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医说丨马昆:春季调好肝胃,一年精神百倍

 为什么73 2023-02-15 发布于北京

明医说丨马昆:春季调好肝胃,一年精神百倍

原创 马昆 医师 当归中医学堂 2023-02-14 20:00 发表于北京
图片
图片

亲爱的朋友们,春天来啦!她真的来啦!春天最重要的养生要点是什么?当然是养好肝胆和脾胃,一年都会精神百倍。

究竟为什么,又应该怎么养?且听马昆医师为您娓娓道来。

2月8日晚,行知堂视频号【明医说】直播间,邀请到马昆医师为同学们分享,春日调养肝胆脾胃的好方法。

以下是该场直播的精彩内容文字整理,有需要的同学们,欢迎转发收藏~

马昆医师

明医介绍

图片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世家,自幼接触中医,师承多位名家,现为马氏中医传人,武当山道医传人。

临床擅用经方,处方简练,用药精准,主张小方治病。

擅长治疗胃食管反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脾胃病;

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多囊、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

失眠、脱发、焦虑、抑郁等疑难杂症。

1

 春季为什么要养肝?

从五运六气的角度看,今年初之气的主气为厥阴风木,五行属木,五气为风,对应的五脏为肝。

因此顺应天时,避风防寒(春捂秋冻)、养肝护肝很关键,否则就会“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升发不畅,气有余则为火,就会郁而化火形成肝火,甚至会出现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证,常见的表现有情绪急躁易怒,失眠,头晕,头胀,头痛,肌肉抽动、抖动,小儿多动症,眼干、眼涩,早起长眼屎,口干、口苦等。

如果与湿结合还会形成肝经湿热证,出现肝经部位的湿疹。

风为百病之长,肝风内动还会使身体更容易遭受外风的侵袭形成内外相加的复杂证候,导致很多过敏性疾病高发,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

2

春季为什么还要养脾胃?

从五运六气的角度看,今年初之气的客气为太阴湿土,因此湿气会比较重,尤其是下一个节气雨水之后会更明显。

湿在五行属土,对应的五脏为脾。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

湿盛伤脾,脾虚生湿,互为因果。

湿邪的特点主要是黏腻、重浊,常见的表现有食欲减退,腹胀,痰多,嗓子异物感,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舌边齿痕,面垢无光,大便黏腻不畅粘马桶,身体困重乏力,头昏、头闷不清醒等。 

3

春季如何养肝护胃?

+

情志调整

“肝主情志。”养肝最重要的就是调情志,《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天多运动、多放生、少杀生、多赞美、少惩罚、多施舍、少掠夺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气场,有助于情志舒畅、充满生发之气。

《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

“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五音疗疾”自古有之,五音“角、徵、宫、商、羽”对应我们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不同音调的音乐可以调节不同的脏腑。

药的繁体字是“藥”,乐的繁体字是“樂”,音乐就是最早的中药,可以使人快乐,是调畅情志、养生防病的好方法。

+

作息调整

“人卧则血归于肝”,充足的睡眠是养肝的又一个重要方法。

《黄帝内经》里提倡“夜卧早起”,就是晚睡早起的意思,但千万不要把这个当作自己熬夜的借口,古人没有这么方便的电灯、电视,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古代十二时辰中的戌时也就是现在的19:00-20:59,又叫黄昏、日暮,亥时即现在的21:00-22:59,又叫人定,因此,再怎么晚睡也不应超过亥时。

因为过了亥时就是子时,这个时候是阴阳交接的时候,安稳的睡眠身体才能更好的交接转换,并且子时和丑时对应的脏腑是我们的肝胆,保证这两个时辰的睡眠有助于肝胆更好的代谢;

否则肝经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就会顺着经络停聚体内,轻则色素沉着形成各种色斑影响容貌,重则循经生出各种结节、肌瘤、囊肿等病理产物。

因此,睡觉就是最好的美容,尤其对于女性朋友而言,女子以肝为先天,少熬夜是美容养生的重要法宝。

+

饮食调整

春天的饮食习惯要及时从冬日进补和过年胡吃海喝中转换过来,少荤多素,少吃油腻滋补的大鱼大肉,可以给脾胃减负,另外少吃生冷、寒凉这些伤脾助湿的食物。

药王孙思邈曾说到“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此,从五味养生的角度,宜减少酸味的食物(肝体阴而用阳),适当吃些辛甘之味。

《内经》“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酸性主收,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辛味和酸味刚好相反,能够行气血、升阳气、散邪气,有助于肝阳的生发;甘味可以补中气、养脾胃。

常见的甘味食物,比如大米、小米、面食、芡实、山药、大枣、红薯等;辛味食物有萝卜、韭菜、香菜、洋葱、蒜苗等。

萝卜生食辛甘而性凉,熟食辛甘性平,春季食用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而且有理气、消食、化痰的功效。

韭菜,又名起阳草,辛温发散,具有补肾益肝作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畅达。

另外还有一类充满春生之气的食物就是新生的芽类食物,如香椿、春笋、豆芽、荠菜等,同气相求,多吃芽类食物也可以更好的帮助补肝气、升阳气。

民间有立春食“五辛盘”的习俗。五辛盘又称辛盘、春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辛味的蔬菜拌匀生食。“五辛,即葱、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也就是现在的葱、蒜、韭菜、油菜、香菜。

现在北京地区也有"打春吃春饼"的风俗。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嫰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春之意"。

按照甲子历,癸卯兔年从立春开始,迎新春,用的是"辛"与"新"的谐音,古人立春吃"辛盘"的习俗除取其象征性的吉利意义之外,还包含有深刻的养生道理。

+

疏肝壮胆功

· 晨起敲胆经—生阳气:

每天早上起来,双手沿着裤线位置来回敲,哪里痛,哪里就是毒素淤积所在,要重点敲哪里。

每天敲一敲胆经,敲10分钟,敲到发热,能促进肝胆排毒,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 睡前推肝经—排毒素:

肝经和胆经恰恰相反,它在大腿的正内侧,也就是内裤线的位置。每天睡觉之前把双腿弯曲打开,先从左腿开始,双手相叠按在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盖。

先左后右,反复推上50遍就可以畅通肝经、疏调肝气,使肝胆在睡眠中能充分地排毒。

· 平时搓两肋—解肝郁:

肝经在腹部从两肋经过,推搓此处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操作时双手分别置于胸部两侧,沿肋间隙,自上而下,反复推搓,每次20-30下,搓摩时注意昂首扩胸。

此法操作简单,情绪压抑,肝气郁积、两肋疼痛者尤宜。

+

呼吸吐纳法

通过传统的呼吸吐纳功法也可以调动和加强特定脏腑的功能,例如健身气功六字诀中的“嘘”字法有助于肝脏养生,“呼”字法有助于健脾和胃,在这个时节可以多做一做,简单易行,非常适合中老年朋友。

+

花茶养生

这个时节可以适当喝一些具有疏肝行气效果的花茶,如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如果肝火亢盛可以喝具有清肝平肝的花茶,如菊花茶、桑叶茶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