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城邦文明之思 肖有志 著 282页,2022年12月 上海大学出版社 近年来世界文明史研究日益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可如何找准其中的研究思路却是难题。拙著以为文明中最为根本的是礼法问题。 标题中“礼法”对应于希腊文ὁ νόμος。柏拉图《米诺斯》中ὁ νόμος 则采用通行译法译为“法”“法律”,其变体如 τὰ νόμιμα 则译为“法则”“法令”。不过,请有心的读者留心《米诺斯》中苏格拉底与其同伴共同探究的实则是礼、礼法、礼乐甚至礼义。可参考《礼记》中因孔子而联结在一起的三篇对话:《哀公问》《仲尼燕居》和《孔子闲居》,分别是鲁哀公问礼于孔子,孔子与弟子子张、子贡和言游三人言礼,弟子子夏问诗于孔子。 多年来笔者课堂上讲读索福克勒斯悲剧均以柏拉图作为参照,讲解柏拉图对话亦始终与悲剧做比较,因此,整体思路一以贯之。 ![]() ▲《柏拉图》,D. Cunego蚀刻,1783年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引论 / 1 一、政治神学抑或存在的发现 / 3 二、礼法的思想史问题:神义论与人义论的辩难 / 8 三、财富与技艺的礼法—正义难题——从荷马《奥德赛》到阿里斯托芬《财神》 / 19 索福克勒斯悲剧 / 33 一、立法者的知识与德性—古希腊戏剧与民主政制 / 35 二、礼法的灵魂学问题—《埃阿斯》场景和开场 / 43 三、礼法的政治神学问题—重释《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 / 52 四、哲人索福克勒斯的政治—礼法思想研究 / 76 柏拉图《米诺斯》 / 89 一、引题 / 91 二、礼法即政治神学(313a1—314c3) / 95 三、礼法即存在的发现(314c4—318a7) / 108 四、立法者的悲剧形象及其重塑(318b1—321d10) / 147 爱欲与德性——欧洲古典文学修习琐记(代后记) / 213 补记 / 227 新版补记/ 229 沉思的悲剧诗人想要告诉我们,这个高贵的人没有罪,一切法则、一切自然秩序,甚至整个道德世界都有可能因为他的行动而遭到毁灭,但是通过他的行动又形成一个更高、更神秘的影响范围,它在分崩离析的旧世界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新世界。 在其诗歌辩证法中,索福克勒斯作为诗人不仅编织了引人入胜的案情,而且作为宗教思想家其笔下因智慧而受苦的俄狄浦斯更是被尼采视为最后的哲人。这位智慧的哲人因命定的犯错而受苦,最终得其善终。而俄狄浦斯之死的欢乐则暗示了“俄狄浦斯早期的一切生活将他被动地带到今日的苦难里,然而完全被动的行为却使他获得超越其生命的最高主动性”。这种超越生命的最高主动性意指,在弑父、娶母、解开斯芬克斯之谜的三重命定事件中,俄狄浦斯对抗自然,击败自然,并逼迫自然交出其奥秘。 俄狄浦斯作为哲人,命中注定要破坏人世礼法以发现自然奥秘,尼采因之欢乐欣喜,也因此把索福克勒斯看成宗教思想家,而这位宗教思想家的最终目的是探秘自然,而非设定礼法。尼采想必故意隐去俄狄浦斯对忒修斯的政治教诲以及俄狄浦斯之死的神学意味,而有意将其看成赫拉克利特或狄奥尼索斯哲学——“对消逝和毁灭的肯定,一种狄奥尼索斯哲学中决定性的东西,对对立和战争的肯定,生成,甚至于对'存在’(Sein)概念的彻底拒绝。”如果说悲剧诗人有关于“存在”的问题,那应该是关于何谓神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蕴含着人世的永恒秩序——也就是礼法——而非自然奥秘的问题。诗人通过制作故事,对灵魂进行考古,追寻其发端,从而塑造诸神,为其命名,并教给世人。 从古代哲学一直到苏格拉底——他曾在阿那克萨戈拉的学生阿尔刻拉欧斯门下为徒——得到论述的都是各种数字和运动,并且所有主题都产生于此或复归于此,星辰的大小、间距和轨道也由他们勤勉地研究,一切属天之事亦然。然而,是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唤下,并将其安置于城邦之中,甚至把它导向家舍,又迫使它追问生活、各种习俗以及诸多善和恶的事情。 苏格拉底式哲学首先从神圣或自然事物那里转向,并返回到它由此出发的人世事物,迫使它追问种种习俗,各种礼法,以知晓如何过上正确或幸福的生活。苏格拉底重新启航,与诗人索福克勒斯的做法一致,他逃入人世间的种种说法或言辞,在其中探究存在的东西的真实(《斐多》99e)。 ![]() 因此,当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还没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 凡人的子孙啊,我把你们的生命当作一场空!谁的幸福不是表面现象,一会儿就消失?不幸的俄狄浦斯,你的命运,你的命运警告我不要说凡人是幸福的。 ![]() ▲ 《苏格拉底之死》,雅克·路易·大卫,1787年 这种男人会热切追求涉及学习的快乐,用灵魂自身的装饰而非用不相干的装饰来安顿灵魂,亦即用节制、正义、勇敢、自由和真实来安顿灵魂——就这样等待去往冥府的旅程:一旦自己的命份召唤就启程 ![]() 最优秀的人噢,我们应该说,我们自己也是诗人,我们已尽全力制作了最美而又最好的悲剧;无论如何,我们整个政制的构建,都是在模仿最美而又最好的生活方式,至少我们认为,这种生活方式确实是最真的悲剧。现在你们是诗人,而我们也是相同事物的诗人;在最美的戏剧方面,我们是你们技艺上的对手和表演的对手,只有真正的法律能自然地让这种戏剧完美——正如我们所期望的。 这位立法者作为诗人全力制作可能最美且最好的悲剧,实际就是说模仿最美且最好的生活方式以构建政制——立法者对悲剧诗人的意图心知肚明。悲剧诗人讲述悲剧主人公不幸的命运,反讽地指出属人的幸福生活应该是什么。所不同的是,悲剧诗人只看到人世生活的阴面,柏拉图笔下的立法者则一以贯之地专注于其阳面——苏格拉底的生活,苏格拉底的politeia(政制),热爱智慧者的生活,单纯地为了爱欲一心一意用热爱智慧的言辞打造生活(《斐德若》257b)。 肖有志,中山大学哲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古典学系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与哲学研究,专注于古希腊戏剧的翻译与解读、柏拉图对话的翻译与解读以及欧洲古典语文学。 |
|
来自: 昵称45199333 > 《思想理论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