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滑田友:勿失毋忘,以中化西(上)

 顺其自然h 2023-02-1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滑田友(1901—1986),原名滑庭友,江苏淮阴人,雕塑家,中国现代雕塑奠基人。1924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美术科,先后在宿迁县第一小学和高邮县第一小学任教。1933年赴法留学。1948年回国后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雕塑家。代表作品有《沉思》《轰炸》《母爱》《五四运动》等。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2208期,内容有删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一些求新的雕塑家顺应时代发展,把中国雕塑转向表现现实,担负起开拓中国现代雕塑的历史重任,滑田友就是这批开拓者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在15年的留法生涯中,他着力于将西方雕塑语言与中国传统相结合,借用“六法”阐述西洋和中国雕刻的规律。共和国成立后,他与一大批同时代的雕塑家一起投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新征程,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为代表的系列创作,开启了中国雕塑艺术的新方向。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教育家,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形成了将传统的研究、继承与当代创新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为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壮大投入了巨大的心力。

图片

1956年,滑田友正在创作《五四运动》

出生寒素,人穷志不穷

1901年,滑田友出生在江苏省淮阴县渔沟镇一个穷苦的木工家庭。家中共有五个子女,滑田友是长子。因家境困苦,且没有房子住,他从出生到11岁都住在外婆家的磨坊里,平日生活靠父亲做木工、母亲挖野菜来维持。

8岁时,父亲送滑田友进了镇上私塾,想叫他识字、记账,长大好不被人欺。1912年,镇上地主吴琳中创办渔沟小学,找滑田友的父亲做桌椅,并叫他们住到自己家的三间草房内。父亲趁机把滑田友送入新办的渔沟小学读书。期间,家中遭遇了一系列变故,滑田友因交不出学费,学校的课程时上时停,但他依然总考第一。到了14岁,按父亲的意思是不要去学校了,跟自己学木工,但滑田友坚持要读下去,父亲只得依他。

图片

滑田友 《我的家乡渔沟图》

1918年,小学毕业后,滑田友听说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吃饭不要钱,就去投考,但未被录取,只好在家学木工。就在这一年,镇上一个大地主叫父亲给他祖父做棺材,但事先没有说明棺材尺寸,父亲便按普通尺寸做的。当死人放进去后,地主忽然想起要在死人头上戴一顶前清秀才的帽子,而帽顶有四五寸高,这样一来戴不进去了。地主大怒,要把父亲捆起来吊打,后经帮父亲做棺材的几个木工说情才作罢。

滑田友事后才听到父亲受侮辱一事,气愤之下,放下斧头和锯子,重新复习功课,再次投考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校长听说滑田友是第二次投考,于是亲自到渔沟小学调查,得知滑田友在小学读书时总考第一,便决定把这个贫苦农民的孩子录取了。师范学校不要饭费,但书籍杂费每学期要交5元。家里穷,亲戚们也都穷,只有一个堂房伯父可以每学期借他5元,5年下来共借50元。

图片

滑田友就读的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小景(载《江苏教育》师范教育专号1932年第1卷第7—8期)

小儿肖像,敲开雕塑世界之门

1924年,滑田友从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美术科毕业,成绩突出。美术课老师管一德先生对人说:“滑田友是我空前绝后的学生,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班级老师介绍他到宿迁县第一小学教美术,每月薪金20元。他高兴极了,这下既解决了生活问题又解决了工作问题。

1926年,因宿迁县到淮阴一带闹土匪,滑田友转到母校任会计及庶务,半年后又转到高邮县第一小学任美术、音乐教师。他教学生利用废料创作的四季风景图在小学展览会上受到当地各校的赞扬,因此高邮女子师范、高邮中学、女师附小都来请他兼课。在高邮县第一小学工作期间,他曾为校长谢耀华刻了一座木雕头像,栩栩如生。

图片

滑田友 《谢校长像》 木雕 1930年

还清家中债务的那一年(1929年),滑田友投考了中央大学美术系,但因英文考了零分,未被录取。寒假在家,他为3岁的儿子刻了木雕头像,开学时带到学校给同事们看,大家很喜欢,有人建议送给中央大学美术系主任徐悲鸿先生看看。于是,滑田友拍了两张照片寄给徐悲鸿先生,询问能不能做他的学生。

徐悲鸿收到信后,给滑田友复信说:“中国现在恐怕还没有人能刻出这样的雕像,你不必进中央大学,我愿与你做朋友,要把你送到法国去学雕塑,并希望你春假时到南京来相见。”

图片

滑田友 《小儿肖像》 木雕 1930年

春假时,滑田友拿了小孩头像到南京去见徐悲鸿,徐悲鸿高兴极了,把照片介绍到《良友画报》和《新闻报》发表,并在请客时把小孩头像拿给中央委员们看,为滑田友筹募旅费。

上海雕塑家江小鹣见报后,到南京请徐悲鸿介绍滑田友在暑假中做自己的助手。滑田友到上海做江小鹣的助手后,助其完成《孙中山》《蒋介石》《陈树人》等铜像。之后,江小鹣又让滑田友到苏州甪直保圣寺修复一壁彩色泥塑罗汉像,泥塑相传为唐代杨惠之所塑,历经千年风雨侵蚀,残败凋敝,仍散发出雍容大度的大唐气象。工程很大,做了2年,直到1932年秋才完成。

图片

滑田友保留的甪直保圣寺照片

保圣寺雕塑把滑田友带入了一个属于中国自身传统的雕塑世界,使滑田友有机会显露自己的艺术才华与天赋。面对历史的遗存,滑田友不仅内心被唤起了抢救和修复的冲动,还极为细心地从不完整的对象中分辨雕塑的塑造方法,揣想它们当年的风仪。可以说,修复保圣寺雕塑是年轻的滑田友的一次文化沉思。

这批再度问世并为之一新的雕塑既是古代艺术的复原,也是滑田友早期雕塑艺术实践的珍品。经历此次修复工作,滑田友不禁感慨:“将来应如何保存中国古物及技术?今日之塑佛工人,等于农妇泥墙,全无技术之可言,若从而勿道真正误事,而中国之大如杨惠之宝藏者随处而有,年久失修,终有一日同归于尽矣。”自此以后,滑田友赴法研究之心愈加急迫。

图片

1948年4月,回国后的滑田友(中)重返甪直保圣寺时与友人留影

保圣寺工作结束后,滑田友到南京找徐悲鸿。徐悲鸿说:“你来得正巧,我要到法国去开展览会,你同我一起去吧!”出国的机会马上就要来了,滑田友高兴极了。1933年1月28日,他与徐悲鸿漂洋过海前往法国。

图片

1933年,滑田友(中)出国前留影

留法15载,屡获国际嘉奖

到了巴黎的滑田友,因为不懂法文,又无钱上法文补习学校,几乎做了3年哑巴。当徐悲鸿把展览会开过之后,滑田友便迫切地想找工作,以解决生活问题。

滑田友请在布夏教授处学习雕塑的留法同学介绍他到布夏教学工作室做工,但那位同学误以为滑田友要跟布夏学习,从而介绍他去学习。结果布夏欣然同意,滑田友就以预备生资格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布夏教授的教室中学习了。徐悲鸿知道后非常高兴,拿了一件中国古代陶瓷让他送给布夏作为见面礼。

图片

1933年,教育部发给滑田友的自费生留学证书

滑田友走遍了巴黎所有的博物馆。最初参观的是卢浮宫,后来就到别的博物馆,最多的是罗丹博物馆,去了不下百次。当时他手头有一本日本人大村西崖写的关于中国美术的书,里面谈到中国古代南齐谢赫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传模移写、经营位置、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他根据“六法”去研究,发现罗丹的作品中有很多可以和“六法”结合的地方。他将对“六法”的研究及在巴黎博物馆领悟和找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并用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评语来验证自己的实践。

1934年,滑田友毅然报考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他的雕塑考了第一名,而且得了几十年来从来没有考生能得到的满分(20分),素描也获得了第一名(18分)。得到这两个第一后,按入学考试章程规定,其他课程就不必再考,他被录取了。在就读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同时,滑田友又到儒里昂研究院去学习。

图片

1935年,滑田友(后排右四)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同学留影

没有公费的滑田友在巴黎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开始还有徐悲鸿的一些补贴,后来完全得靠自己。为了节省房租,他住在一座租金特别便宜、专门用来接济贫穷艺术家的楼里,夏天房间里热得像蒸笼,冬天房间里四面透风。为了克服饥饿,他每月把钱分成三十包,每日动用一包,限制自己不得超过。有一次在坐地铁的时候,他甚至饿晕在了车厢里。

后来,他在素描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中国领事馆接济的每月200法郎的津贴,又有一个同学介绍他去代人砸泥(1934年10月—1936年9月),同时他还找到一个救济穷艺术家的食堂。这样,他的经济有所依靠,生活终于安定了下来。

图片

滑田友(右一)在巴黎寓所为法国朋友作毛笔写生

1936年,滑田友创作了一个真人般大小的雕塑《沉思》(坐姿),送到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览后获得了铜奖。之后,里昂中法大学收藏了这件作品,并批准给予他中法大学留法公费。

因此,他可以不再做临时工了,又回到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同时仍到儒里昂研究院去学习,因为研究院使用模特方便,利于搞创作。

图片

1936年,滑田友正在创作《沉思》(坐姿)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滑田友从报纸上得知南京遭轰炸,虽身处异乡法国,但对于祖国和家乡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难,他感同身受。愤懑之情激促他创作了《轰炸》立体构图稿和《轰炸后》圆雕稿。二战时期,在德军入侵巴黎前,滑田友将《轰炸》《轰炸后》等藏于煤堆之中,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最终完成《轰炸》(又名《恐怖》)。

1946年,《轰炸》陈列于法国巴黎秋季沙龙及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员作品展览会,立刻在巴黎引起轰动,使刚刚历经战争创伤的法国人民产生了共鸣。在作品回到中国展出后,更加引起轰动。历史证明,它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主题中堪称经典之作,是中国艺术家对于世界现代艺术的重要贡献。

图片

滑田友 《轰炸》 铸铜 1946年

图片

晚年的滑田友在《轰炸》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滑田友失掉公费,又几乎陷于绝境,险些饿死。幸而有法国同学介绍他去做临时工(割麦、砸泥)。1940年,一位勤工俭学的华侨介绍滑田友给人做一对木雕金鱼帐钩。做好后对方非常满意,并请滑田友到其工厂工作。从此,滑田友有了长期工作,经济情况终于安定下来。

1941年,他的作品《出浴》获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览银奖。1943年,他的作品《沉思》获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览金奖。从此,法国美术界开始收集滑田友的作品。1944年,中国新闻局驻法办事处收藏了他的《女坐像》。1945年,法国教育部收购了他的速写《沉思》。1946年,法国教育部购买了他的圆雕《轰炸》,铸铜后收藏于法国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后被编入《世界美术百科全书》(法文版)。1946年,他创作了圆雕《农夫》(又名《少年中国》),1947年在法国独立沙龙陈列,后被法国名家收藏。1947年,巴黎市政府购买了他的圆雕《母爱》(又名《母与子》),并铸铜收藏。

滑田友与其作品《沉思》合影

图片

滑田友与其作品《农夫》合影

图片

1947年春,滑田友正在创作《母爱》

在巴黎的15年,为滑田友研究西方雕塑和从事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他前期主要着力于对西洋技法的学习和掌握,后期主要着力于西洋技法与中国传统的结合。他用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借用“六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西洋和中国雕刻的规律。他的作品含蓄而有神韵,形体饱满,富有节律感,具有很强的现代性。当徐悲鸿看见他在法国所创作的作品时,惊叹地称赞道:“罗丹再世!”

1948年1月28日,滑田友在徐悲鸿与吴作人的邀请下,携带大量作品乘船回国,从此结束了在法国颠沛流离的生活。

图片

1948年1月28日,滑田友在回国的轮船上

(未完待续)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