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3-02-15 发布于广东

.

随着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需要长期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这类患者合并其他脏器出血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多,如何保证快速止血,又减少停用华法令抗凝带来的风险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

华法令,又称华法林作为一种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瓣膜病、瓣膜置换、非瓣膜病性房颤、电复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华法令通过胃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较高,口服 90 min 后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半衰期为 36 ~ 42 h。抗凝停止 5 d 以内,93%的患者 INR 可从 2.0 ~ 3.0 降至 1.5。
华法令最佳抗凝强度为 INR 2.0 ~3.0,此时出血和血栓栓塞的危险皆最低,不建议 INR < 2.0 的抗凝治疗。
下列情况下暂不宜应用华法令治疗

①围手术期( 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 或外伤; ②明显肝肾功 能 损 害; ③ 中 重 度 高 血 压 ( 血 压 ≥ 160/100 mmHg) ; ④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 ⑤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⑥妊娠; ⑦其他出血性疾病。

当有华法令的禁忌证需短期停用华法令时,为减少血栓意外事件,停用华法令期间可考虑使用低分子肝素过渡治疗,低分子肝素也是抗凝治疗的有效药物,它是普通肝素经亚硝酸分解纯化而成,对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皮下注射 3 h 可达到最高血药浓度,低分子肝素的半衰期为 3.5 h,是普通肝素的 2 倍,分子量低且生物利用度高,具有较弱抗因子Ⅱa 及较强抗 Xa 作用,因此在确保抗凝效果同时,可降低出血发生风险。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

很多患者因为需要外科手术而中止抗凝,因心房颤动使用华法令的患者中大约 1/6 因为手术或侵入性操作需要中断抗凝药物治疗。每年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中约 10% 接受外科或其他侵入性操作,需短期停用抗凝治疗。
外科手术前停用华法令后不采用任何抗凝治疗无疑会大大增加患者血栓风险,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明使用低分子肝素既不增加术后出血率,亦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2017ACC 专家共识: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决策路径》推荐: 
以下 2 种情况考虑应用肝素桥接治疗:
①应用维生素 K 拮抗剂治疗的卒中或系统性栓塞高危( 年风险 >10%) 患者,例如卒中风险评分( CHA2DS2-VASc) 7 ~ 9 分或近期( 3 个月内) 发生缺血性卒中者; 
②应用维生素 K 拮抗剂治疗、无明显手术出血风险的既往( 3 个月以前) 卒中或系统性栓塞者。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血栓管理专家共识》认为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应进行凝血功能评估,可改为桥接抗凝,以平衡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 LMWH) 替代华法令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