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尔克斯的文学偶像,请你加入他的文学游戏

 置身于宁静 2023-02-15 发布于浙江

书/中/自/有/黄/金/屋,黄/金/屋/中/可/有/你?

这是一个邀请,伟大的作家科塔萨尔郑重其事地邀请您,来参与绝妙的文学游戏。

《文学课》

科塔萨尔《文学课》简章

讲师介绍

◆ 个人简介

胡里奥·科塔萨尔是谁?

如果你喜欢/想读马尔克斯、莫言、博尔赫斯、聂鲁达、萨拉马戈、波拉尼奥、马里奥·贝内德蒂、何塞·多诺索、卡洛斯·富恩特斯……中的任意一位或以上,须得知道,他们都爱科塔萨尔。

我们如此热爱科塔萨尔,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从一众文学大师到普通故事爱好者,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没有人能读过他还无动于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对他的称赞名副其实:人见人爱的阿根廷人。

马尔克斯将科塔萨尔称为他的文学“偶像” “想成为的那种作家”;莫言对科塔萨尔的名篇《南方高速》印象深刻,表示摹仿这篇作品,对他的创作意义重大;博尔赫斯屡次称自己“非常喜爱科塔萨尔的故事”;波拉尼奥则说:“科塔萨尔是最棒的作家。”

◆ 创作经历

科塔萨尔写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对于科塔萨尔这样一个创作风格多变、写作主题丰富的文学大师,每读一次他的作品,我们都只能感叹:对科塔萨尔来说,现实、时间、空间都变得富于弹性,永远有新的一面尚待发现。

“致科塔萨尔,怀着嫉妒和友情。

——马尔克斯,1966”

在创作之路的发端,他写的多是最精巧的幻想故事,用灵动的笔触写令人惊奇的情节:

他写抑制不住自己,不时吐出兔子的男人;能令所有动物服服帖帖,心中却有恶念的女人;他的作品中,宅子里有到处游走的老虎,农场上养的是需要精心呵护、娇生惯养的神奇动物……

后来,科塔萨尔离开了阿根廷,前往巴黎定居。他在那里继续写天马行空的短篇小说,但生活经历影响着他,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 他开始将兴趣转向人本身,进入了创作的又一阶段。

“人的心理决定了他的行为、他生命中所有的可能性、他所有的关系、他的生活、他的爱恋、他的死亡、他的命运;一言以蔽之,他的故事。我越来越想深入了解我想象的人物的心理,我有了一系列疑问。”

他写为了摆脱命运愚蠢的轮回,却无可挽回地陷入虚无的醉汉;天真纯洁的女孩们不得不迎来童年落幕,只能以游戏应对不可抵挡的厄运;拳击手对抗的永远不是对手本身,而是跌宕的命运……

科塔萨尔作品

当然,对科塔萨尔来说,生活、文学、游戏缺一不可,只要还能写,他就绝不会止步不前。之后,将文学看作“一场郑重其事的游戏”的 科塔萨尔决定再上一阶,迎来创作的“历史阶段”:以纯熟的笔触将自己的作品融于国家历史之中。

“还需要跨出下一步:不仅得把他人看成我们了解的个体,还得把他们看作社会整体、民族、文明和人类群体。”

科塔萨尔变得更为贴近现实,日常生活却仍会偶有失控,对社会整体、民族、文明和人类群体的整体关注也逐渐显露出来。他让我们看到与最艰难困境抗争的人如何在无情的包围之中通过革命实现自我的追寻,带我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根植于现实的奇妙世界。

科塔萨尔作品

我们为什么热爱科塔萨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作品常常不会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引发疑虑。他写下饱含深意、充满象征的故事,让读者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想象力与经历解读。

但这样精彩的故事,总容易让我们自我怀疑:感觉情节看懂了,文字之美也体会到了,但会不会还漏掉了什么隐藏在字里行间,重要的、尚未察觉的信息?

现在,我们有一个绝佳的机会,走进科塔萨尔的文学课堂,获得进一步了解科塔萨尔,了解拉美文学,以及文学本身的机会:科塔萨尔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时期、在哪、为什么、怎么写的;在他的带领下,领略真正的文学意义、承诺与使命;也许,从这里,你就会爱上(或者更爱)阅读与创作,爱上(或者更爱)科塔萨尔与文学。

2022年,《文学课》中文首次出版。作为讲师,科塔萨尔毫不吝啬,直接、真诚地将文学的秘密和盘托出。

《文学课》实拍图

《文学课》课程介绍

◆ 课程缘起

1980年,在生命最后时期,科塔萨尔受邀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一门为期两个月的文学课。

这并非他首次受邀:1969年,为表对拉丁美洲“人才流失”和美国政治政策的反对,科塔萨尔拒绝了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他担任访问学者的提议。七十年代中期,他去了几所美国大学参加研讨会、领奖。直到1980年,应一位老朋友之约,他终于同意前往。

在与朋友的信中,科塔萨尔表示,这份邀请让他有“绝佳的条件少工作、多看书”,然而对当时已经六十六岁的科塔萨尔来说,前者可能有些名不副实:他每周四下午两点到四点上课;每周一和周五从九点半到中午,还在西葡语系的办公室里接待学生,另外,就我们所知,他至少还额外举办了两场讲座。

本书由作家在两个月间八堂课、两场讲座的录音转写而成。忠实刻录了天性顽皮的他是如何借课堂的机会和学生/读者们“合伙”做起了游戏,将文学讲得趣味十足、与生活现实息息相关。

科塔萨尔(源自网络)

◆ 课程设置

“我不是个有规划的人,我既不是评论家,也不是理论家……”来自“人见人爱的阿根廷人”科塔萨尔的文学课是这样开始的。他不讲术语,不掉书袋,结合整个拉美文学的历史和发展进程,按主题为我们上了八堂课。幻想与现实,文学中的音乐性、幽默感、游戏性,现实与文学的关系……科塔萨尔同时补充了关于文学的几个核心观点,并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谈及创作理念、音乐、电影……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觉得这已经不再算是一堂课了,而是一场对话,一种联结。”

《文学课》实拍图

科塔萨尔一向喜爱将即兴演奏与爵士乐的节奏带到创作中,这次也带到了《文学课》课堂上,向学生/读者展示了一整个 隐藏在普通生活背面的新世界,以及这个世界是如何诞生的——答案往往出人意料。那些令评论家们费尽心思分析的故事,可能来自一场噩梦,一段个人经历,一则朋友讲的趣事,一个突如其来的“怪诞”想法……总之,这些创作和文学相关的秘密,绝对不会让任何学生/读者失望。

《文学课》“参与须知”

对于作家的“遗作”,出版后常常有两种声音:

第一种读者会吐槽“怎么还有书要出”“干脆把他的超市购物清单也集合出版算了!”, 正如2018年,科塔萨尔五辑规模宏大的书信集问世后,一位阿根廷记者评论说,出版社似乎真的把科塔萨尔的幽灵关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巴黎之间的某个地窖里,好让他不停地写。

而第二种读者,为作者笔下世界着迷,便觉纸张之外的现实也被覆上一层光彩,尤其是对科塔萨尔这类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梦境和隐喻之间反复横跳,更显神秘迷人,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他在生活中如何思考行动。有机会加深了解天马行空的科塔萨尔和拉美文学,有机会——就像科塔萨尔在课堂上评论一位自己喜爱的作家时说的——“有福气再读一本他的书”,好像也不错。

不管属于哪类读者,读前请您相信:

这本书包含绝对合理的信息量,能为您提供了解这位文学大师和其作品,以及文学与创作的全新视角;

而还没读过科塔萨尔的人,也不必担心枯燥难懂,在课堂上,科塔萨尔再一次施展魔力,令一切主题都沾上独特的“科式”色彩,变得近乎几场游戏。

《文学课》刻录了十三个小时的座谈内容,而这对任何爱故事、想写作的人来说,都将是意义无比重大的十三个小时:科塔萨尔对文学和创作的诠释给人的感觉,大概相当于暑假作业的最后就明摆着一沓标准答案,而且由出题老师自己用最有趣的方式详细解释出来,一个“略”都没有 ——而恰巧,科塔萨尔也是“讲述”这方面的专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曾经写道:

“卡洛斯·富恩特斯……不过随口一问,想知道一个日期、一个人名,谁知竟引出科塔萨尔一篇精彩的演讲,一听听到大天亮。科塔萨尔字斟句酌,深入浅出,从历史到美学,一一向我们道来,直到东方发白,才最终在对特洛尼斯· 蒙克的褒奖中结束。那长长的大舌音,管风琴般浑厚的嗓子和瘦骨嶙峋的大手,表现力可说是无与伦比。”

我们遗憾地无法重现这样精彩的演讲,却能在《文学课》中获得一个真实的科塔萨尔。他与我们想象中文学大师的形象别无二致:一样才华横溢,挥洒自如,幽默而动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与文学的故事娓娓道来。

《文学课》实拍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