不仅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游戏心理、休闲体验心理,也增加了消费者与农场的粘合度,具有持续性强、体验性好、粘性高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